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旧日光阴(50)三合一

敛财人生[综]. 林木儿 10213 字 9个月前

不怕苦嘛。

既然人家愿意,那四爷和林雨桐就都欢迎。谁要报名表都给。

林雨桐呢,就跟人家厂子的妇女主任搭话,了解厂子里的一些情况嘛。很快,她把目标对准了那些单职工家庭。b京这边的厂子的情况还不一样,像是一一五,都有那种单职工的,家里的另一口子就是安置不了工作。而再b京,这种情况更严重。这种家庭里,要是孩子一多,日子过的就特别难。

林雨桐就跟人家说:“大姐啊,您可以帮我转达咱们的意思。只要家属愿意跟着去的,都会安置工作。包括成年子女,咱们也会给予政策允许之内的照顾。如今虽说在建设初期,但是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国家大力支持之下,咱们每个参与到建设中的劳动者,都能吃饱饭。”

这就是个很了不起的承诺了。

这位大姐大腿一拍:“你等着,我这就去通知去。”

因着这个政策,愿意报名的熟练技工就多了。孩子多收入少的人家,如今想不了那么远,只要一家子能活下去,能吃饱饭,就暂时不考虑其他了。

而四爷那边呢?

人家厂长偷着跟他说:“我这里有些人……也有本事,就看你敢不敢要了?”

四爷马上就明白了:“只要有本事,什么样的人,我都有!”

像是有苏美留学背景的专家啊,还有之前被打成‘右’pai的一些知识分子。他们留在厂里很尴尬,在车间吧,又干不动活。不留车间吧……这里毕竟是b京,运动一来吧,各种的敏|感。

这厂长觉得,不管那边说的再好,那也是山沟沟。这些人去了也好,两者各取所需嘛。

就这样,这一趟收获可谓是颇丰。

想去的人不可能马上就走的,敲定下来,然后才办各种的调动手续,只要过了年,人员能到位就不错了。这中间肯定有反悔的。可只要来一半,这一趟都算是没白辛苦了。

然后四个人接连走了好几个地方。东北西南的全国各地到处跑。

有些人不愿意在山沟沟里扎根,四爷就跟人家说,借调也行。就借调两年。咱们给的待遇好,等借调期结束,我们一准放人。

有两年的时间,也能培养一批自己的人了。

所以,为了挖人,政策是各种的灵活。

只要跟着我们走,你们要什么我们都尽量满足什么。

林雨桐感觉这段时间自己像是个人贩子。

在外面飘了两个月,等回到家的时候,都已经是腊月了。

而孩子也不在院子里住了,都搬去了厂里建好的平房去住了。

林雨桐家分了三间挨着的平房。排在家属院一排三号。

一号院归赵平,二号院归了副书记计寒梅。三号院才是四爷和林雨桐的。

赵平占了一间平房,两口子住用不了那么多房子。

计寒梅也是孤家寡人,一间平房足够。

只有林雨桐这边拖家带口的,给了三间。

两口子一间,端阳带着朝阳一间,丹阳和骄阳一间。老太太跟俩小姑娘住就行。完全是住的开的。

院子与院子之间,都是用篱笆隔开的小院。厨房要是不愿意在屋子砌炉子的话,就自己想办法给盖个小厨房就行。

两人回来了,孩子围在身边过了那会子亲热劲儿之后,老太太就给两人夸几个孩子呢:“……幸好有端阳,家里啥都不要我操心。看见外面的厨房没?就是咱端阳叫了十几个小伙子给搭起来了。瞧瞧,好多。这屋里的床围子墙围子垫子,可都是丹阳再缝纫机上缝出来的。都瞧瞧!”

厨房那是在门口就看见了,不大,但是盖的挺好的。回来的时候老太太正做饭了,烟囱的烟冒的挺好……厨房嘛,这种简陋的条件,厨房只要烟道做的好,在里面做饭不呛人,就是合格的。

至于墙围子,四爷说:“挺好的。好看!”

