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武侠红楼 玫瑰枳壳 3017 字 10个月前

又一女子忧心道:“我只是担心我家姑娘的安危。清军这样攻杀,圣母只怕更加危险了。”韦小宝笑道:“雪雁姑娘,有我在,你就不用担心。”另一女子笑道:“原来曾柔姑娘的小名叫雪雁。倒是真好听”小的时候姑娘给起的名字,好久没有人叫了。”贾雨村等到第二日,才见到门子回来,也不多说什么,一大早自己悄悄到了一趟蒋玉菡家,因为之前已经着门子送贴,蒋玉菡安排妥贴,又因为两家相距不远,自己信步走来,正是春暖花开之际,如果不是汉人遭逢国难,倒是个踏青远足的好时候,路上到有些阔人,轻裘宝马,莺歌燕舞,哪有国难气象,大清王朝的一派升平倒是四处可见

他来到蒋玉菡家,倒早了半个时辰。此地却是一个清静的福地,正是春花烂漫之际,围墙内伸出些绿色的藤蔓,星星点点的开了些花。连年战乱,蒋玉菡在这城外安家,也略微制备了几个护院,进门时也居然门禁森严。一家丁带领进来,先在院子里的花圃旁等候,院子中间有假山花圃,面积不大,收拾得十分齐整,蝶飞燕舞,倒是十分雅致。

家人沏茶上来,在石凳坐下。只见一少妇披着头发,穿着一件对襟褂子披了一件粉色长褂,到着了一条绿色裤子,在院子里大笑,我就要穿这件,这还是林姑娘送给我的,你不喜欢林姑娘,不让我穿她送的衣服,我偏穿

贾雨村到唬了一下,忙将身藏到假山之后,听到厢房里一个女人的声音,不急不慢:不是不让你穿,你如今做奶奶了,小姑娘家的衣服穿着,怕人不服。我今儿新做了一套旗袍,你若不穿,我可赏别人了。奶奶别与她废话,麝月你过来,奶奶让你换你就换,有什么可说到。一妇人着一粉紫色大褂,姿色周正,神情略有不耐。家里有客,奶奶就该管紧了她,这样出来,遇上外人可不好。

那边没有声音,贾雨村看那厢房,到贴着一幅字,那字看来已是有些年头了,却是“有之庭”三个字,旁边还有一幅对联,贾雨村正待细看,看一位瘦腰的女子牵了那疯疯癫癫的女子正要进那门,听那女子叹了一口气,隔着门槛拽那女子去东厢房,那女子还待不进去,却被她连哄带劝地进屋了。一会两人一起出来,那位叫麝月的女子换了一套衣服出来,梳了头,竟然十分标志。“与我去厨房帮忙,今日有客来,爷说要好好准备准备。有好吃的了。”那叫麝月的女子似乎十分听话。贾雨村料到那妇人是袭人,知道是这家女主人,不敢多看。家人又上来请:“爷有客,说大人您大驾光临,实在是探伤的人来了,一时走不开,您久等了。”

贾雨村随了家人过来堂屋,却见到一人匆匆出去,玉树临风,十分地惹眼,穿着袍服,显然是汉人,颇觉面熟,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蒋玉菡正送了袭人的哥哥和这人出来,这人也盯了一眼贾雨村,那冷漠的神态,到让他大了个冷战。

蒋玉菡忙接引贾雨村进了堂屋,只见堂屋上书:瑞景堂,心中一笑,蒋玉菡指着这几个字,“这还是宝二爷题的字。”

贾雨村点头,“原来宝二爷一定对蒋爷十分感激,这言下之意,竟然是把您家当再生父母的意思。”蒋玉菡道:“宝二爷生计,原来也不是我一人能担当的,就是这些朋友,也都有接济的。”忙又着人去请宝钗,宝钗到底也是个大度淡定的巾帼女子,见面施施然行了一礼,在一侧坐了,袭人早已让人安排好果茶糕点,贾雨村和宝钗见过,叹息:“你这里倒是个好住处。“蒋玉菡微笑:“您和奶奶略坐一下,大夫来了,我去换药。“剩下二人,一时无语。

贾雨村细细打量当初盛传的金陵美女,果然姿色超群,尤其举手投足间一派静气,让人不能不肃然,衣着虽然简朴,却裁剪得当,色调自然。贾雨村到有些尴尬,想起当年自己乱断葫芦案之事,到底还算是帮了她的兄弟,然而最后薛蟠出事也是因为这案子翻了,当年的冯渊之案被当作明清期间的大冤案让顺治皇帝拿来整肃吏治,薛蟠被抓回,家产全部被抄,薛家的破落也就源于此,如果自己秉公办理了呢,当时杀了薛蟠呢,这样的假设在贾雨村这样现实的官员只是一闪念,知道无用自然会按下去。但话语已开了,只有搭讪道:“兄长如今在何处,”宝钗淡然:“可能大赦了,或可能充军了,这些年我与母亲尚无往来,怕家中受累,迁到此处,从没有与外人交道.”

贾雨村想起自己颇有愧疚的被拐子拐卖的香菱,不禁问道“那个女子现状如何?”“我出嫁之时她病着,为我哥哥生了一个孩子,她的父亲找到了她,她既和我哥哥没有夫妻之名,接回家去也是自然,之后大难来时各自飞。那个孩子的下落我也不清楚。”

宝钗黯然。原来香菱的事虽然过去,但到底香菱命苦,如今下落不明,大家心里未必过得去。他们倒是互相明白这半截话所指何事。还是宝钗先抬起头来:“先生,旧事不提,请问先生找我何事,其实先生已经得到书信,完全不必再劳累辛苦一趟。”贾雨村点头:“你既然不称我大人,称呼我一句先生,我就已经很感激了,我这次来,主要是想确定一下续书人的名单的,也想请奶奶去恒王府主持一下,恒王府我已安排人专门照应奶奶,奶奶此去,需大隐,凡尘之事,系数抛开,因为续书好歹,都恐怕牵连,莫若一个不在的人。我必须尽快回京复命,情急之时,实无良策。宝二爷之书,蛛丝马迹甚多,如今满人初定,只怕于南明之事颇为敏感,原书构架庞大,我钻研半月也无法圆满,偏偏此书奇文,宝二爷一生心血,毁之可惜,若如此铺排出去,害了活着的人,贾家已经千疮百孔,如何保全才是要事。”

宝钗会意:“先生着人带书过来,心意已明,我原无牵挂,脱凡尘到也容易,只是宝二爷外出也有几年,流落在外,书稿没有存在这里,这里以新书混乱,他若将文稿传抄出去,终是不好。还望先生早日找到他,晓以利害。”“这个我自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