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破局(一)

晚唐驸马 最后的放逐 1126 字 2024-04-21

铁证如山面前,唐武宗还是不敢相信事实,因为看到画在看到信之后,谁又能说画上的字不是刻意为之?略微思量一会儿,皇帝对着马公儒吩咐:“去甲库把鱼恩的考卷取来,朕要看一看。”

因为科举制度的兴起,唐朝建立了专门管理官吏职名、履历、考绩、选授官员的“甲历”档案馆,这便是甲库。鱼恩不只是驸马,还是中举的进士,试卷,履历等资料当然存放在甲库。

马公儒听到皇帝的吩咐,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急匆匆的去办事,而是在唐武宗惊异的目光中,从怀里慢慢拿出一卷带着点点红斑的纸,恭敬的交到唐武宗手里,正是鱼恩那篇呕心沥血的考卷。

少监是在用这个动作告诉皇帝,一切都是我有意为之。

见到这一幕,唐武宗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赞赏的点点头。他知道皇帝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事情还要靠身边的人细心给他提醒,殿中少监的表现让他很满意。

时隔这么久,试卷上的血迹还是历历在目。看到这些血迹,皇帝心中忽然感觉很惆怅,曾经为大唐呕心沥血的人,现在居然在大牢里等待自己的审判。

试卷上的字迹虽然比画上的工整一些,但也是歪歪扭扭,跟书信上深厚的笔力一样天地有别。如果让唐武宗自己判断,画上与试卷上才更像是一个人的字迹,而书信上……

皇帝忽然有个大胆的想法,会不会是鱼恩找了别人代笔?不然义昌那些书信又怎么解释?难道堂堂公主殿下,还会和别人串通起来陷害自己的驸马?

想到这里,皇帝陛下再看向马公儒的眼色从赞赏变成冷冽。他知道这位少监这么做,未必是因为细心,很可能是听从了别人的吩咐。至于吩咐的人,不用问他也猜得到。

……

从史料和诗词上看,唐朝言论自由的层度出奇的高。批判皇帝,嘲讽后妃,挖苦下时政的诗词比比皆是,就连骆宾王的讨伐檄文都不被武则天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