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杀俘不详

晚唐驸马 最后的放逐 1170 字 2024-04-21

回答的人并不是鱼恩,而是闻讯赶来的李牧。

这声回答虽然很突兀,但是并不让鱼恩意外。他知道李牧与陇右的风风雨雨,也就能理解他对吐蕃人的杀意。

可惜经过现代道德观洗礼的人,对有些事情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就算是李牧也不能改变。他马上咬着牙说:“杀俘不祥!”

在很多事情上两人都有共同语言,在杀俘虏这件事上有岂会没有?只是一瞬间,李牧就明白气糊涂的驸马爷误解了自己的意思。可是他并没有辩解,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这些人为祸大唐,欺压百姓,就算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足下要杀他们牧并不拦着。只是足下今天杀了他们,无异于断了吐蕃人的活路,告诉他们投降也是死,他们唯有以死相抗一途。到时候,我大唐少不得又要多付出许多将士……”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驸马爷打断:“攻城掠地很容易,如果你想杀人,本宫可以带着你一直打到天边,让你的刀尝尽异族鲜血。可是这又有什么用?想打下一块土地很容易,想要守住一块土地却很难。杀俘只会增加两国之间的仇恨,平添敌人抵抗的决心。就算敌人现在不敌你手里的刀,可是你能保持手里的刀始终锋利么?一旦你有所懈怠,仇恨便会变成熊熊烈火,烧不死你也会让你脱层皮。”

“常言道杀俘不祥,不祥的并不是天谴,而是人心中的仇恨。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能收拢人心,你攻下来的城池又会长久么?”

“中国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坐拥四海,靠的并不是杀伐果断,而是一颗仁义之心。因为中国用仁义对待被征服的人,所以他们才会甘愿臣服,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匈奴固然杀伐果断,柔然固然以欺榨为乐,高句丽固然屠戮无数,薛延陀固然以屠戮震慑。纵然因为杀戮而畅快淋漓,可是盛极一时的他们又哪去了?早已被血海深仇说淹没,化为历史里的一粒尘埃。”

“本宫不是要你以德报怨,只是让你不要杀伐无度。这些人里面肯定有人屠戮过大唐百姓,但也会有人根本沾染过百姓的血。能放下武器的俘虏,便已有悔改之心,除非以杀人为乐的十恶不赦之徒,不然还是留条生路的好。”

一番话说的苦口婆心,一番大道理讲的有理有据,可是却改变不了一颗满是怨恨的心。自从陇右被吐蕃占据之后,朝堂上下无不谴责吐蕃人暴虐,九州之内无不疯传故土百姓被视为牛马牲口。在这种背景下,仇恨的种子早就在人心中生根发芽,又怎能因为他的一番话就被消弭?

“某不懂这些大道理,某只知道血债必须血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