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确是气势如虹,但实际上,曹操根本没有进攻过汉中。
至于子午谷奇谋,更是魏延名气的来源。
很多人熟悉魏延,皆是因为这子午谷奇谋。
刘备第一次北伐,因为长安守将夏侯楙乃是膏粱子弟,所以魏延请求率兵五千走子午谷攻打长安,并放出豪言壮志,半个月就可以兵临长安城下。
诸葛亮没有答应,从而引起后人无限的遐想。
其实子午谷奇谋能否成功,从曹真身上就可以看出来了。
因为曹曹也曾经走过子午谷,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走了一半不到的路程,而历史上,也有很多人走过子午谷,但并没有一起是成功的。比如被包了饺子的司马勋,全军覆没的高迎祥,近代还有一个将领走了三天就找不到水源等等……
除去镇守汉中时的豪言壮志,以及不可能成功的子午谷奇谋,魏延的其他表现,就比较平庸了,北伐时期,也一直是充当大将的角色。
甚至诸葛亮病死后,魏延的行为更是让人看不懂……
魏延性格莽撞,有勇无谋,相比魏延,张任则是有勇有谋,而且他的性格敦厚,温文儒雅,能够团结下属,更加适合镇守汉中。
而杨任,是汉中本地人,才能同样不差,性格跟张任差不多,有张郃杨任一起镇守汉中,哪怕曹操真的倾国来攻,二人也可以守住汉中。
刘备沉吟一番,看着众人众人说道:“诸位,两位将军擅长军事,却不通政务,汉中百姓多信教,却是有些不好治理,你们有谁可以留下来辅佐两位将军,治理汉中。”
历史上刘备虽然得到了汉中,但是汉中的百姓基本上被曹操搬空,因此后来刘备是直接委任魏延担任汉中太守。
因为汉中没几个百姓了,魏延的主要职责是驻军汉中。
而如今却不同。
刘备是直接得到了汉中之地,百姓曹操一个也没有得到。
汉中虽然只有一郡之地,但是汉末天下大乱,西凉兵祸乱雍凉之时,关中的很多百姓都逃到了汉中,加上汉中未发生过战乱,如今汉中的百姓,有四五十万之多,如此多的百姓,却必须要一个文官来治理才行。
一众文官听了刘备的话,却是没有人站出来。
汉中可不好治理啊。
张鲁治下的汉中,乃是政教结合,张鲁乃是道主,刘备到时候离开汉中,张鲁也要一起离开,张鲁一走,汉中实行新的制度,就会有很多问题暴露出来,非大贤才不能解决。
刘备见无人毛遂自荐,不由得叹了口气道:“看来只有调黄公衡,刘子初,董幼宰,李正方他们这些人来治理汉中才行了。”
徐庶闻言拱手而出:“主公为何弃我不用?”
诸葛亮点了点头,却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凭心而论,刘封孟达二人,并不适合镇守上庸。
首先二人的才能不足。
上庸划入荆州,其战略意义非常巨大,要配合荆州展开军事行动。
关羽北伐,二人要出兵策应,曹操若南征,二人要出兵牵制,曹军若进攻上庸,二人自保。
因此镇守上庸,需要应对这三大问题。
刘封勇则勇矣,但却没有头脑,性格刚烈,不能团结下属。
而孟达才能一般,而且他还有一个更大的弊端,就是不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孟达能跟法正,李严他们玩到一起,不是没有道理的。
法正眦睚必报,李严,孟达,并非纯臣。
李严在刘备时期还好,后来刘备病逝,他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建议诸葛亮划分五个郡成立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还怂恿诸葛亮称王,因不满诸葛亮将他调任江州,故意跟诸葛亮说司马懿劝降他,逼迫诸葛亮给他加官进爵。
后来诸葛亮北伐,他运粮不力反而推卸责任,说是诸葛亮错失良机,终于导致被贬官。
后人常说诸葛亮排除异己,毁了李严这个大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是李严心术不正,咎由自取。
而孟达跟李严差不多,同样是心术不正之徒。
都说吕布是三姓家奴,其实孟达也换了三个主子,首先他跟随法正投靠刘备,随后又出卖刘封,背弃刘备投靠曹丕,后来因为曹睿继位,他又准备复投蜀汉,最后被司马懿斩杀,由此可见孟达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墙头草。
孟达并非纯臣,刘备强势还好,若是刘备失势,局势对他不妙,说不定孟达就会换一个主子了。
因此以刘封,孟达二人的才干,不足以镇守一方,配合关羽展开军事行动。
历史上就是如此,二人负责镇守上庸,当时上庸已经划入荆州,关羽危急,二人却是坐视不管。而且上庸豪强的问题也没有解决。
这就是他们的能力不行,若是他们有能力解决上庸世家的问题,有胆量,有能力出兵营救关羽,或许襄樊之战,就是另一番局面。
但刘备目前还不清楚孟达的为人,刘禅若是在此,可能就会阻止刘备了。
而且让刘封孟达镇守上庸,刘备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