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四方蛮夷虽然多有不臣之心,但是有一个规矩始终没变。那就是,人和外族的首领都会努力求大唐的册封。有册封的才是名正言顺,没有册封的人根本无法服众。黠戛斯刚刚占领漠北,急需大唐皇帝的册封安抚各个部落。
当然能让唐武宗有这个想法还有些别的原因,背景可以说是相当复杂。
首先,自称李陵后裔,与自称李广后裔的大唐皇族可以说是同根同源。
这种说法虽然有点鬼扯,但也不是没有道理。李陵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后,负责管辖当时被匈奴征服的坚昆一带地区,而坚昆正好是古称。另外,黠戛斯人大多为赤发绿瞳,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则为黑发黑瞳,明显具有同黄种人混血的特征。因此,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李陵的后裔,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再加上黠戛斯以前与大唐颇有交集,至始至终都对唐朝恭敬无比,刚刚占领漠北的第一件事也是遣使来朝,足可见他们对大唐的恭顺。
在这种背景下,唐武宗的想法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但是可行性也是相当的高。
“相爷是什么意思?”
麟德殿里虽然只有鱼恩和唐武宗两个人,但是鱼恩绝不相信自己是第一个收到消息的人。不管立下多大的功劳,总是掩盖不了自己资历太短的这个事实。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没有足够治理国家的经验,自己考虑事情肯定不会有李德裕这种老狐狸全面。
唐武宗也不瞒着他,直接回道:“文饶问了朕几个问题,朕无从回答,这才找你来问问。只有解决这几个难题,他才会同意朕接受黠戛斯这份大礼。”
对于这个回答鱼恩并不意外,马上回道:“皇兄请问,臣知无不言。”
“文饶与朕说,安西距离京师七千多里,北庭五千多里,就算黠戛斯人愿意给,咱们也不应该收。一旦收复,就必须复置都护府,用过万兵力驻守。他问朕,对于这种与大唐遥遥相望的飞地来说,从哪里调兵驻守?粮草又从哪里运送?如果朕耗费钱财博得一个收复故土的虚名,致使国库空虚,国祚不稳,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李德裕这一连串的问题不止难住了唐武宗,还难住了诡计多端的驸马爷。有些事情实实在在摆在那里,不是一两个建议就能解决的事情。
就算可以从黠戛斯借路运送粮草将士过去,本土外面的飞地难免也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麻烦。最简单的例子,万一吐蕃去攻打怎么办?安西四镇与北庭距离长安太远,等这边收到消息,估计那边已经城破人亡了。
思量好半天,鱼恩只能叹息着说:“圣上看到的是国土,相爷看到的是连年的事故已经让大唐虚弱不堪,百姓需要休养,国库需要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