李仙儿这副耳坠还是背着儿媳妇偷着换的。
带上的时候被杨美丽看见了,还掩饰呢?是你五婶,废品站这东西多,顺手给了我两个打的。
杨美丽就说:“那你咋不多要两个给我也打一双。”
然后找马小婷要去了。马小婷都不舍得给自己打,能给李仙儿?立马就把李仙儿给出卖了。
杨美丽回去站在巷子里把李仙儿好一顿骂:“……你大大方方的,说想要一对耳坠,又不是要金的银的,破铜烂铁的,我是舍不得还是怎么的?最看不上你这样,小家子气!当谁都跟你一样,上不得台面。”然后半夜想起来还生气,叫又把清收踹起来骂,“你都没给我买过耳坠,你妈都带上了。她那脸冻的跟茄子一个眼色,带那玩意好看吗?”
结果她越说,李仙儿斗气的越是戴。
这不,走在路上就被人抢了,关键是耳朵都被扯烂了。
英子就学:“一边疯了七针,如今在家歇着呢。”
那杨美丽还不更得骂了。
种的大棚蔬菜年前正到了忙的时候,李仙儿帮不上忙还添乱。
清平就问:“伤了我得去看看吧。”
等回镇上再说。
英子就说那一对金镯子,“赶紧退了。这玩意我带上,碰上那抢劫的,再把我手给砍了。”
不至于那么邪乎。
但意思表达到了,就是不戴,坚决不戴。
不戴也没退的道理,你就搁在家里,想起来的时候看看也成啊。
等徐强走了,英子就说清平缺心眼,“他那头没妈,只给我买,人家那孩子心理啥感觉啊?没成算!”
于是清平转天买了俩金表,自家老爸一下,那边准公公徐天一个。
大家的反应都是一样的,“我戴这玩意干啥啊?害手疼啊?戴着得成了负担了。”
反正就是好东西谁也舍不得用,就是搁家里藏着。
徐家这边是把另一套两居室装修出来了,大众的奢华风格,家具家电都是挑贵的。都知道老二这边是给清平陪嫁了京城的一套房子的。所以这边徐天是啥也不要金家出。
于是老二两口子自认为要准备的就是几床被子。
定了六床,但英子的意思,如今城里都是双人被,咱自己也缝双人被。
那这六床都抵得上十二床了。
初八回镇上,准备东西,好叫人给缝被子。专门叫了韩彩儿这些相熟的,一块参详着,去买。
清平是跟在后面,没人听她的意见。
啥都挑好的,贵的。一床被面被里子,就得一百大几。然后英子就说,“我家清平笨的很,到现在都不会自己缝被子。你说我活着,啥活都能帮她干了。这要是没我了,被子想拆洗都难。干脆再准备被罩,直接给套上。到时候拆洗就行。”
又说外面卖的被罩不行,一点也不厚实,不结实。
非要买那种可瓷实的布,这些跟来参谋的大娘大婶子,还一个劲说,这个料子好,保准一辈子都洗不坏。
清平的脸都白了,耳边都是那句话:保准洗一辈子都洗不坏。
花色都不能换,这玩意还特别厚,特别不好洗。
真不如外面卖的那种几十块钱的,盖脏了不想洗了,顺手就扔了都不可惜。
你说这老妈给准备的嫁妆,坏不了你还能扔了?
意义不一样的好吧。
英子在这边扯不了,跟来的忍冬也说:“那这种的给我也扯两床。”
彩儿就问:“自家盖不用这么好的。”
忍冬这才喜笑颜开的说:“不是自家盖的,是我们家燕儿要带男朋友回来。”
清平愣了一下,拉克申要来?
看来两人到了谈婚论嫁这一步了。
彩儿就问说:“这是带小女婿回来了?女婿娃是干啥的?在哪工作哩?”