都是旧衣服拼凑的,说好看的也就是亲爹了。

当然了,亲妈也觉得好!

至于别人觉得好不好的,有什么关系。反正是我们家住的,别人管不着。

爹妈回来了,孩子们就挤在身边不愿意走了。除了端阳这个大小伙子,其他几个都要留下来跟爹妈睡。

四爷和林雨桐也不去管他们,叫他们在炕上随便折腾。把从各地买回来的一些零食,给放在炕桌上,叫他们随意。

老太太才说这段时间的事:“……家里可热闹了,一个村住着的,都是一大家子的人。招工了,你们不在,都来家里找我这老婆子,可我老婆子懂啥啊!只一味的推了!不过也得说边上住的那个副书记厉害,谁来说情都没用。好些人啊,都去找你爹了。你爹多机灵啊,麻溜的下部队了,躲到部队就不回家。找你娘,你娘带着跃进上你二哥那边去了。说了,今年过年都不回家。你大哥去公安大学进修去了,就你大嫂……他们还都不怎么认识……难怪你们两口子躲呢,这事啊,不躲是不成。也得亏你们从哪找来那么一个人来……要不然,这公家的事里,都安排沾亲带故的人家,这是要砸你们的饭碗的。”

对!

可不就是这样吗?

可人人都是偏门理,只朝着自己偏,从来不去替人家想。你跟他讲道理,他说你不近人情六亲不认。这种利益掺杂的事,就不是说道理的事。

四爷夸老太太处理的好,觉得可省心了。

然后老太太欲言又止,但到底是说了:“你娘还找来了几次,我说你们出差了,不知道年前能不能赶回来。结果就没再来。前几天,大概是没等到你们回来吧……你娘跟那个灵台车站的那个站长,叫向党的还是叫啥的,结婚了。正儿八经的那种婚礼……”

人家那边开着小吉普,来了可多迎亲的。

之前还带着李月芬去买了衣服,那是穿着大红的棉袄出嫁的。

很多人的话都说的很难听,这也就是有儿子出息了,没人会当面说什么。可要是放在以前,看唾沫星子会不会淹死人。

丹阳都说:“……我都觉得出去的时候脸上发烧,人家还当我啥也不懂,就说你奶嫁人了咋了咋了的……”

说什么你们是不是多一爷爷之类的话。

这些话都不敢学给爸爸听,实在太难堪了。

可孩子不说,四爷和林雨桐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来。

想着李月芬会嫁人,可也没想到这么快,这么出去了一趟就给嫁出去了。

林雨桐跟几个孩子就说了:“谁乐意说什么就什么去,如今讲究婚姻自由。做父母的无权干涉孩子的婚姻,这做子女的也无权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以后一年半年的都见不了一面,时间长了,就没人说了。”

一家人正说话呢,刘铃铛和老三来了,后面跟着疙瘩,低着头往里走。

刘铃铛叫他叫人,他就低声叫人。

林雨桐笑着叫他去炕上吃东西,他看看刘铃铛,见对方点头,他才欢喜的过去了。

看得出来,没有李月芬,这母子俩处的还不错。

老三吭哧吭哧的,“……我说等你回来再说婚事,娘她……说等不等都一样的……”

这话怎么说的?

刘铃铛狠狠的瞪了老三一眼,才笑道:“主要是那个向站长……老是上家里来。我们这忙起来白天都不在家,别人的闲话就多了……老叫别人说闲话到底不是事,娘才说算了,尽快把事办了吧。”

李月芬要是不想叫大家说闲话,完全可以关门不待客嘛。

林雨桐转移了话题,就问:“他奶不在,疙瘩还适应?”

“这孩子好带。吃好就行!”刘铃铛看了疙瘩一眼,“开了学送到学校去,叫学点文化,懂道理了,就好了。”

几个人也没说个啥。

能说啥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能咋办?

