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我们要研究风

全能尖兵 上允 2772 字 9个月前

李鱼一下理解不过来。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顶尖的狙击手,一定要多研究风。首先,修风偏只会出现在远距离精确射击中。其次,如果说测量距离狙击手还可以依靠观瞄器材,那么修风偏,狙击手只能靠自己的经验。李鱼,你虽然只是观察手,但我希望你一直用狙击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明白吗?”

李鱼抬起头看着苏秦,一直看了好几秒,然后才点了点头:“明白!”

在真正的战争中,观察手并不仅仅只是观察,准确的说,观察手是副狙击手,一旦主狙击手出了任何问题,副狙击手就得毫不犹豫的顶上,所以观察手不是只会观察就可以了的。

“所以,有时间就多看看风。”苏秦郑重叮嘱。

顿了顿,他继续讲解:“我的经验是,100米的距离不用考虑风偏,风还来不及施展威力子弹就已经飞到了。

但如果射击距离在200米,那么射手击发前要酌情修正风偏。

当距离在300米时,即使只是3级微风的横风,风速约4米秒,也会让子弹偏离约半个人身。

半个人身啊!

足以让你的任务失败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美西狙击专家做过的那个实验,当风速达到44米秒时,使用762毫米子弹向365米外的目标射击,横风会使子弹侧偏345厘米。”

苏秦一一的,把他对于风偏的经验和理解告诉了李鱼。

不过这种东西李鱼到底能不能领悟,还难说。

而且没有进行上万次的实弹射击,也很难得到切身的感悟。

“今天我教你看风向和修风偏。”苏秦在李鱼身边趴了下来。

要想修正风偏,首先要确定风向。

风是空气的流动,肉眼无法看见。

但狙击手可以通过观察其他物体的移动来确定风向,比如烟雾,比如树木和野草,甚至可以通过观察水波的晃动来确定风向。

不过对狙击手来说,判定自己与目标区间的风向,寻找到表明风向的证据是比较困难的,也是很具有挑战性。

因为实战环境里的风经常反复无常,一会儿无风一会儿却有风,一会儿往左吹一会儿就有可能往右吹,除了横风,还有顺风,逆风,旋风,等等等等。

一名狙击手也许可以很快在靶场上打出好的成绩,然而在野战情况下,学会判定作战区域复杂风向却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风向测定好后,狙击手还需要测定风速。

狙击前的风速测定同样非常复杂。

尽管狙击手大多随身携带一个灵巧的小测风仪,但这种东西只能测定狙击手所在位置的风力,而这一点的风力对于狙击的精度影响并不大。

狙击手急于了解的目标处、及子弹飞行区间的风力、测风仪是测不到的。

这时就要求狙击手能够利用地物的变化来判定风速。

一般的狙击手会根据地面上物体的摆动情况测量风向和风速,比如树木的摆动等等。

一些经验丰富的狙击手还可以利用幻影来测定风速。

这里的幻影并非海市蜃楼,而是通过瞄准镜观察地面热波形成的幻影。

测距时,狙击手将瞄准镜聚焦在目标处,然后旋动调焦钮,使景物变虚,此时,升腾的地面热波会变得非常清晰。

狙击手就可以根据瞄准镜观察地面热波的几种典型情况来判定风速,比如,当幻影垂直升起,表明无风;又比如,当幻影倾斜60度,则表明此时风力大约为04米秒-12米秒。

苏秦把他知道的、和理解的一一教给李鱼。

李鱼也不管能不能理解,先把他们牢牢记在心里。

教玩了风和风偏,苏秦又道:“下面我再教你测距。”

测距?

李鱼一愣。

测距还用教?不是有激光测距仪吗?

测距离和测风不同,简单多了!

苏秦笑笑:“虽然我们现在有很多精确的仪器,但在真正的战争中,谁敢保证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保证你的测距仪一点问题都不会出?”

“”李鱼一下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苏秦叹了一声,认真道:“有好的装备是好事,但李鱼别把自己的生命交给这些并不一定可靠的高尖端的装备上,自己的命要自己掌控,否则”

不知想到了什么,苏秦的神情忽然有些落寞。

“记住了班长。”李鱼急忙点头。

苏秦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他道:“好了,我教你测量距离的几种方法吧。

第一种,跳眼法。

观测者闭上右眼,右手臂向前伸直,竖起大拇指。在目标上选择一个点,以大拇指左侧与之对准。手臂不动,再用左眼观测,记住此时大拇指左侧对准的位置,并估算该点距离远目标点的距离,然后乘以10,这便是观测者与目标间的距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