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浩然心下明白,圈内的修士破境筑基,渐渐难以把控局势,搞出偌大声势,已经成为前人之鞭,后人之师。这数十道静立于圈外的身影,连着白浩然自家一起,都是前来偷师的。
果不其然,白浩然外放的真气还未窥得什么奥妙,便感应到数十道真气,连着自家的一起,向着元气螺旋中心探索。只是这般以真气感应,便如同蝠兽发声探物,只能模糊知道行藏,方位,若是想要辨识细微,查看颜色,嗅尝味道,那便非是真气所能。唯有眉心祖窍内蕴养的神海,内中所汇集的每一滴神念,才能够如臂使指,感应到实质。
这其中的道理,更源自凡人出生之前,自娘胎中便带有的一缕先天之气。凡人自打降临世间,作那初生啼哭开始,便呼吸浊气,将先天之气污染,转作后天。
何为炼气?
这炼气便是要将那丹田内蕴藏的后天真气,尽数炼化,逆反先天。这后天先天的转变,便是炼气境五层与六层的天堑。此时修士所谓的修行,不过是吐纳大气,去芜存菁,形成后天真气,再作周天运转,逆返先天,将丹田内修成的全部后天真气,转为先天真气,等到先天真气大成,便迈入炼气六层脱凡境。
所以这炼气境,便又被称之为凡人境,又因这炼气境每一层皆是功用不同,于是又被细分为后天五境与先天四境。
这后天五境,便分别为感气,磨皮,炼筋,化血,入骨;这先天四境,便按功用分为脱凡,天宫,气海,神海。
乃至于修士修行有成,甄至炼气境九层神海境,便能贯通人身天地之桥,连通上,中,下三座丹田,自天顶接纳天地元气,形成第一缕神念。这道神念滴落于眉心祖窍之内,汇聚成神海。此时的修士,便渐渐各有神异,不似凡身。只是在祖窍内未生出神念之前,修士便只能以真气感应,便如同手中执矛,掌中持剑,隔着物件去摸索,只能知道一个大概。
而这天地元气,又被称之为灵气。大凡这方宇宙之物,少有不携灵气的。凡人境炼气所修的,不过是人身所需的清浊之气,便是修到老死,也不过依旧是凡人一个,再无其他神异。唯有破境筑基之时,以先天之气勾连灵气,生出些许法力,将丹田融化,便能以法力汇聚元海,从此不复凡身,便可离地飞行,身躯变化如意,纵意随心逍遥。
所谓凡人重如泰山,仙灵不沾尘土,便是这个意思。
白浩然与闻讯而来的众多炼气境修士,将自家真气探入元气螺旋内,想一窥筑基破境之高妙,只是仙凡有别,便是把全身真气放出,也是一无所得。
不过多时,那数十里紊乱元气内,便有青光闪耀,紫云之内雷光落下。圈外的诸多修士,得见此等天地神威,皆是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唯恐引火上身,被劫雷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