林雨桐给疙瘩带了点吃的,就把这一家三口送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老太太就在院子里喊呢:“妞妞,妞妞!来看看……”

咋的了?

林雨桐披散着头发出去,才发现家里的篱笆门里,放着个蓝布白碎花的包裹。把包裹打开,里面是十个白面的馒头。

谁送来的?

正说着话呢,刘铃铛气喘吁吁的跑来,手里拿着一个一模一样的蓝布包裹。

她说:“……娘当时走的时候,没带啥走。我硬给塞了几尺蓝布,是留给她做衣裳的。结果她做了包袱皮了……你看着针脚,是娘的……”

所以,李月芬大半夜的回来,偷偷给俩儿子送了粮食吗?

老太太叹了一声就往屋里走:这日子过的艰难,当娘的哪里会不记挂孩子?别管是为啥嫁人的,可心里念着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这是天性!

旧日光阴(50)

计寒梅那里,林雨桐是亲自请的。

当然了,也能想办法不打招呼就将这个人给调过来。可对于这么一位从革|命年代走过来见多识广的人来说,自己这点小心思根本就瞒不了人家。

所以,她亲自去了。见了人之后,把自己的难处之类的,什么都坦荡的说了:“……三林屯那地方,本就是林氏宗族聚集的地方。一个村子七成的人,都姓林。跟我都是沾亲带故的。林家人在三林屯繁衍生息十几代,这么多年了,嫁进来多少外姓的媳妇,嫁出去多少本家的林家姑娘。十里八村的,满个镇上,我敢说,每个村上都有能被我叫姑姑、姑婆、老姑婆的人,那更是表叔表婶表哥表姐的一大堆。除了这些,还有转着弯儿能拉上关系的。这个一张嘴说我是你三族婶的兄弟,那个一张嘴说我是你堂哥的老丈人。姻亲故旧遍布,这话真不是一句假话。更何况,我们这还是夫妻两个。真要是枝枝蔓蔓的各种亲戚都来说人情,真是招架不住。不是怕得罪人!如今的日子艰难,大部分亲戚其实都是好些年不联系了。说是沾亲带故的,但跟陌生人也没啥区别。可这农村的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你说是陌生人就是陌生人的。当然也可以公事公办……可是……您也该明白,咱们厂子初立,咱们是外来的龙,他们才是地头的蛇……这种说法可能不好听,那就换个说法……或者能说成是咱们需要群众基础。我们两人不能站在这么多人的对立面上。我们不是不能处理,但是却不想浪费那个时间只为了捋顺这些事情。咱们想明年就开始正式生产,时间紧之又紧……所以,我今儿坦白的跟您说,我来请您,就是去当门神的,就是去得罪人的……”

这才说完话,林雨桐第一次在计寒梅的眼里看出了对自己的满意。

她说:“等我十分钟,这就走。”

就这么着,重工机械总厂,多了这么一个人。

这个人一来,林雨桐就彻底把手里招工的那一套交给她了。

人事科可不光是在当地招工这些工作,这些人可都是生手。而厂里需要的是熟手,是技术骨干,而这些技术骨干,却需要其他单位的支持,也就是从其他单位请人。

因此,林雨桐为了表示诚意,得亲自去啊!。

除了外地的厂子,还得去各个高校,从新毕业的大学生里,招人。

这个工作,是猫在家里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当然了,如今一一五重工总厂,是在zhong央挂了号的。也说了,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物倒是好说了,可这人吧,不亲眼看,你怎么知道要谁。技术尖子,人家厂子是舍不得给的。还得上门去做工作。做人家厂里的工作,做人家技工极其家属的工作。

这么一排时间,好像这个冬天,还是没时间管孩子。

去肯定不是林雨桐一个人去的,厂里的一摊子可以交给赵平,四爷肯定是要去的。没有他谁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技术水平能达到他的要求。除了这两口子,厂里还得去两个,只两个人忙不过来,怎么着至少得四个人一块去吧。也就是说,两口子都得出差。而且来来去去的时间还不短。

孩子怎么办呢?

