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大战将起

裕谦立即心中雪亮,知道杨嗣昌所提及的人是谁,此人豪侠任义,在武林中声望卓著,倒是可信之人。但是,此人出身有些不好,与教中之人有些瓜葛,却不是朝廷中人喜闻乐见的人物,至少不能公开传扬与其交往。

杨嗣昌把这等隐秘事都说与自己知道,一方面是知道自己与其亲厚,不会往外说出去,另一方面是明白这平英策的来源非常重要,如果一时不察,中了英吉利人的反间之计,反而不美了。

不过,既然那位姓谢的武林人物素来重信义,又因为师门的缘故,对倭寇等海外来的海盗恨之入骨,那么这份平英策的内容就有很多可信度了。

“按照这本书所述,英吉利人看似只有三千人马,但有火炮数百门,又兼船体坚固而高大,若是硬攻必然导致官兵死伤惨重,所以不能轻易攻击,此为正理。

可笑官府之人此前多小看英吉利人,认为对方人少船也不多,可轻易伐之,如今看来却是谬论。对方竟是船坚炮利,军纪森严,背后又有泰西第一大国撑腰,如果没有此平英策提及,我们恐怕就要吃亏了。

只是,平英策里又提及驱虎吞狼之术,认为应鼓动扶桑倭寇先和英吉利人打个两败俱伤,官军再看情况从中渔利,不知肥翁觉得如何呢?”裕谦向杨嗣昌问道。

“此计大为可行。”杨嗣昌思付一下回答,如果他不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也不会推荐给裕谦看。

“定海本是东南倭寇大本营之一,被英吉利人仓促占领之后,各地倭寇人心浮动,都想尽快反击回去,把定海重新拿到手里。

此时我们略一撩拨,这些海寇必然甘之如饴。只是,具体怎么撩拨这些倭寇,这虎狼相斗之后会是谁胜谁负,官军又应该怎么应对,这些倒要我们细细思量。”

“肥翁说得在理。”裕谦呵呵一笑,同意对方的说法。于是,两个人摊开海图,仔细商讨,商议如何应对这英吉利海盗和扶桑倭寇,竟一直商谈到了深夜。

只是,两人谈及的平英策,如果李应元看到会大吃一惊,竟是与他最早撰写的平英策大相径庭。

有关英吉利人的军事布置,基本跟李应元的平英策保持一致,武器的各项参数,也是原样照搬,全部没有改动。

但到了文字部分,尤其是应对英吉利人方案的策论部分,却是大改特改,几乎找不到原来策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