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微臣以为,耆老所言绝不是降点田租就能解决的事情,归根结底,还要有足够的人来耕种。”
王起话音刚落,薛元赏就迫不及待的反驳:“侍中所言,某不敢苟同。关中人口稠密,远超土地负担,是以每年都要从江南征调粮食供养。别说是抽走几十万青壮,就算抽调上百万,劳力也绰绰有余!除非关中地薄,一人耕种的收成,连自己都喂不饱!”
这一次还没等王起说话,崔龟从马上反唇相讥:“关中高荣峻籍林立,富裕之家颇多,京兆尹难道准备把吾等垂垂老朽也算入耕作之中?若是这样,老朽认输!”
“王侍中所言不错……”
“京兆尹谬误……”
随着王起一个个援兵的到来,薛元赏独木难支,别说是思考如何反驳了,插嘴都来不及。最后还是唐武宗示意大家住嘴,这才让朝堂重归平静。
略微沉思一会儿,唐武宗忽然把目光转向李德裕,颇为诧异的问:“文绕今日怎么一言不发?”
李德裕不是不想说话,只是一直没敢说话,现在皇帝主动让他说话,他还会客气?
“启奏圣上,微臣以为王侍中所言未必是错,京兆尹所言也未必不对。关中人口稠密不假,但不事生产者也不在少数。”
“其一有爵有官者足有万人,再加上其家人,供使仆役,足有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之多,这还不算非官非爵的富户与他们的仆役。”
“关中有大小寺院无数,僧尼十余万。这些僧尼不事生产,却有良田数万顷,自然要找奴婢来耕种。僧尼与寺奴,又是几十万人。”
“其三便是各类工匠。长安城人口上百万,各种工匠与闲杂短工不下十万人,这些人自然也不会去耕种。”
听到这里,王起的脸上满是得意的神色,心中只当李德裕见重口难违,想要卖自己这边一个人情。
薛元赏的脸色却没有多少变化,因为李德裕说的的确是实情,这些实情他当然知道。他所说的人口足够耕种,当然是建立在扣除这些人的基础之上。
然而,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说道这里,李德裕忽然话锋一转,略带为难的说:“只是这几年不太平,百姓要么遭灾,要么为了躲避战乱,许多人都往关中迁徙。这些人的涌入,导致关中到底有多少人微臣也不清楚。所以,微臣以为,到底有没有足够的人口耕种,还需要清点一下人口,田亩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