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鸡鸭:“……”
众牲畜:“……”
心有所感,风含玉想了想,又对这些鸡鸭牲畜道;
“吃素也挺好,你们看它们也挺可怜的,以前你们也有同类被吃下,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想象如果你们吃的是同类!”
众家禽:“呕!……”明白了小家伙儿的意思,飞也似的吐掉口中的虫子蚂蚱,在早已秋收的稻草和泥土上,一个劲的蹭着自己的喙,然后怔怔的呆滞着,忘记了动弹。
片刻之后,纷纷有些恶心,它们居然在干呕!
风家村的快乐时光过的很快,转眼已经三年了,风含玉已经三岁了,神童之名流传的越来越广。
连带着风庭敬在府地的日子,也过得相当舒适,夏国正是太平盛世,儒道昌隆,对于天赋异禀的稚童,甚为看重。
几十年间,常有少时聪颖绝伦的,长大饱读诗书,功名成就,而后居于庙堂,成为国家柱石,肱股重臣,中流砥柱。
所以,举国上下,对于家中有神童之誉的稚子,都满是自豪,相邻之间甚为艳羡,就是那些达官贵人也愿屈尊下交。
三年来,风庭敬在府地如鱼得水,已经做了府库主事,当真肥缺,风家还有一位从小与风不二一起长大的,叔伯名为风汉卿,管至府地司衙,算是督府大人的左膀右臂。
适年风庭敬又参加了一次科考,期望进士及第,奈何又是名落孙山;失落之际,风不二携萧良人到来,让这小夫妻团聚一些时光,风含玉尚有不宜长途奔波,留在家中。
彼时,家中只有萧秀才夫妇与风夫人一种老弱妇孺,那里管的住风含玉的无法无天,这几年风调雨顺,风家村一年盛过一年的大丰收,宁县诸镇也是如此,也就造成了价格不断下降。
丰收是喜,价低则忧,风家村的众乡亲,几多欢喜几多愁,常常围在一起商议,萧秀才出了主意,不如酿酒。
村里也有自酿的传统,村民团结,很快就就在原有的窖池基础上动手,筑好了数十个大窖池,风不二去府地也是想琢磨着酒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