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一样,虽然出身世家,李德裕还是没有加入其中。因为他知道皇帝的底线,不想做徒劳的挣扎。
在鱼恩墙倒众人推的时候,怎么能落下护国公?仇士良抓住机会站出来,阴测测的上奏:“启奏圣上,老奴以为驸马未必有错,只是因为义勇军中多奸诈狡猾之辈,驸马不明就里,被他们蛊惑而已。以老奴看来,不如把那些狡诈恶徒交到猛将手里严加教训,收拾收拾他们的臭脾气。”
几次构陷鱼恩不成,仇士良也学乖了,并没有直接抨击鱼恩,而是改成抨击义勇军。只可惜他走对了思路却走错了方向,注定还是不能如意。
短短一会儿的时间,鱼恩就变成刚愎自用,不识大体,目中无人的狂妄之徒,义勇军也变成狡诈恶徒。
这让皇帝很不爽,相当的不爽,急需有人来安慰一下,帮着义勇军和鱼恩说说话。思来想去,他就把目光放到牛党的身上。
“不知李爱卿和牛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不涉及到党争的问题,牛党通常都会选择偃旗息鼓,这一次也不例外。就算皇帝点名,他们也是顾左右而言他,支支吾吾,推推拖拖,明显是不愿意得罪这些门阀中人。
本来皇帝寄希望于代表寒门的牛党能站在门阀的对立面,帮着鱼恩说句话,可惜他们的表现让他大失所望。也正是因为这份失望,让皇帝萌生出打击牛党的心思。
牛李党争本就让他不胜其烦,如今李党在各方面都颇有建树,牛党却只为反对李党而存在,再费尽心思平衡两党已经失去意义。倒不如彻底打倒一边,消除不必要的口舌之争。
事情发展到现在,只有鱼弘志和李德裕还没有发言,唐武宗只能把希望放在他俩身上,希望这两人能够力挽狂澜。
鱼弘志确实没让他失望,在这种时候站出来为干侄儿仗义执言。
“启奏圣上,老奴以为事情并没有咱们想的那么严重。李拭的奏疏里只是说两人略有不和,军中两帅多有不便。说两人势同水火,不过是大家的推测而已。”
老狐狸的策略很简单,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惜好不容易找到借口的人怎能让他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