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明问小兵:“你同学呢?”
小兵左右看了一圈:“没注意,都不熟,玩不一块儿去,有什么可说的。”他性格有点闷,不熟悉的人不太爱说话,然后一般人他也看不上,又是转学过来的,和同学的关系都一般。
随着一阵电铃声响过,满院子的学生向教学楼里涌去,张兴明走到一边的墙边,在石台上坐下来,看着一群不知愁滋味的青春少年说笑着走进考场,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代表着什么的考试,心里不由的有些感慨。
自己当年在这个时候,不也是这样嘛,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懂,没有人给意见,都是真的全凭自己的选择,然而,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又会选择什么呢?
见过临开考前还疯骑自行车的吗?那年头自行车还算是贵重物品。累的满头满身的大汗还摔伤了,然后在考场上睡着了,睡了整节考试。那会儿真的一点儿也不耽心,考不好就考不好呗,下次再考。却从来没意识到,再也不用考试了。
和李淳要了根烟,张兴明就坐在石台上胡思乱想,看着淡绿的树梢后面蓝瓦瓦的天空发呆。
在高考跃龙门的时候,除了上层人和大城市里的上等公民,没有人关注,也没有人重视这个考试,没有宣传也没有引导。等到了大学烂了大街,大学变成了创造利润的大型托儿所,高考反而被重视的甚至有些变了态。
里面的嗞味啊,有几个人品得明白。
这会儿考试是连考,两科之间只有十分钟休息上厕所,等两科考完一上午也就过去了,在学校边上找了个饭店吃了午饭,也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下午一点半又要考,不像后世给出来足够的休息时间,甚至可以睡一觉。
教室里在考试,外面车水马龙,操场上一群不上课的学生嗷嗷叫着踢球,考场里单人单座,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更没有水,本校老师会有专人买了冰棍送过来,装在一个小箱子里盖着棉被,考生想吃就举手。
这已经是让许多不参加高考的同学羡慕的待遇了。甚至发生过本来不想考,为了吃免费冰棍非得考的现像。
张兴明这次回来的不巧,家里五小都不在,老妈说去军犬基地串门去了。
军区有个军犬培育中心,规模不大,在城边上。这个季节是狗狗发情找对像的季节,从去年开始,一到这个时候,家里的五小就会被送到中心那边去,等过了季节再带回来,要不然狗狗会烦燥,人也跟着操心。
姥姥也不在,去大舅家了。
现在什么都变了,大舅已经是副县长,再上一步指日可待,家里条件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老人的态度也自是不同,再说了,也不敢。姥姥可以说,终于过上了她最美好的生活,闺女儿子都对她好,孙子孙女外孙都有出息。
幸福的老太太,可惜姥爷早早走了。
小红大姐在奉天,孙家二姐去了京城,舅家的二红明年高考,现在在紧张的学习中。
亲戚朋友各家各户都不一样了,过着平淡而富足的生活,这让张兴明非常有成就感,每天看着大家的笑脸就是一种说不出的享受,就这样在家里宅了几天。
然后,高考的日子悄然而至。
91年,教育还没有产业化,学校还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还处在最后的珍贵期,还是包分配的,虽然工作已经没有前几年那么显赫了。全国大学的录取率为35,好像挺低,但事实上并不低,因为这个年代中专小中专各种职业技术类学校才是大多数家庭的首选。
虽然这会儿大学只收几百块钱,但和不收钱倒发工资的中专职专比起来对普通老百姓就少了许多吸引力。上班,挣钱,这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
现在的大学录取率真高,快90了,可是又有什么用呢?除了某些人和部门发了财,对于老百姓来说有什么盼头和希望?只不过是一种不得不承受的负担罢了,还是没有任何回报的负担。
所以一看到那些什么专家学者校长之流道貌岸然的侃侃而谈,心里就为这个国家感到一种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