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选址

全职农夫 铁不拐 2294 字 2024-04-21

好歹有几十亩,建成养猪场,得养多少猪呀?要真是全部用上,那实在是太壮观了。张凡跟他们说过,要建成全县最大的养殖场,真不是一句玩笑话。

“很大的地方?”杨镇长询问道。

“大概八十多亩吧!但前期能使用的不多,那是规划用地。”张凡说道。

即便如此,也还是让杨镇长大惊。蔬菜种个一百几十亩,并不出奇。养猪搞这么大的地方,就有点恐怖了。

要知道,一头猪占用两平方就显得很宽敞的了。

一亩地六百六十六平方,可以养三四百头猪,八十亩就可以养上万头,感情你一开始真不是开玩笑?

试问整个茶县,甚至整个市,那个养猪场有这等规模?即便放在省内,也绝对是排前几的吧?

“没你们想的那么夸张,看似很大的地方,可真正养殖,最多也就是一万头左右,甚至只能养几千头。毕竟除了猪舍,还要有放猪食的房子,还要建设防疫区之类。”

毕竟那么多猪放在一起,不能大意,清洁工作,防疫工作等等,都要很小心。

但张凡相信,有净瓶的存在,他能养出世界上最好的猪,赚的钱不会比种菜低,引领杨义庄村民富裕起来完全不在话下。

至于以后会不会继续扩大,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回去后,张凡还得跟陈保利再借几十万,凑足两百万砸进来,否则真的很难做起来。因为养猪场除了建猪舍,购买猪苗、猪食外,还有一些设备需要准备。

这时候才发现,真的不够钱花呀!自己赚的钱还是太少,得继续努力。

张凡迫切盼着自己温室大棚里面的黑皮西瓜跟草莓开花结果、成熟起来,就等着它们赚老婆本的了。原本的买车计划,也得延迟下去。

有两百万的资金砸进来,杨义庄的人对张凡跟他们村合作的养猪场更有信心了。

张凡初期敲定,将自己一百多万的存款全砸进来。而且,这还只是初期的投入,用于建猪舍,购买杨义庄村民黄豆等。

其实,想要建造一座大型的养猪场,一两百万砸进去声音都不会响一下。

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张凡只好先建容纳一千几百头猪的场所,以后有钱再慢慢扩建,没想过一口吃成胖子。

杨镇长很快得到消息,连忙带着几个公务员来到杨义庄。

他跟罗书记还是低估了张凡的野心,一个种植基地只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修建养殖场,恐怕也是早就想好了的吧?

不过,张凡积极投资自己家乡产业,他们当地官员肯定大力支持的。那位当官的,不想看到投资?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座养殖场,足以刺激一个村子的发展,让一个村子富裕起来。

张凡他们吃饱饭后,开始在村里巡视,寻找最适合建养殖场的地方。最后,让他们挑选到一处绝佳之地,那是一块旱地,土地贫瘠,庄稼收成不好,也远离居民住处。

“将道路修过来,那就完美了。”张凡说道。

“回去我协调一下,尽快将道路接到这里来。”开路是一件大事,涉及到很多人的田地,需要他从中协调。

另外,那块要修建猪舍的土地,占地面积超过八十亩,尽管很多暂时还用不上,可已经规划进去。那么,那些旱地也要跟村民谈好,怎么补偿他们。

要拿钱是不可能的,人家张凡已经说好,村里以土地为资本合作,分得每年百分之四十的利润,就没道理还让人家出钱买地的。

既然是自己村里出地,也没理由让小部分村民去承担土地的损失。

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再分出一块相当的土地补偿他们,那些琐碎事就没必要打扰张凡,他们村里人商量解决。

“杨镇长他们到了,我们回去吧!”杨义庄的村支书开口道。

再次回到杨宏的家中,杨镇长他们正在等待,听杨宏叙述张凡前面说过的话,都对张凡的养殖场计划赞不绝口。

无论对张家寨,还是对杨义庄,或者对黄石镇,都有极大的好处,相互之间互为补充,一举多得,十分和谐地让两个村子受益,各种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