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府内,丹泽正陪着夫人在听雨轩品茶。
听雨轩是漂浮在司空府中后园湖中的一座亭子,湖中有残莲,雨落其上,音色清冷。
茶是昨日新进的兰雪茶。秋风一日比一日凉,公良桐在外袍上又罩了件青莲坎肩,端坐在案几后,有条不紊地洗茶、冲泡、封壶……最后以素瓷盛茶汤,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奉于丹泽面前。
浮亭在残莲间缓缓漂动,风过残荷,茶香袅袅,丹泽轻抿了一口,闭目细品,良久才叹息般道:“这茶往日也曾喝过,却都不如今日夫人所煮。夫人茶艺精进,可喜可贺呀。”
公良桐放下茶簪,笑道:“今日用的是栖泉的水,哪里是我茶艺精进。”
栖泉距离拓城有数百里之遥,泉水在路途中运送时日太久,便会失其冷冽。丹泽微微一愣:“栖泉水?”
公良桐道:“是哥哥今早叫人送来两瓮,瓮底垫着栖山石,顺风船扯着帆日夜兼程,你才有这口福。”
她口中的哥哥便是公良凤,寥寥数语间,语气中便透着掩饰不住的得意,丹泽心中不悦,面上却未表露出一分一毫,反而漾开笑意:“你哥哥心疼你,我是借了你的光才对。”
远远的,花廊下面,朱殊北的身影一晃而过,似已看见丹泽夫妇在听雨轩内,不敢近前打扰。公良桐眼尖,见朱殊北无声无息地退走,秀眉微微一扬:“小北有事?”
丹泽端着茶,漫不经心道:“多半是小事,所以不敢过来打扰。”
公良桐不作痕迹地瞥了他一眼,轻声道:“近来你和小北神神秘秘的,弄得我在此间倒像个外人了。”
闻言,丹泽大笑,搁下素瓷杯:“这府中上上下下,谁都可以说这话,独独你不能这么说。得得,我把小北唤过来,好好问问他。”说着,便命旁边的侍女去将朱殊北唤来。
侍女迈步出亭,荷花似有所感,在她脚下绽出一片又一片翠绿的荷叶,供她平平稳稳地上了岸,之后荷叶迅速枯萎。这湖中的荷花都是公良桐嫁过来时,特地从娘家移植而来,就像陪嫁丫鬟一眼,她使唤惯了,也知她心意。
不一会儿,朱殊北飞入进了听雨轩,向丹泽和公良桐施礼。
丹泽靠着椅背,朝小北笑道:“方才你可是有事?”
朱殊北正欲答话,便又听见丹泽紧接着道:“夫人和我是一样的,府中一应事务,都不可瞒着她。你若有事要禀,也不必避着她,我知晓的她都可以知晓。”
朱殊北抬眼望了丹泽一眼,复垂目禀道:“属下明白。”
“说吧,方才有何事?”
朱殊北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来,呈给丹泽:“燕行关的丹将军遣人送了两篓醉桔,这是问安的帖子。属下方才怕扰了公子的雅兴,并非存心回避,还请夫人明鉴。”
公良桐微微一笑:“我何时疑心过你,莫要听你家公子胡说。今儿茶好,水也好,你也来尝尝。”说罢,便斟了一杯茶汤,命侍女端给朱殊北。
“属下……”朱殊北欲推辞。
丹泽笑道:“你喝便是了,若是不喝,夫人会以为你当她是府里头的外人。”
公良桐佯作嗔怪,拿起竹茶夹作势轻轻打了丹泽两下。
朱殊北不敢再推辞,接过茶碗,满饮而尽,复将茶碗还给侍女,方才退下。
信封是燕行关独有的黄浆纸,比起拓城常用的蚕茧纸粗砺了许多,丹泽将信夹在指间摩挲片刻,然后递向公良桐:“丹青的信。”
公良桐已看见信封上头的字,端庄中带着清峻,正是丹青的字迹,当下笑道:“你妹妹的信,给我作甚?”
“给你看呀,免得你说自己是个外人。”丹泽笑道。
心底里倒真想看看丹青的信中写了什么,但这一举动着实越逾,公良桐犹豫了一瞬,将信推了回去:“我才不看,你们兄妹的事儿我不搀和。”
丹泽笑了笑,也不勉强,当着她的面便拆了信。信不长,寥寥数语,他两眼便已扫完,长叹口气道:“小北是对的,就不该在这会儿看她的信。”
“怎么了?”公良桐似随口一问。
丹泽扬扬信纸,叹道:“来要钱的……我就知晓,我这妹妹哪有这么好心想起我这当哥哥的。她送来两篓醉桔,恨不得我还她两篓金贝。”
公良桐扑哧一笑:“她守着燕行关,也算是劳苦功高,当妹妹的,自然要和哥哥撒撒娇。”
丹泽摇头:“张口就要四百万两银贝,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四百万两银贝……”公良桐也微微吃了一惊,“她要这么多作甚?”
“说是城墙老旧要重修,还要置一批兵刃。”丹泽抱怨道,“我到何处去给她拨这笔银子……不知叔父那边是否能帮着筹措筹措?”他试探地看了眼公良桐。
公良桐面色稍稍一变,垂头复替丹泽斟了茶汤,才轻声道:“有些话,论理不该我说,可你也该想想,丹青这些年守着燕行关,辛苦自然是辛苦,但这些年下来,她何曾打过一场胜仗,传过一次捷报?她虽带兵,却又不打仗,屯田上千亩,又不曾交过粮税。这般关起门来过日子,每年拨给燕行关的银两算起来是绰绰有余。”
丹泽暗叹口气,顺着她道:“夫人说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