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三奶奶是准备将两家的粮食都囤到那山上的小房子里,可卫老夫人思来想去,都觉得不妥。
那么多的粮食,且不说运到山上引人耳目,咱们卫家哪有人帮衬着照看?
卫宏表应声道,“我不是还有一帮马场哥们儿,到时候招呼几个帮我照看就好。”
“不妥,这攸关生死的档口下,遇上了涝灾,有几个还会估计别家,自己家尚且粮不果腹。不说别的,但就这涝灾的事情,就是不能声张的,不然乱哄哄的,大水还没来,粮铺子就被人抢空的了。”
三奶奶也表示赞同,但嘴里仍然是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这话不假,我原本也想到了,你说出来也好,我就不必掖着藏着了。”
“你想出来?你就躺在这床上能想出个什么,还不是一开始不信我说的聊城涝灾的话。”卫老夫人朝着三奶奶翻了一个白眼儿。
卫文彦心里头叹了口气。
“婶娘,那我们该如何是好啊?”卫宏表未免两个老一辈的再拌起嘴,赶忙转移了话题。
“涝灾大小还未知,你们多买些不怕潮的食物收起来,你们家里头多少有男人,当真饿殍遍野,歹人也不会来你们这儿闹腾的。”卫老夫人又想了想,“那间小屋赶紧收拾出来,把你娘接过去,就跟邻里乡亲说家里潮,那处屋子里干燥一些,好一点儿。不放心,就让你妹子小晚跟着。”
卫老夫人这是担心涝灾要是打起来,卫三奶奶腿脚不便,跑不出去。卫宏表心里暖烘烘的,忙不迭谢谢卫老夫人,不亏自己这二婶娘是卫家当过家的,肚子里就是有主意。
卫三奶奶也不多言,她虽说料理家务是一把好手,但也只是个贤内助,辅佐她丈夫过过小日子,真到了出主意的时候,她可是拿捏不准的人。
随后,自然是又商量好,彼此就今日会面对外界的说辞,断不能说出涝灾的由头来。没多一会儿,也就散了。
回到家中,卫文彦就拉着卫老夫人的衣袖,要老妇人同他一起去后院儿。
他指着后院儿花园子里的软土说道,“祖母,我们该把这沙土用袋子装起来,垒在家门口,垒得高一些,这样水流就只顺着沙袋子走,不会流进院子了,我们也不算是城东最低的一条街,水还是会流走的。”
卫老夫人一听,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儿,伸出大手揉揉小乖孙的脑袋,“兴哥儿真是聪明,竟能想到这个法子,了不得的。”
这一会儿只有李氏和灵哥儿在家,其他人出门买粮一时半会儿还没回来。
李氏身子骨还算强健,虽是日日绣花的手,但也没到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地步。灵哥儿日日捯饬家里的花园子,铲土松土做起来更是轻松。
卫老夫人倒也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吩咐李氏将家里那些麻袋、麻布都封起来,做成一个一个袋子,等着装土沙,而灵哥儿就穿上蓑衣在园子里松松土,将要装进袋子里的土都预备好了。
原本卫老夫人也打算同孙女儿一同去松土的,可是毕竟年岁不小,忙碌了一上午,竟有些额头发热。卫文彦担心祖母就此发了风寒病下,便按住卫老夫人在房里休息,不让她出门帮忙。
卫文彦自己穿上他的小蓑衣,冲进了小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