忍冬就看清平:“说是跟清平同班同学,在蒙省日报上报,说是驻京记者站的记者还是啥的,也不懂。问清平,清平肯定知道。”
事实上我啥也不知道。
跟拉克申根本就没联系。
她只得笑道:“这半年忙着装修房子,消息不是很灵通。”
哪怕清平这么说,大家也都觉得燕儿的小女婿真是能干啊。
当记者的,这可了不得的。
反正能上电视的记者都很了不得。
这个问婚期,那个问小女婿的家里是干啥的。
英子心里特别不痛快。
你想做被子啥时候不能去买,非得我买的时候你也买。非得抢了别人的风头,心里就舒服了。
过了两天,自家还没缝被子呢,刘燕儿带着拉克申回来了。
几年都不回来了,清平都以为刘燕儿不会回来了,结果她回来了?
为啥?
忍冬在外面说起来的时候很高兴,但只剩下自己人的时候,就怼燕儿冷了脸:“还有啥脸回来?回来干啥来了?干脆死在外面算了!”
拉克申真是没见过这么跟女儿说话的妈,心里不免替燕儿难受,到底是怎么忍受了那么些年的。
家里到处都是一股子尿骚味,后院是猪和养的地方,粪便满院子都是,打扫不干净。躺在炕上的那个已经是小伙子的弟弟,啥也没穿光溜溜的躺在被窝里。时不时的把被子挑开,露出来身体也没半点羞耻感。
干啥不给穿衣服呢?
他尽量转移话题,这么问。
忍冬看向儿子的时候眼神柔和了起来,“怕尿了连衣服都尿湿了,更不好换。”
关键是吃的好,还不动弹,这孩子年纪不大,体重却在一百六,忍冬是瘦小型的,一米五的个头,体重不到八十。
常年是她伺候,根本就扶不起来。
拉克申就叹气,这日子过的也是熬人。
燕儿的眼里一丝多余的怜悯都没有,但话却说的好听:“这是我家,我不回来能去哪。再说了,也想结婚了,怎么能不跟您跟我爸说一声?那也太没良心了。”
忍冬到底是跟燕儿做了二十多年的母女了,一听这话,就明白了。
这是想要户口本。
当初被学校开除的事,这两口子还是知道了。为啥知道的?
他们找不到燕儿就打电话给学校学生处了,人家就跟他们说了。说孩子被开除了,之前的那什么户口关系什么关系的,都给带着呢。
这两口子是谁也没说,只当是不知道这事。
当忍冬就留了心眼了,知道这赢撒出去了,就不好收回来了。不拽着点绳子,估计是不会回来了。于是找了娘家的侄子媳妇的娘家嫂子的谁谁谁,反正是拐了好几道子弯,找了派出所的熟人。
把燕儿的情况一说,就说被学校开除了,户口得落回来。但是那个迁移证明孩子给弄丢了。
人家就说,那这啥也没有,最起码得有个证明确实是开除了,户口迁回来了。
要不然你们一个人占两个户口,这算是怎么回事?
农村户口牵扯到分地的事,不能说平白多一个口人来。
两口子又给学生处打电话,说这边需要分地,家里困难等等,能不能开一张被开除的证明之类的东西。
学生处就给开了寄来了。然后在村里找人开了一张愿意重新接纳刘燕儿的证明,就把户口落回来了。
再说,到村里开证明,不需要什么缘由。村里的大印就在村部的大门上挂着,谁有急事,自己找白纸自己盖章去。
很简单的事。
然后燕儿偷偷回来过,想把户口偷偷落回来再偷偷的迁出去,结果到派出所去,人家说户口早落上了。
然后坏事了!
身份证到期没法办,要结婚还没户口本。
这个家,成了不回来都不成的地方了。
忍冬早跟刘成商量过了,因此这时候忍冬就说话了,“要结婚可以。在省城全款买一套房,就行了。”
省城?秦市!
一套两居室以现在的房价也得三十万上下吧。
刚毕业的两人,从哪弄那么些钱去。
拉克申就说:“我爸我妈在包市给我们买房了,我们不在秦市常住,所以不用买吧。以后宽裕了我会考虑在京城买的……”
刘燕儿看了拉克申一眼,实在不想叫她看到自家这种情况。但还是闭了闭眼道:“我妈说的不是给咱们自己买。是说要结婚,得在秦市给我弟弟买一套房子。”
有这一套房子在,哪怕是收租金,自家这弟弟躺在炕上也不怕被饿死。将来娶媳妇也有拿的出手的东西。
他们为的是这个。
拉克申愕然的瞪大眼睛,怎么会有这样的条件?
