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战前准备

“我也觉得没什么不对,”黄尚笑道,“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兼听则明嘛。”只不过他心里却是另一个想法之所以要尽可能考虑周全,是因为他目前根本损失不起。这些士兵可不是佣兵和农奴凑出来的乌合之众,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能减少损失还是要极力减少的。

赫尔特正打算再说些什么时,办公桌上的电话立刻鸣响起来。

黄尚心中顿时一沉,“鱼人大军又弄出新的动静来了?”

传讯时间很短,他几乎是按着胸口立刻回答道,“不,大变态首领,是个好消息,南极帝国的外交大使预计将于明天傍晚抵达基地总部,带队的是南素柔和南天。”

原来是尹玲和南天的传音……黄尚松了口气,“你去跟方里提前说一声吧,按前两批的接待标准欢迎就行。”

虽然南天和尹玲都是自己熟知的人,但是再怎么说,他们现在已经代表了的那个南极帝国,礼节是不能少的,而且,从对方的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这次的外交大使,是来交善的。

这应该算是战争预备前期的缓冲,如果与南极帝国交善,或许还能得到对方的支持,当然,在这个时间点,交恶是万万不能的。

“没问题。”尹玲应了一声,刚欲挂断电话时,黄尚突然又叫住了她。

“等等……带队的是南素柔?那个南天嘴里一直寻找的姐姐?”

“是啊,怎么了?”

“让我想想……”黄尚沉吟了片刻,“实不相瞒,现在帝国面临着与地外文明的直接战争冲突,或许我能让对手的机动优势再缩小一些也说不定。”

“呃,我不在的这么短时间,地外文明竟然开始入侵了?这实在是个大新闻,不过这和南天的姐姐有关系吗?”尹玲一脸茫然。

“还不确定,但总得试试,毕竟你们现在代表着南极帝国。”他饶有兴致道,“等外交大使和南素柔到了,我需要亲自和他们谈一谈。”

顺着钱江进入大汉科技帝国外城后,河道两旁渐渐变成了褐黄色那是收割过的麦秆与泥土混合在一起的颜色。

从秸秆的厚度来看,今年是一个丰收之年。

红叶站在船头,迎着飒爽秋风深深吸了口气,被阳光烘烤过的农田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味道,让人觉得莫名的轻松与满足。

她不知道这是丰收带来的余韵,还是即将回家的期待。

或许两者皆有之。

“他们……为什么把这些秸秆全都烧干?”身后忽然传来了好奇的声音,“明明可以留下等需要时取暖。”

红叶回过头,发现搭话是青灵。

“你居然还知道这个?”她小时候也曾向父亲问过类似问题,例如农夫为何要将割下来的麦杆收集起来,扎成一个个小山似的形状,而当时父亲的回答是为了生活。

「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财去购买薪柴,因此为了度过冬天,必须尽可能收集一切取暖之物,而秸秆就是一种极好的燃料。它既易燃又易得,不少富人也会买上一些来引火,同时缺乏衣物的情况下,人们还能把它当做被褥使用。尽管它烧起来烟雾呛人、睡起来浑身刺痛,但总比冻死要好。在你眼里,这些秸秆或许是无用之物,可对需要它的人而言,它和麦穗同等重要,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是当时父亲的回答,但是现在的局势和以往都不尽相同。

“如果不将这些全都烧干净,就会有敌人潜伏到这里直接放火,那时候,燃烧的,会是整个城池。”红叶叹了口气,“知道为什么我们被临时召回吗?”