老太太回来了:“就知道你们忙起来就顾不上孩子,你娘那边有跃进丢不开手,我回来了,该干啥干啥去吧。”

然后林雨桐就发现了一个老太太的属性,一个以前没发现的属性。

好太太现在可会炫耀了。

人家说:老婶子,你们当年是真有眼光。

老太太就说:当时哪里知道嘛,主要是孩子好,看的是人品。谁知道还这么有本事啊!

别人夸林百川的时候她不接茬还老谦虚,可一夸孙女婿,那才是挠到痒痒了。

林雨桐就说:“谁都知道有出息了,咱就不用这么炫耀了……”

“炫耀咋了?”老太太耿耿于怀,“当年这些林家的人,好些在背后笑话咱呢?说是看上一长工,把闺女嫁给没一点家业的人。还说找了个老实听话好拿捏的姑爷……别以为他们背后嚼咕的这些我不知道……”

还有这些吗?

四爷被定义过老实听话好拿捏吗?

林雨桐嘿嘿笑:“他也确实是老实听话好拿捏……”

话没说完了,就听见外面又轻轻的咳嗽声传来。林雨桐从咳嗽声里听出了‘你给我等着’的意思。

不管怎么着吧,两人把这一摊子扔下,开了各种证明,又专门去补办了那种带着照片的结婚证。把各种票都带着,这才出门了。

一同出门的,是新分来的厂办主任李奎,还有厂里的总工程师海潮。

李奎是政府办里出来的,处理琐事很有一套。

而这位总工程师海潮,则是留洋回来的。

一行人出门,衣食住行一切的琐事,都是李奎来安排。但是选人挑人,主要还是看工程师的意见。只要他选中人,四爷认可。那么四爷负责跟人家单位沟通,林雨桐负责做通当事人及其家人的工作。

四个人是分工明确,没一个多余的。

如今这出公差,真要说起来,也还行。

比如要坐火车,一个电话过去,公对公,很好解决。火车票是预留出来的,还都是尽可能给的好包厢。要是这一趟车上,没有比你们级别更高的,那么你们能享受最好的待遇。

四个人,一人一个解放布的行李包。厂里的司机开车,将他们送到灵台的车站。

李奎跑前跑后,然后跑出的结果就是可以提前进站。里面有专门的待客区。等火车快来的时候,车站的工作人员回来请的。

灵台现在还是过路车站。中间也就是停五分钟。

不过从这里坐火车的人不多。快到检票时间的时候,站台上才零零星星的上来几个人。

坐在特殊客人等待区,人家上来的茶还没喝一口呢。这就要准备上车了!

李奎利索的拿了林雨桐的包:“我来……我来……又不重。”

然后四爷就主动给海潮拿包了:“海工,还是我来吧。”

海潮四十来岁的年纪,只愣了愣就罢了。

林雨桐笑了笑,这是个纯粹的学者,是不会李奎那一套的。厂长给拎包就拎包吧,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

而李奎也机灵,厂长给海潮拎包了,他不抢。他跟的领导多了,在他看来,这叫领导艺术。这是领导表达亲近技术人员的一种态度。他不能坏了领导的事。

绿皮的火车,似曾熟悉的感觉。

给的果然是个包厢。因着这一趟只坐到省城就得换车,所以,随便找了一个包厢,消磨一小会的时间就到地方了。

一上车,海潮就拿出本书,外文的书籍,然后坦然的递给四爷一本,递给林雨桐一本。

三个人都是能读懂的。

四爷翻开就去看了,这就把李奎给撇下了。

很尴尬的事!

林雨桐看了看火车上给包厢特意提供的苹果,就拿出小刀要削。李奎赶紧要伸手:“我来我来!”