而且自家的经济宽裕,却不等于能拿出三十万当纸玩。
他家是有诚意的,听说清平光是礼金就收了十万,他这次来,父母也给准备是十万。可这三十万,未免有点狮子大张口的嫌疑。
刘燕儿扭脸看着拉克申,见拉克申一脸为难,就知道这个数叫他很为难。她对忍冬就说:“这事不是小事,也不是他能做主的,我们得商量商量,还得跟他家里商量。”
忍冬就说好,“先歇着吧。”
腊月的天气,屋里像是冰窖,哪里睡的着。
刘燕儿就说:“你要是拿不出来,也不怪你。本来就是强人所难。没有户口本,就没办法办理结婚登记。”
拉克申看着刘燕儿:“那咱们以后怎么办?”
刘燕儿低下头:“有缘无分吧。”
拉克申蹭一下的就站起来:“胡说什么?活人还能被尿给憋死了。”
他咬牙:“包市的房子怎么也值二十多万吧。把那个卖了,再加上这次的我妈给的十万,应该是能凑够的。至于以后,咱俩有手有脚,自己挣!我答应你,在京城给你买房子。”
刘燕儿这才展颜一笑:“真的?”
“真的!”拉克申抱了抱这姑娘,“赶明我就先回一趟包市,把那房子处理了。”
刘燕儿柔柔的笑:“我等你。”
第二天一早,她送拉克申上了车。却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派出所。
她带着围巾帽子,裹的严严实实。见里面是个年轻的姑娘,不是上次见的那个民警。就赶紧道:“您好,我家的户口本丢了。能补办吗?”
这姑娘一边嗑瓜子一边在电暖气上暖着另一只手:“丢了?咋丢的?”
“也不是丢的。”刘燕儿低声道,“我弟弟是个傻子,见了啥撕啥,见了啥扔啥,不小心把户口本扔炉子里,点着了。我这给我弟弟办残疾证,等着用呢。”
这姑娘叹气:“以后可得看好了。你的身份证呢,给我。”然后拿了一张申请补办的表格,“会填吗?”
“会!”刘燕儿赶紧拿起边上的笔,将这表格填好了递过去。
这姑娘就在电脑前操作,然后伸手:“给八块钱工本费。”
刘燕儿赶紧掏出钱递过去,把新鲜出炉的户口本紧紧的拿在手里,出了门就藏在怀里。然后到家里也没停,只跟忍冬说:“把钱凑足了,年前年后肯定就回来了。”
她直接去县城住了。
别人问忍冬,你家的女婿回来怎么没见人就走了?
忍冬就笑:“我们家燕儿实诚的很,两人商量好了,说是给我家宝儿在秦市买一套房子。这不是非拦不住,两人一早出门去了。买好就回来了。”
过来给清平缝被子的女人们就讨论开了,还有那爱开玩笑的,就说清平:“你看人家燕儿,结婚顾着娘家。知道给家里扒拉。你也跟人家学学,叫那强子还是谁的,也给咱清安买一套房子放着。”
跟人家一笔,金家这就不够看。
人家闺女往回要房子,自家闺女出嫁却陪嫁了房子。
尤其是金满城和李仙儿,马上就跳脚了,“陪嫁啥房子陪嫁房子?看看人人家闺女,再看看你。一样的上大学,你这出个嫁,就要喝你爸的血吃你爸的肉。”
英子就怼了一句:“我愿意!”
人家那是开玩笑的说法逗清平呢,这两人变了脸色当即就叫嚷起来了。
他妈的我一辈子就嫁这一回闺女,多大的喜事你在这里搅和。
英子气道:“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滚!我就这样的嫁闺女的。花你一分钱了?”管的真宽!
