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顺序?”李建国看看儿子,问道,“给孩子先发?”
“不全是,东西不一样,发放的顺序也不一样。”
“怎么定这个顺序?”李建国想到那墙上有生活日用品,有学习用品,有玩具,“不是学校?”
“学校,当然,不光是这个标准。”李一鸣想了想,“等到他们配好了,内地应该也可以生产了。
我之所以这么做,因为成本不光是看这个产品用到的物料和人工,还有时间,以及它带来的社会效益。”
李建国点点头。
知道了社会有动态需求,他就很清楚这样的做法是对的。
再说这不是用国内的物资来换产品,而是在这里直接生产,至于这些钱怎么付,李建国相信儿子会有办法,他能想到的就比如一边出口一边进口这样子。
“可以用出口利润来补贴吧?”
“这个要统计一下,我现在还不知道他们能生产得多快。”
李一鸣低头想了想,“一个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再到它被用坏,这个时间我计算过,现在这个方式最节省时间和成本。
你看那个凉鞋,现在都已经九月中了,其实也穿不了几天,这时候生产出来的就可以出口到热带亚热带地区。”
“那你别忘记我们也有亚热带地区。”李建国说道。
李一鸣点点头:“我没忘记,又不是只有鞋子,质量好的鞋子穿几年也没问题,脚大穿不下还可以给别人穿,但如果质量差,那不如不做!”
“后面还有什么?”
“很多!”
“对了,爸,我想过,这些物资应该归到免计划在内地的公共福利体系里头,不但要发,还要能回收。”
“回收是什么意思?用坏了回收吗?”
“嗯,其实我觉得现在物资回收体系也太差了。”
“废品站不行吗?”
“当然不行了。”
…
李一鸣轻轻哼了一声:“现在就没这种事了,但能说现在资本家就更好了吗?”
“当然,肯定不会更好!”
“是啊,他们有了保鲜技术,就开始学会了屯货。”
“屯积居奇?”
“没错,就是这样。”李一鸣撇撇嘴,“有意识地制造临时物资短缺,利用恐慌情绪扩大利润!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产品的市场在哪里。”
李建国叉着腰,长长吐了口气,明白了:“那我们就得能自己生产东西,平抑物价?”
“还是得根据需求来,要抓需求,而且这个需求一定是动态的。”
“动态的是什么意思?变化的?”
“对!需求要分为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会被环境影响到,这个环境很关键。爸,你到香江来之后,觉得这里的物质条件怎么样?”
李建国犹豫了下,点点头:“还行吧”
“说实话,你应该觉得很好对吧?”
“对是对,但我”
“不用解释,当然是比我们家里好得多了。”李一鸣看看父亲,“现在回去让你天天吃咸菜你愿意吗?”
“有什么不愿意的。”李建国板起脸,这话让他很不高兴。
李一鸣有点无奈:“好吧,你愿意,别人呢?”
“”
“你是说考察团的人?”
“我不是说他们,而是说这个比较会产生精神上的伤害,我们从家到榕城,生活上已经跳了一阶,然后再到香江,又跳了不知道多级,这是实际体验。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都在接受新的信息,会看到很丰富的物质生活的样子。这些信息可以从别人的描述中得到,可以从电视电影录像带里得到,你觉得那些人会怎么想?”
李建国脸色难看,这能怎么想。
“现在的情况非常危险,就在于这个动态需求提升得非常快,我们的生产力又相对太落后了,时间不在我们这边。不要说美国人想搞事,就这里,这些香江人,不知道多想把这里那些电影电视送到内地播!”
“嗯?”
“电影一部一个半小时,都市电视剧看一个月,大家全都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美好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电视电影只是社会的一个侧面,”
李一鸣有些出神地看着远处,“然后我们生产东西又没那么快,还有分配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