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转念一想,为君者,谁受得了有炸弹就放在自己身边?而且这个炸弹不知何时,不知何地,不知何用,如此提心吊胆可不是一个为君者所能承受的。
因此如果风寒胤说的都是真的,那么皇帝想让我师父死的可能性会很大,即便他们之前是至交,但涉及江山皇权,任何交情都是可以无视的。
话题回到“中原武林寒心”的问题上,正是因为皇帝极力的保护皇权尊严,所以在处理怒苍山一战之时,他将所有黑锅都推给了前来助他的武林同道之上。
用风寒胤的话说,皇帝拿他们当了枪使,而且还嫌弃他们不够锋利。
当年促成怒苍和朝廷和谈的正是武林的泰山北斗,少林武当。
少林和尚向来以慈悲为怀,自然是见不得杀戮的。武当就更不用说,秦武侯怎么说也是武当出身,这带着师门关系,武当自然不希望朝廷将怒苍山赶尽杀绝。
怒苍山接受了和谈招安的建议,秦武侯携怒苍三雄亲至与正统老儿和谈,却不料这是一个陷阱,秦武侯与怒苍三雄被青龙会围攻致死,而后怒苍山分崩离析,朝廷率大军进攻,弹指间便将其覆灭。
事后,皇帝对此事没有发表任何看法,甚至连一句为武林同道开脱的话也没有。少林武当极力撮合的招安演变成这个样子,他们心中自然是心灰意冷。再加上皇帝的缄口不言,他们身上的黑锅便再也甩不掉了。
所以此次瓦刺进攻大明,朝廷,中原武林都极为“莫戚”的选择了互不通气。说简单点,正统老儿不好意思再让武林各门派出手,而武林各门派也不愿再掺和朝廷战事,谁知道这会不会又是一个坑?
如此便有了今天的局面,别看大明和瓦刺打得如火如荼,当真肯为大明出力的,却只有一个丐帮。
“当年怒苍山一战之时,贵帮没有参与?”对于这一点,我还真是不知道,我只知道当年不少武林门派都接了皇帝的战令,但具体丐帮有没有参与,想来只有风寒胤才清楚。
“我倒是想不参与,可人家皇帝陛下偏偏不让,我能有什么办法,最后还不是去搅和了一棍子。”风寒胤顿了顿,接着道,“不过那时候我还太年轻,商量大事的时候基本没我什么事,所以也就没人注意到我。”
笑声在冷风中渐渐平息,我盯着一窜一窜的火苗问到,“风帮主孤身赶往鞑靼,实在令人佩服,没想到偌大中原武林,居然只有你一个乞丐头关心这些事。”
而今的中原武林实在颓废,没错,颓废,两大阵营互相猜忌,派系之间斗争不断,哪里还有以往蒸蒸日上,不断涌现奇人异士的景象?
最为关键的是,瓦刺入侵,本该是军民同心协力抗敌之时。然而整个中原武林,居然只有一个风寒胤对此上心,诸如两大阵营,此时还不知道在怎么找对方麻烦呢。
风寒胤将目光望向远处黑压压的山脉,那是祁连山宛如游龙般的脊梁,层云堆叠掩盖住了月光,山谷之中一片雾气弥漫,冷冽的风卷动,隐约间有不知名的鸟儿在啼鸣。
“当年皇帝陛下在处理怒苍山一战时,的确令武林同道寒心,手段卑劣残忍,就连三岁孩童”
说到这里,风寒胤忽的打住了,他盯着我,虎眼之中有一种不忍和无奈,在火光下渐隐渐现。
我知道他说的是我,但我不知道正统老儿到底干了什么让武林同道寒心。我所知道的仅限于正统老儿招安,而后招安不成,怒苍覆灭。至于怒苍山如何成事,战况如何,皇帝为什么要招安,我一概不知。
“你已经知道你的身世了吧?”风寒胤问到。
我点了点头道,“京城里早就传遍了,我如果还不知道,那岂不是也忒傻了点?”
风寒胤若有所思道,“漠北韩家当年也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只是祸福旦夕无人可料,上了怒苍山之后,便再也无人记得他们当年的功绩了。”
“怎么会?如果没人记得韩家为朝廷所做的一切,我岂能活到现在?”我有些不解,至少我在京城里所遇到的一切都与我的身世有关,而且我没有吃亏,我的身世带给我的,好像只有说不尽的好处,暂时还没看到什么坏处。
风寒胤笑了笑,摇晃着手里的酒葫芦道,“你当真以为皇帝陛下对你这般客气是因为你的身世?”
“难道不是?”我很想知道他这话的意思。
不料风寒胤闻言只是摇头,神色甚为萧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