老二在门口,蹭一下就进来,看他哥:“你走!赶紧走!这一辈子都不要登我家的大门了。”
闹的当初那个说笑的,也有些讪讪的。
杨美丽就从厨房出来劝英子:“二叔二婶,你俩别跟他俩二球货一般见识。有些人不要脸卖闺女还卖的荣耀了,当谁都跟她似的。再说了,咱家清安有手有脚,脑子好使的跟啥一样,又不是那不知道拉屎撒尿的,得靠着卖他姐的钱才能过活……”
这话就很难听了。
都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可真是打了脸又揭了短了。
有跟英子好的人,三把两把先把要暴跳的忍冬给拉走了,怕她跟杨美丽吵起来。人家家里有喜事,不能这么闹场子。
然后杨美丽把金满城和李仙儿打发到菜地去了。
马小婷跟英子说:“咱家这个二愣子媳妇,到了要紧的时候还顶事的不行。”
就这英子也气的够呛,晚上了拿老二撒气:“这就是你那好大哥!以前我不跟他计较就完了,还蹬鼻子上脸了。他家俩娃结婚,咱是咱办的。清丰结婚的时候,咱给他做脸了没有?结果呢?他就是这样回报的?我给你说,以后我不给你哥脸,你可别跟我呛呛。”
就这一件事,够英子记恨他们半辈子的。
悠悠岁月(147)
清宁都有点佩服自家姨妈,她是大到家用电器,小到挖耳朵勺捆杂物的绳,都要操心的这种。
她就说:“叫我姐慢慢准备呗。”
“她准备?”英子不放心,“她是能凑活就凑活的,你不替她想着,她永远都丢三落四。”
也还好吧。
在京城这几年,反倒是她照看家里的时候多谢。
她还总觉得她姐十分靠的住,家里有她啥都不用操心的。
结果自家姨妈管这叫‘丢三落四’,那自己以后过日子,那得叫啥?
回去问她妈,她妈说,闺女永远也理解不了当妈的此时的心情。
清平拿着小本本,准备认真的采访一下她妈:“您现在什么心情啊?”
“啥心情啊?”闹心死了!她轻哼一声,“可算是要把你打发出门的心情!”
清平笔都准备好了,然后兜头给自己来了这么一句,她本子一合,这还有办法说话吗?
徐强是看丈母娘的心情不明媚,比较乖觉,回来就做家务,买菜买水果,反正是瞧着家里家外都能忙活。然后英子对徐强的态度又不一样,不叫徐强干这个,不叫徐强干那个,做饭还总有徐强爱吃的菜。
清平就觉得,谁到底才是亲的。
没人的时候,她妈拍她:“我不对人家好点,人家能对你好?”
他对我好不好,跟您对他好不好真没啥关系?
谁说没关系的?
这话最是幼稚!
英子就在家跟俩闺女说她的道理,还专门把清宁叫下来,叫她也听听。
她就举例子,说谁谁谁家对女婿不好,然后那后来如何如何了。又说谁谁谁家对女婿好,那女婿后来又是如何如何做的,“我知道,你们现在这年轻人嘛,都想的跟电视上演的一样。他一定得爱你爱的死去活来的,离了你就活不成了……孩子啊!得记住了!谁离了谁都能活。你要是非要求人家离了你活不成,那这日子你们就没法过。过日子不是那样的。同样的,我更怕你们离了人家活不成,那是自己找罪受。”
英子就叹气,“这就是人人乐意养儿子不愿意养闺女的原因,你得把闺女嫁到别人家去。是好是歹,你压根就看不见。年轻人谈恋爱,两个人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可这股劲过了,你还得你,他还是他。你看好些人家,为啥说不愿意把闺女嫁给不知根知底的人家?怕不了解情况是不方便,另一头呢,也确实是熟人家里有个别的都没有的好处,那就是情分。两口子真有点磕磕绊绊了,谁想开口说分开,都轻易的张不开这个嘴。哪里有过不下去的日子,日子可不都是熬出来的。”
清平和清宁对视一眼,两人对这种理论吧,不是很认同。
清平就说:“您老拿那时候跟我们比。真没啥可比性。不说年代了,就说地域的局限,留在城里的姑娘,绝大多数人,都是有经济能力的。谁也不是依附谁而生的。他赚钱,我也赚钱。出门交际,男女是平等的。不像是你跟我爸这样的,你管着家里,家外的事情全都是我爸的,弄的现在……你能去税务局缴税吗?你能去卫生局办卫生许可证吗?看!你不能!你总觉得那里是男人去的地方,男人在那里才说的上话。那照您这么说,我姨这官可怎么当?”