“为什么?”青灵眨了眨灵动的眼睛。

“一场大战,就要来了。”

黄尚自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打算在出发前拿到详细的推演过程。

作为全军武器的设计者,黄尚自然之道赫尔特的说法已经足够委婉,第一军的主力是步兵,而步枪的射程达不到,击杀敌人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而和以往的城墙防御战不同,这次的战争,敌人可能来自四面八方,这便对情报部门的要求提高了好几个层次。

另外,只要出了城门,第一军的行军方式,就只剩下了行走,虽然坦克和越野车能够载着精英推延战线,可其余将近十万名军人,却只能通过行走进军。

这意味着基地的后勤和援军工作只能通过双腿完成,而重火力单位遭到截击的话,损失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从大汉科技帝国的总部基地到敌人推进的边缘战线,差不多一百公里,减去冰川山峦难以通行的部分,一天时间内,绝对无法通过步行走完——人类一天的行走极限,只有四十公里。

行军的途中需要扎营,这样就会暴露在鱼人斥候的监察中,成为军队致命的弱点。

他没有那么多情报工作人员,若是遇到了敌人的偷袭,后勤若是崩溃的话,别说寸步难行的了,就算是第一军都不一定能全身而退。

但越是这种时候,他越不能暴露出犹豫的神色,“先做方案,其他东西等我看过了再谈!”

“遵命,陛下。”赫尔特抚胸致意。

一昼夜很快过去,情报部门于次日下午便将方案递了过来。

而且是两份。

汇报者正是苏澜。

“你一晚没睡觉?”黄尚注意到她的眼睛略有些浮肿。

“大家都在赶进度,我怎么好意思一个人回去休息,”苏澜耸耸肩。

这算颇有微词么,黄尚不以为意地摆手道,“你直接说结论吧。”

“是,”她指了指书桌左边的那份,“如果按照正常行军的方法,主力大军一定会被鱼人军队注意到,之后它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得看指挥者的能力而定。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情报,因此情报部直接按最坏情况来假定,结论是第一军能够达成目的,但自身也会被鱼人击溃。三千人的第一军部队,大概能逃回一半左右。超限者的危险倒不大,只要不铤而走险,应该能全员返回。”

“这推演还真苛刻啊,”黄尚揉了揉额头,“是后勤出了问题吗?”

“没错,”苏澜毫不避讳道,“补给路线被鱼人袭击,第一军不得不分兵保护,但想要完全遏制敌人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日复一日的伤亡下,士气会接连受挫,并影响到前线的信心。一周之后,敌人的攻击将变得更加难以琢磨,同时主力军开始对敌人的营地展开攻击。这个部分可以说是作战中最简单的一个环节,您的军队顺利摧毁了鱼人建立的前哨和战线,不过后方却起了大火。”

“基地总部?”

“没错,是真的大火,鱼人注意到了前方战线的不正常表现,决定纵火。毕竟基地外城有大面积超级麦,那东西一点就着,这是我们的软肋,这会令基地外城构筑的安全缓冲地带不复存在,而运输路线再增加三倍的话,第一军会彻底失去补给,从而失去对敌人的火力优势,因此只能选择突围撤退。”苏澜咳嗽两声,“当然,我们或许把鱼人的数量设定得有点多,但这也是不确定之事,从对方如此迫切的行动来看,它们恐怕不会轻易放弃战略前线。”

黄尚不由得气笑了,“敌人多也就罢了,放火烧田这点子是哪个混蛋提出来的?”

“参谋部长赫尔特。”苏澜慢条斯理道,“但经过我们分析,只要时间拉得足够长,魔鬼发现第一军有问题的概率会越来越大,所以并不能排除这个可能。”

尽管黄尚心里早有准备,但头次见到如此不乐观的推演仍有些郁闷,“那第二份呢?别告诉我也是同样的结果你们忙活了一晚上,就是想跟我说不行?”

不过他也知道,想在废土平原上与魔鬼一决高下,陆路运输便是迟早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能够轻而易举的将弹药和粮食送到前线士兵手中,他又何必加班加点地一直延伸通往外界的马路?

“不,陛下,”此时女将军轻笑了起来,“第二份方案确实有所不同,既然我们无法保证补给线的安全,就让它彻底消失好了。”

“哦?”黄尚挑眉道,“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