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案上还摆放着冉未风昨夜正在加进处理的公文,我趁着王勋离与陆谦说话偷瞄了一眼,却是近日西北用兵的公文。
案头上的香炉已经熄灭,隐隐有一股淡淡的余香,很清很轻,如果不是我嗅觉敏锐,估计还真闻不到。
两边的窗台并无损坏的痕迹,凶手当不是从破窗而入。而书房的房门也完好无损,说明凶手进入这书房应该很轻松。
为了以防万一,我又唤来了府中的下人询问。
从他们口中得知,昨夜冉未风进了书房之后并无任何异常,甚至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他们还以为冉未风在房中睡着了,这种事经常发生,所以他们也并没有进房中查看。
今早临到早朝的时候,府中下人见冉未风还未熄灯这才进去唤他,不料他已经死去多时。
又是一件密室杀人案。
现在看来,那王勋离说的倒有几分可信度,完全没有任何线索。
“凶手有没有可能轻功极高,来无影去无踪,所以府中下人才没有发现?”陆谦试探性的问到。
王勋离和我相视一眼,我们均是摇了摇头。
暂且不说这兵部尚书府和锦衣卫的镇抚司衙门仅仅只隔了一条街,如果有高手潜入,镇抚司内的明将军难道会丝毫没有察觉吗?而冉未风本人也是武将出身,虽然比不上天下高手榜上的存在,但那也是登堂入奥的人物,谁的轻功能在他眼皮子底下不发出任何动静呢?
这个推测成立的可能性相当小,几乎可以排除。
“那有没有可能是熟人犯案,冉未风认识的人。”老陆再度问到。
王勋离闻言点了点头,“这是最有可能的推测。书房房门窗户完好,凶手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杀掉冉尚书,熟人的可能性最大。”
我当然明白他们的意思,如果凶手是冉未风的熟人,那么他就能轻而易举的进入书房,从而在书房中行凶然后消失。
但是我有一点不明白,“如果是熟人犯案,他为何要大费周章的嫁祸给武当?”
但是,让我始料未及的是,万福楼的案子还没有线索,京城里又出了一件大案。
就在万福楼案发生后的第三天,兵部尚书冉未风死了。
为什么要说这是大案?
因为经仵作验尸,冉未风是死于武当太极八卦掌之下的。
也就是说,武当门人嫌弃最大。
万福楼内武当才和少林血拼,死伤甚重,这里冉未风又死在了武当派绝学之下,京城内的武当门人瞬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善誉侯进宫请旨,严查武当门人,锦衣卫协查,京城一时戒严。
在京城里,是个人都知道这正统老儿手底下的形势。
文有杨太师,吏部礼部户部都是他的门人,咱们六扇门的捕神也与这位杨太师私交甚好。
而武呢?则数他善誉侯一家独大,兵部刑部工部,外加锦衣卫两大镇抚使,都是他的亲信。
冉未风这官大不大?正四品要员,手握全国兵马大权,头顶上乃是一品军侯,手底下亲握京畿防卫,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兵部尚书的重要性。
换句话来说,冉未风就是善誉侯的左膀右臂,非常之重要。所以,他这一死,善誉侯自然不淡定了。
老陆过来把这件事告诉我的时候,我才刚刚起床。
我琢磨着离天下高手榜更新的日子还有几天,今日我还能私下去查访一下最近京城中的江湖人士,不料冉未风一死,把我所有计划都打乱了。
冉未风死于江湖高手之手,这一点毋庸置疑,故此正统老儿得知这件事后立刻召了捕神进宫,明里把锦衣卫骂了一通,实则却是在讽刺六扇门。
京畿防卫一向都是由六扇门负责,冉未风身为朝廷四品要员竟无缘无故惨死,说起来倒还真是咱们六扇门的责任。
皇帝当即下旨命令六扇门协同锦衣卫彻查此事,无论查出凶手是死,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