英子气的拍她闺女:“我说的是这个吗?我说的是,这过日子,不能只指着情情爱爱……”
但没有这些情爱又过啥劲嘛。
这回清平没反驳她,大致上明白了她想表达的意思,只点头说:“懂懂懂!”
英子这才扯回正题,“你们就说韩彩儿,你们彩儿姨……”
是说住在巷子里面,跟在供销社工作的丈夫邱成离婚的女人。
两人都知道这人,清平还打的交道比较多。
因此英子一说:“……前段时间那,邱成他爸死了……”
清平马上反应过来是说谁的,就惊呼一声:“那老爷子身体瞧着可好了……”
英子点头,“病的急,送到医院,就叫拉回来了,拉回来谁也叫不醒,连眼睛都不睁开。邱家多大的一家子,孝子贤孙成百的,屋子里到院子里都跪不下。谁叫这老爷子都不睁眼。这些年,老爷子不是常照看你彩儿姨家的俩孩子嘛……”
当年生了俩儿子,大的判给邱成了,孩子离不了妈,还是多跟着妈生活的,小的更是只认妈。后来当爷爷的一个人过,就为了照看俩亲孙子的。
“……老爷子到了那份上了,村里的人都劝彩儿,说去看看老人吧,最后一眼了。然后韩彩儿去了,这些年再嫁这老王也不是个东西,韩彩儿要说过的顺心,那真是也没有。老爷子帮着她照看俩儿子,心里感念。到哪叫了一声爸,哭的就不行。老爷子是谁叫都不睁眼,就彩儿叫了一声,挣扎的把眼睛睁开了,哭的啊,嘴里啊啊的着急说话……彩儿又是扶起来叫老爷子吐痰,又是伺候的,老爷子临了了咋说的,说邱家都欠彩儿的,说他们当爹妈的当年做的不对,才导致两口子离婚了。又说放心不下俩孙子,说哭了一院子的人。最后留下话了,不叫邱成后娶的那个披麻戴孝,以后不许她上祖坟……其实这些年,后娶的那个回来都是到邱成的兄弟家去,老宅是不许她踏入了。到死了,老人都只认彩儿是儿媳妇……”
这姐俩是理解不了这种被承认然后一辈子就圆满的逻辑的。
不叫人家进门怎么了?不叫披麻戴孝又怎么了?
人家两人在外面过日子,日子过的好不就完了。不叫我回来我不回来,对不对?
好吧!大概齐她想说的意思姐俩明白了,就是嫁人了,要做好媳妇的本分。对人家家里好,真心迟早都不会被亏待的。真等男人靠不住的那天,他的家人都不会看着他胡来。
用道德宗族等等的力量约束他。
清平又想反驳,清宁跟按住了,低声道:“再反驳又得吵起来。”
这好像就是亲娘俩才对这样。
不见了想的不行。见了好不了两天就得呛呛。
英子呢,嫁女儿了,恨不能把没交给孩子的,她这半辈子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全都一股脑的灌输给女儿。
可清平呢,婚前有没有恐惧症?肯定有点。偏偏那边的人生经验里告诉她,她所憧憬的那些都是短暂的。越是越发恐惧,越发紧张了。
清宁私下就跟清平说:“那也不一定的。真的!你看我爸我妈,这都过了半辈子了,两人单独在一块的时候那个腻歪。”
然后说爹妈的二三事,什么在公园,一个坐在草坪上,一个枕在另一个的腿上。什么在家里当爸的背着当妈的上下楼梯玩。更不要提两人关着灯在家里跳贴面舞了。
“你看!”清宁举完例子就说:“日子咋过,经验也不完全都对。”
好吧!清平接受这种说法,也挺她妈唠叨尽量不反驳。
可什么都能忍着,就只她在房子装修好打扫出来之后给的评价,她不能不反驳。
为啥呢?
英子说:“这房子装修的好是好,但就是吧……你这是人住的地方吗?”
啊?
啥意思?!
