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倒是听说过有种自生火铳,是不用火绳的。只是还没有见过,我已经要人去澳门询问去了。不知殿下从何处得知?”
“你派人到澳门去问谁?佛郎机人吗?他们会告诉你吗?”压抑住炫耀的欲望,朱由校好奇地问道。
“下官于万历三十一年受洗加入了天主教会,所以有些外国教友,常常一起习讨泰西之学。如有疑难,常会致信求教。”
和澳门的葡萄牙人都有勾结,哦,是有联系。这是好事呀。自己正担心科技树的事,竟然听到这样的好消息,真正是天助我也!朱由校心中暗喜。于是缓缓道:“至于自生火铳之事,孤倒是知道一些,不用火绳,以钢铁击打燧石点燃火药,即为自生火铳,我们称之为燧发火铳。兵仗局工匠已经制作出了打火装置,现在正在改进,提高打火率。昨日来报,打火成功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三十二了。”
徐光启目瞪口呆,满脸不信的样子严重打击了朱由校,他不满地说:“徐大人如是不信,明日孤叫人送来给你看。”徐光启回过神来,连忙解释:“殿下恕罪!非是下官不信,而是乍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心中激荡,不能自已。”他一生浸淫于此道,只听朱由校一说原理,立刻明白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言之成理。只是奇怪殿下小小年纪,不但关心农事,而且关心兵事,且不是空言关心,而是言之有物。难道大明要出一个圣君了吗?
“殿下天纵之才,幼冲之龄即有不测之智,且天性仁厚。臣在此为皇上贺,为大明贺!”看来明朝的科学家拍马屁也是有一套的呀,朱由校得意地想。
“知其然,亦应知其所以然,然后方可触类旁通。徐大人学究天人,当知此理。如能得徐大人指点,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今日便是来请大人指点的。”
“不敢当殿下谬赞。殿下才是天生睿智之人,下官指点是谈不上的,不过一起参详,倒是可以为殿下效力一二。下官有一学生,名孙元化,于火器之事,有一得之愚。与臣在此练兵,不得尽展其才,当可为殿下所用。”
朱由校现在没有资格也没有办法用徐光启,这个孙元化能得徐光启推荐,又是他的学生,应该是不差的。用理论指导实践,才是科学道理。他现在只有一些粗浅的后世知识,虽然是远远领先于这个世代的,但是要变成实物,还是要靠这个世代的聪明人才行。
“既然能得徐大人青眼,孤相信从孙先生处当可获益良多。大人既与西人相熟,可否助孤找得几样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