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亲民的庙会

全职农夫 铁不拐 2214 字 2024-04-21

他介绍,继首日开幕式后,余下六日的庙会,将会先后以木偶荟萃、民俗文化巡游、广府华彩、中华绝活、武林大会、闭幕仪式等一日一主题的形式,展现广府民俗文化。

其中整个庙会的高潮部分,当数本周六上午十点举行的民俗文化大巡游,届时,在福、寿、禄、八仙、财神爷等“诸路神仙”引导下,缩小版的城隍爷神像将首次请出庙外抬上中山四路,接受万民祈福。

“有钱,规模自然不是农村的庙会能比的。不过,农村有农村的精彩,感觉更加亲民。”旁边的人说道。

有游客还客串了一把敲锣打鼓的队伍,体验了一把乐趣。

有熟练的村民还教游客怎么敲锣打鼓,将节奏敲出来。

也有游客帮忙扛旗,感觉挺好玩的。要是在城市,人家绝对不让他们这么干,你们可以围观,可以拍照,但不能参与进来捣乱。

“还要扎纸的吗?”有人很奇怪地问道。

毕竟扎纸人一般都是用在丧事上面,喜事弄个扎纸人抬去,绝对会被人打死的。

扎纸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据史料证实,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就有了扎纸艺术,而且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宋代以后出现扎纸用品祭灵,扎纸人纸马是相当普遍的祭祀活动,遍布全国各民族中,扎纸是综合塑、扎、绘为一体,是融合各种工艺手段为一体,可称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民间手工扎纸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前清同治、光绪年间,闫氏先人即扎制出、造型精美、形态逼真的扎纸艺术品,也曾引起轰动,很受老百姓喜欢。

“不一样,扎纸一般用于拜祭的场合。我们的庙会,其实也是祭神仪式,出现扎纸有什么奇怪?是表示对神的一种尊敬。”张凡解释道。

眼前的,是一尊纸扎的白马,等一会游神仪式,也需要有人扛着纸马一起走。

要是没有庙会,大年初一,应该是相互串门,大肆拜年的日子。过去,小孩子就指望新年这几天多收几个红包,充实自己的小金库。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等,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因为还没结婚,张凡也收到了不少红包。

今天,全体村民都赚了钱,发了财,红包当然不会跟往年一样,五块十块地给。

村里的小家伙们,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逐家逐户去拜年。领头的,居然是一只猴子,反正别人有,它也一定要,否则赖着不走。

不仅村民哭笑不得,就连前来游玩的游客看到,都忍俊不禁,尤其是猴子伸手要红包的样子,实在是有点滑稽。

现在的动物,都成精了。

看庙会、凑热闹,尽管也是孩子们的爱好。不过,事关自己的小金库,也只好放弃玩耍,见人就说新年好。

就张凡家,已经去了好几波小家伙,至于有没有重复混进去的,那就不得而知。

在张凡过年的陈保利一家,同样在前一晚上就准备了充足的红包。作为村里数一数二的大老板,陈老板也是出手阔绰,尤其是对小孩子。

其实,不仅仅是张家寨的小家伙们,到张家寨游玩的一些小孩子,也收到了一些陌生人的红包。

只要见面说声新年好的,恭喜发财什么的,村民也都不会吝啬。他们的口袋,随身携带了不少,随意应付这种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