英子觉得进来都没坐的地方,觉得坐在哪都不对。
人一坐进去,就觉得这不搭调。
关键是:“这得专门有人打扫的吧。这么大的房子,光是打扫房间,你一个人干完这个啥也别想干了。你看,玄关那地方,咱们换下的鞋没放进去,就一下子觉得特别凌乱。包没放到合适的地方,又感觉不对劲。”
这得生活习惯好的人住,或者家里得雇个保姆,随时得收拾。
徐强赶紧说:“您放心,家里肯定会请阿姨的。”
英子就瞪清平,“那你现在不上班,在家还得个人伺候你?”
我不上班不代表我不工作好吗?
等徐强不在的时候,她又说清平:“徐强他爸那边,还没用保姆呢。你说你这边先用保姆,合适不合适?本来给他爸先雇个保姆也行。但他爸那情况……老光棍雇个保姆,人家说闲话。”
哪那么多说头,她就说,“我不请保姆,我就找个钟点工,定时的过来打扫卫生。”
这个行!
不要闺女干家务,丈母娘真是看到女婿,就笑眯了眼。
呆了得有一个多月,到了九月份的时候,家里果园真的忙开了,她才回家去。
之前饭馆都是关了这么长时间门了。
等人回去了,隔了三天电话就打来了。婚期定了,定在腊月二十八。
然后清平就觉得这结婚是真累。
婚纱照,这得拍。
到处找影楼,问价钱,回来就跟清宁说:“要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婚根本就结不起。太贵了!”
而清平呢,不是对这些很看重的人。拍了两千多一套的,证明有过这么一码事,就算了。
像是那种在户外拍,到景区拍。
清平摇头,我受不了那份折腾。
婚纱是徐强给定做的,不是顶级的那种吧,但绝对属于档次比较好的。
拍婚纱照的时候穿了一次,就好好的收起来了,“等婚礼的时候穿……”
刚说完,好像意识到不对,“腊月二十八的天,我能穿婚纱吗?”
肯定不能啊!
老家那天,穿个婚纱试试?
林雨桐听了就笑,想想送清平什么结婚礼呢?干脆送了一套中式的礼服带头面。
大红的礼服用金线绣着,头面是一整套的金首饰。
真金果然还是不一样啊,拿出来它晃眼睛。
清平刚开始没意识到这是真金,就觉得好看,“比婚纱好看多了。”
特别开心的收了,回去换了给徐强看,结果穿到身上戴到头上了,觉得不对了。重量不对!
徐强唬了一条,摘下她头上的簪子掂量了掂量,“真金的。”
那这可值了钱了。
清平赶紧给林雨桐打电话,不等她说,林雨桐就说:“给你你就收着。安心的拿着就行。”
不是说非得偏疼说,关键是这孩子知道好歹。
家里忙的时候,她就回来。把家里给她一扔,啥心都不用操。清远高三那段时间,不是幸亏这孩子了?
她有那个心。
四爷跟自己啥没有啊,不稀罕他们什么,就只有心就好。
“有心当然好了。但有心还得有力是不是?”此时,严大伯母正在说严冬,“是!那是你老丈人,不管不行,但也不能说全都指望咱们家吧……”
严冬就道:“我就是暂借的,等钱倒腾开了,我就还给你……”
“你是我儿子,什么还不还的?”严大伯母的手放在衣服兜里,紧紧的攥着银行卡,“主要是这是一无底洞啊。这要是拖上个十年八年的,儿子,你这一辈子可就毁了。”
严冬皱眉:“妈,你信儿子一回行不行?借您多少,回头我一定加倍还你,带利息的。那边等着救命呢……”
严大伯母翻着白眼,到底把银行卡递过去:“这是我跟你爸这些年攒的,也就十万块了,家里剩了点家用的钱,其他的真没有了……”
可这已经出乎严冬的预料了:“妈?”没想到一把拿出来这么多。
严大伯母哼他:“走走走!赶紧走!你妈我就是一副狠心肠。再不走,我可不给了!”
