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出于飞鸿和姜闻,赵浮生很清楚,自己现在算是初步获得了叶敬的友谊。
这很重要。
因为姜闻也好,于飞鸿也罢,赵浮生可以肯定,他们和自己的关系相比较叶敬,自然是亲近一些。但叶敬的那个圈子,涉及到的人和事,则更高一些。
赵浮生甚至知道,哪怕自己和姜闻于飞鸿的关系再好,就算过了一百年,也进不了叶敬的圈子。
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家那都是高干子弟。
说白了,层次不一样,自然不可能走到一起。
所以,赵浮生需要用利益来获得叶敬的友谊,毕竟不管什么性质的友谊,都是一瓶白酒,封存的时间越长,价值则越高,而一旦启封,可能就只够一个酒鬼滥饮一次,得珍惜。
“叶大哥客气了,我也没想到,票房居然这么高。”赵浮生轻笑了一下,跟几个人碰杯,喝了一口之后说。
叶敬哈哈一笑:“谁不是啊,你没在北京,你知道我们几个每天听着票房数字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么?”
“像过山车。”于飞鸿插了一句道。
“没错,就是过山车。”叶敬一拍大腿:“说实话,我得多少年没有这么担惊受怕过了,上一次有这种情绪,还是老爷子出事儿的时候。”
赵浮生看的出来,叶敬是真的很高兴,不然以他的性格,不可能这么说话。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事情往往不是真相,这些真相通常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
就好像之前,叶敬看上去和赵浮生的关系也不错,但只有两个人自己清楚,彼此都没有把对方当做朋友,甚至充其量,就是认识这个人罢了。
人的心理安全距离是真实存在的,关系不够亲近的人进入这个距离之内,肯定会引起下意识的抗拒。换而言之,如果你在公交车上随便选个女的把头靠在人家肩膀上,都不用做别的,分分钟就有人教训你,让你知道是什么下场。
赵浮生和叶敬之间,经过这件事,虽说达不到无话不谈的地步,但最起码,大家有了共同的利益,关系也就亲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