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止杨玉清认真听,其他人也竖起耳朵,人家这都是宝贵的管理知识,能记住当然最好。
“再过一两年,还需要学会剪枝。剪枝有利于花枝的形成,多长出花蕾。不修剪的话,它就拼命长枝条、叶子,开花少。”
“来我们村教我们种金银花的人也是这么说的。”旁边的妇女插话进来说道。
张凡点头:“尤其是你们这种金银花,更加需要修剪,而且方法还挺关键的。到那时候,那人应该还会来教你们的,不用担心。”
那些腾云村的村民见张凡说得头头是道,不少细节都拿出来,让他们佩服不已,人家是有真本事的。读过书的,耕田种地都要厉害点。
张凡要是知道他们这种想法,肯定要笑出来。
读高中的时候,他有个同桌就跟他说了个笑话。说他们村有个大学生,农业大学出身的,回到老家,吹牛说种植要科学,才能提高产量。
于是,那哥们先神经兮兮地将自己家农田的土壤拿回去简单化验,先了解土壤缺什么养分。
然后施肥、洒农药都要用量杯之类精准算过,谁知道种出来的农作物收成很尴尬,闹出了大笑话,几乎成为村里的笑柄,让不少人私底下说既然要种地,还读什么书?跑到学校去学什么?还不如在家里好好看别人是怎么种的?
张凡只能说,那倒霉孩子输得不怨。
拿农民年年种植的作物跟人家比,就是在作死。
比如种稻,农民家每年都要种植两次,经验丰富得无与伦比,你怎么跟人家比?别人不用什么量杯之类,凭多年的经验就能打败你。
假如,他换一种农民不大熟悉的作物比试,肯定是另一个结果。
人多力量大!在大家的帮助下,杨玉清的那些土地很快就种上金银花。张凡再一次叮嘱浇水的事项。
而另外一边,县长他们只参观了两个钟头左右,了解金银花种植、销售、市场、前景等方面的情况。
张凡给杨家丫头准备的金银花是新品种,相比野生的金银花更具有经济效益。
它们是树型金银花,是以优良金银花品种和传统的树形金银花为基础,利用多倍体技术,经过多年的连续选育、淘汰,最终培育出的一种性状表现优异、遗传性稳定的新品种,是目前金银花品系中生长稳定、产量及药用价值高、经济效益极好的优良品种。
当然,人家技术指导员有句话没有骗腾云村的村民。野生的金银花品种拥有最古老、最原始的金银花基因,药用价值会比新培育出来的高收成品种强。
可他也没有想到,张凡买回来的金银花种子被净瓶优良化,药用价值甚至比古老的品种还要高。
“看着不大一样。”有帮手的村民疑惑起来。
他们种的金银花都是藤,可张凡提供的金银花幼苗有点像是树。
张凡稍作解释:“是不一样,这是树型金银花。”
具体的没有说,反正他们也听不懂。
树型金银花除表现出高产,优质等经济性状外,还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茎叶粗大,叶色浓绿,光合作用强,茎叶绒毛粗硬而长,尤其幼叶绒毛粗长,极抗忍冬圆尾蚜,叶片蜡质层厚而多,根系发达,具有极强的抗旱、耐瘠薄能力,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能力。
移栽也没有技术可言,大家就按照张凡所说的去做,跟他们扦插法间距、挖坑的深度有点差距,可其他的其实就是一样,也跟他们以往插秧一样。
“注意距离哈!不要太密。”张凡再次提醒。
别的不用他重复,现场的都是种植能手,经验比张凡要足,干起来比张凡顺畅多了。
其实,每一个农民脑子都有一套自己的严谨种植法,不过那都是他们潜移默化来的,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即便没有总结,他们一上手就会。
你跟他们讲什么科学种植知识,他们不能理解,但他们脑子里的那一套,本来就是科学的种植方法,他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各种农业种植的数据,就储存在他们的骨子里,他们文化水平不高,表达不出罢了。
金银花的幼苗移栽,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150厘米、株距120厘米挖穴,宽40厘米,深十多厘米ok。每穴施入土杂肥与底土拌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