严冬过去抱了抱他妈:“回头儿子挣了钱,都给您收着。”
等儿子走了,严大伯母打电话给史可,诉苦呢:“……能不能叫医院少收一点啊,我那傻儿子把家里的钱都拿走了……完了这得填补多少进去……都怪老太太,当年要不是她喜欢高洁,冬冬也不会遇上这么一个媳妇……”
絮絮叨叨的,史可才知道,这位妯娌这回把压箱底的积蓄拿出来,给亲家治病去了。
挂了电话,她还有些失笑。
等老爷子回来她就说了,“大嫂子这人,也不全是冷心冷肺,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老爷子就叹气,晚上给大孙子打电话:“冬冬啊,钱紧吗?爷爷这里还有点。”
严冬不能拿老爷子的钱:“您留着吧。我这有手有脚的,自己慢慢挣着吧。”
但到底老爷子把八万块钱打到孙子的卡上了,“救人要紧。既然结了婚了,就好好的过,知道没?”
严冬嘴里应着,心里怪不是滋味的。
回身去了病房,把银行卡给了高洁:“这里是十八万,先拿着,医药费从这里出。我还得出差一趟,每个月我会按时把钱打到这张卡上。咱都守在这里也不是办法……”
“钱……”高洁看着银行卡,这里有十八万,“钱是哪里来的?”
严冬就说了:“咱也不能指靠着老人,我这趟出去,就是跑业务去的,负担医疗费的话虽然有点紧张,但咱们省着点,还凑活着够。”
高洁一时之间想不明白,为啥结婚时候只拿塑料花和八十八快的席面应付事的婆家,如今会拿出这多钱来给自家填这个打窟窿,也不明白这个新任的丈夫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会管自己。他应该明知道自己心里还放着个人的。
“你……为什么?”她问他。
严冬摸他的头,没回答这个问题,只道:“我妈的脾气不好,嘴也不好。你要是住在我家觉得憋闷,就跟你妈先住回你家。也不能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在医院守着。医院有我二婶的面子,会尽心照看的……”
事无巨细的交代了一遍,就提了包,“同事还等我,我就走了。要是顺利,一两个月能回来,要是不顺利,三个月也差不多了。有事给我打电话。”
直到人走了,高洁还是懵的。
她去补交了一部分费用,回到病房她妈已经来了。
高洁妈就说:“你回去休息吧,我换你。”
高洁顺脚就出来了,没回娘家,而是去了严家。摁了门铃,门从里面打开了。
婆婆打开门,第一声就是:“回来了。”然后嫌弃的道,“也不知道要一把钥匙带着,这成天介的,谁老操心给你留门。这回来的时候不准,我跟你爸是不是还不能出门,得专门守着你了?”
高洁低着头进去:“对不起……”
“可别对不起。”当婆婆的带着轻哼,背着包包一副出门的架势,“钥匙在门背后挂着,已经配好了。锅里有饭,你最好把菜和饭都吃光了,鸡蛋也吃了。我们家没有剩菜的习惯,浪费是可耻的,别想着偷着倒了……听见没?”
“知道了。”她转过身,低着头送婆婆出门,“妈,你慢走。”
严大伯母这才一脸嫌弃的出门,要关门的时候才到:“别整天耷拉着脸,也不嫌晦气。好福气全叫你给冲没了……”
在门关上的那一刻,她强忍着没有叫眼泪流下来。
去了厨房,锅里热着红枣小米粥,一笼蒸饺,一个水煮蛋。一碟子小咸菜,一碟子炒青菜。挣扎着吃完了,看了一眼饭盒,想着是不是脏的,一块刷了。
结果打开,里面满满的放着放。
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滚滚而下,这该是婆婆给准备的,叫自己带去医院的。
哭声由压抑变成了嚎啕,站在门口的严家老大两口子都没进去,又顺着楼梯走下来。
严冬爸就说:“你以后说话好听点。嘴跟刀子似的,谁受得了你?”
严冬妈说:“你管我!心里不痛快还不兴我说了。不是我说啊老严,咱要是都按高家说的办婚礼了,现在哪里还有钱贴补这个深坑?我还是太心软……”
想想那十万,是真心疼。
正说话呢,那边过来一同小区的老阿姨,就问这两口子:“你们那亲家怎么样了?”
严冬妈就说:“八成是醒不了。但是咋办呢?怎么说也是儿媳妇她爸。我们这边出了二十多万……你们说我们这个媳妇娶的贵不贵?……”
严冬爸起身往回走,她就损吧。这一辈子就毁在一张破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