“没事,我来。”林雨桐拿起来削了,就是为了缓解他的尴尬的。其实哪里是真削皮,削皮多浪费啊!吃红薯都舍不得剥皮的,更何况是吃苹果了。不过这如今的苹果嘛,农药喷洒的不及时,上面有些虫眼这些东西,还是要用刀子掏出来的。她一边鼓捣,一边跟李奎搭话:“嫂子的工作不好调动吧,牵扯到几个孩子上学,确实是暂时不动的好。”

李奎惊讶了一瞬,“林主任真是好记性,我家的这点事,您都记住了。”

林雨桐看过这些人的档案,凡是新来的,每一个的家庭背景履历,都得搁在肚子里。李奎这个厂子里的大管家,这么重要的岗位,林雨桐能不放在心里吗?

他媳妇是在畜牧站工作,可重工厂这边哪里有对口的?人家媳妇是正儿八经的兽医,属于专业人才。这种人调动,没有对口的岗位,人家是不放人的。再加上几个孩子上初中的上初中,上高中的上高中,都到了要紧的时候。没有大人看着也不行。

李奎也就跟林雨桐有一搭没一搭的搭话,“……我们家,也就是我那闺女,学的好,说不定啊,能考上个大学给我长长脸。剩下几个,也就那样了。混个中学毕业,等着招工。所以,再过上半年,等我家闺女高考完了,我就想办法给我们家那口子申请调工作。调到咱们厂是不行。但像是临北区……也还是行的。不算是太远!”

林雨桐就说:“咱们厂怎么不行。”她就笑,“厂里的规划图,你没注意看吧。咱们现阶段能占用多少土地?咱们的规划图,占用的大部分还都是荒地。只有不得不用的,才少量的用了一些田地……如今大家都成了居民户口了,这土地怎么办?总不能闲置吧。那是咱们马上要申报的农场,隶属一一五的农业基地。”

这话倒是叫海潮都抬起头了:“农业基地?能批吗?这根本就不搭噶。”

四爷就把书合上:“这才是我要跟海工商量的事!咱们这农业基地不叫农业基地,叫农用机械实验基地。咱们是重工机械总厂嘛,这机械里,自然是包括了农用机械的。有了农业机械的生产能力,咱们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实验基地呢?”

“嘶!”海潮吸了一口气。这一盘棋可是够大的。要真这么说,这个基地批下来的可能性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这几年旱灾啊,上面的指示就有一条:大办农业,大办粮食。

那我们是不是在大办农业,在大办粮食?

是!

借着这一股子东风,重工机械总厂的下面,很快就会有一个专门的农机厂。

“好好好!”海潮双手一拍,“我等着……等着看看,将来的重工总厂,会发展成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

四爷就说:“所以啊,这次挑人,咱们就得留心眼了……”

海潮秒懂:储备人才嘛!

关于这个农机厂的事,那边两人说的挺愉快的。专业术语从彼此的嘴里往出蹦,好些没有汉语翻译的专有名词的术语,还得夹杂着德语英语俄语说,林雨桐勉强能听懂,但是李奎,却完全不懂。

林雨桐就跟他说别的:“……嫂子是专业的人才。咱们这将来的这农场,会开展很多的副业。比如说,草料得喂养牲口,很多不适合种地的地方,是不是能养鱼。咱们地里长的草,锄出来,还有地里的秸秆,这都是现成的饲料。牲畜的粪便,这不是就顺便肥地了吗?需要的人多了去了。就需要嫂子这样的专业人才。将来也调过来吧。两口子在一块,这才叫过日子。”

李奎连说‘是’,对于缺粮的人来说,一听说能到这么大的农场去,那就不提什么条件艰苦不艰苦的了。能吃饱肚子的地方,那就是乐园。

这个话题,到这里就止住了。

省城车站到了,得在这里换车。

这一趟是去b京的,得在火车上坐一天两夜。

在车站倒车,倒是没多等。不到一个小时,就换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