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又来个差事

晚唐驸马 最后的放逐 1092 字 2024-04-21

同样一个消息,对于好坏的判定因人而异。鱼恩的奏疏是唐武宗的好消息,却是仇士良的坏消息。

接到奏疏,皇帝激动的睡意全无,连夜召见李德裕商议。护国公也气的一夜未眠,找来手下几个幕僚商量对策。

因为继任的人选,第二天的朝参,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

鱼弘志一马当先,表示赞同鱼恩的建议,支持裴宏泰继任,并且还拿出三点理由。其一,裴宏泰是凤翔参军牙将,由他继任阻力最小。其二,他在凤翔为官多年,最熟悉当地环境,对以后的治民安边都很有利。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他主动交出财权是个很好的开端,因为天宝之乱以后,皇帝放出去的权利还从没收回过。

仇士良当然是坚决反对,而且理由也很强大。首先裴宏泰本身就是牙将,由他继任很容易招揽人心,形成河朔三镇那种听调不听宣的藩镇。其次,他交出财权很可能就是个幌子,是跟朝廷狮子大开口的借口。最后,类似于凤翔这种军事重镇,不由禁军掌管难免会出岔子。所以他的理想人选是神策军左厢统领,刘泰伦。

争执因为李宗闵,牛僧孺的加入马上陷入白热化。同为牛党的两个人,还是第一次没有站在统一战线上。李宗闵支持仇士良,牛僧孺支持鱼弘志,在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

随着李德裕等人的加入,终于让事情尘埃落定。牛李党争的执牛耳者,罕见的同舟共济一次,老相爷一开口就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最后用一句,若是圣上想大唐长治久安,此人非裴宏泰不可。

在仇士良压抑到极点的怒火中,一件大事就这么尘埃落定,另一件事被搬到台面上。

天灾会引起流民四起,找不到食物的流民很容易就会形成流寇。其中有些人已经吃惯打家劫舍这碗悠闲饭,就算天灾过去,也不会从良,干脆就占山为王变成草寇。今天要说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怎么处理这些草寇。

对于草寇,仇士良主杀,认为这些人已经变的好吃懒做,就算招抚过来也会成为隐患。

鱼弘志又一次与他站在对立面,他主招抚。按照他的观点,国库日渐空虚,若是再大动干戈剿匪,朝廷财政将捉襟见肘。如果将草寇招抚为兵,即解决大唐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武力,还能剩下一大笔钱,绝对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文臣这一次还是一边倒,只是这一次支持的不是鱼弘志,而是仇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