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兵将安出(下)

晚唐驸马 最后的放逐 1197 字 2024-04-21

紧接着,裴宏泰又给鱼恩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无数热血男儿为了故土而奋进的故事。

这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讲述的是大唐的山河故土。这也是一个凄惨的故事,讲述的是那些痛失祖国的百姓如何任人宰割。这还是一个励志的故事,讲述的是一方封疆大吏发愤图强夺回故土。这还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讲述的是好不容易收回的故土连千疮百孔的算不上,剩下的只是满目疮痍的废墟。

曾经有人夺回过故土,可是城池,关隘,良田都化为齑粉和焦土,居住的百姓要么被强制迁徙,要么变成残缺的废物。再往里攻伐,好不容易可以见到千疮百孔的城池,可是敌人的援兵到了,为了免除被合围的危险,他不得不撤兵。至于收回的土地,虚弱不堪的朝廷无力再建城池,自然也没有办法镇守,只能任由吐蕃人纵横驰骋,变成大漠南北那样荒无人烟的牧区。

听完这个故事,鱼恩才猛然发现,吐蕃人比自己想象的要聪明的多。他们通过破坏城池,造就了一大片真空带。这片真空带不仅隔绝了大唐与陇右的联系,还断送了大唐蚕食回来的可能。

鱼恩并不是一个愚钝的人,两世为人的他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睿智。裴宏泰只是稍加点醒,他就恍然大悟,原来摆在自己面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收回故土,而是怎么守住打下来的领土。

想要打下一块领土,和想要守住一块领土之间天差地别。历史上汉族曾经无数次攻克漠北,可是哪一次都没有守住,这是为啥?

因为漠北的土地不适合耕种,支撑不起来城镇的发展。没有城镇镇守,还不是任由敌人来去自如?

要想守住,就必须有城池,有道路,有百姓,有生产。这些条件中无论哪一样,都是劳民伤财的东西,残破不堪的大唐能支撑的住么?

也正是因为裴宏泰这番话,鱼恩才知道为啥李德裕极力反对出兵。如果自己一口气打下整个陇右,朝廷反而没钱来建设的话,那么这块土地便是敌人来去自如的猎场。百姓不得已休养,生产不得已恢复,只能依靠朝廷不断地资助所残喘。到时候鱼恩收复的不是一块领土,而是朝廷一个沉重的包袱。

“裴某人只是想告诉侯爷一声,除非可以一鼓作气荡平高原,不然以大唐现在的国力来说,还是先考虑一下自己能守住多少地方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