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国外拍《上海奇观》(3)

野性尤物 文海一粟 2200 字 2024-04-21

次日早晨,麦当娜打开收音机听见电台不厌其烦地播着她那句宣言:我没有什么好道歉的。如果有人想用她说的话来对她进行攻击,随他去好了,关系不大。哈里森要的就是这效果。这一招果然凑效,老记们放下潘氏夫妇,又去寻找别的猎物了。谁都知道,老记们闲不住。

麦当娜和西恩彻底解放。不再有记者追随,他们可以自由出入饭馆,在保镖的护卫下,他们甚至可以沿街信步漫游,轻松自在,无人打扰。

转眼间到了三月底,耗资近1700百万美元的《上海奇观》接近尾声,剧组全班人马打道回府,飞抵了家乡美国,把爱也好,恨也罢构英国佬抛在脑后。

记得那个挨揍的英国女记者苏珊克里姆渡吧,她愤愤然:英国人当时特恨麦当娜。她和西恩的所作所为跟纯粹的恶棍一个德性。麦当娜随时都可站出来喝住她的保镖别惹事,可她偏偏不这样做。你想想,每一次争吵都可以上标题新闻,大有文章可做,多刺激、多开心啊!麦当娜不是傻蛋。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她应付自如!

真是不打不相识。乔治哈里森够厉害,麦当娜心悦诚服。尽管有一回麦当娜对一记者说:哈里森刚正不阿,堂堂男子汉,但运气不好。但事实摆在那里,他的记者招待会办得很成功。而且,记者招待会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详尽报道了这一事件,《人》杂志的封面上勇敢地登发了四十三岁的影坛大腕哈里森和众说纷纭的金发女郎麦当娜坐在一起的照片。离发行还有几个月,没有人说电影的坏话,这不错。只是麦姐旧愁添新愁,伤断肠。

有了这样一番经历,潘氏夫妇回到了洛杉矾的家中后立即脱胎换骨,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而后,这对好斗的夫妇立即行动起来,私自拜访了奥赖林电影公司,主动要求为宣传西恩的影片《近在咫尺》出把力。

这很难得啊!

【本章完】

恩恩怨怨越积越多,外界毫不客气地给麦当娜和西恩起了个名副其实的美称:潘毒药。一连三个星期,潘氏夫妇大打出手,不断和英国新闻界发生冲突,战火警烧越旺。今天有个记者被推了狗啃泥;明天有个记者被痛揍一顿,弄个鼻青脸肿;再不然就有试图靠近者被浇个落花流水,倒也痛快。

明明是坏小子西恩千的坏事,记者们却集中火力,炮轰麦当娜。你说怪不怪。

第二天,各各大报纸均以大副醒目标题新闻,痛斥麦当娜,说她想在英国撒野。《太阳报》则骂得非常公正,标题新闻:坏小子被麦当娜宠坏了!没过多久,麦当娜逐渐升级,英国下议院对一个流行音乐歌星的行为争得热火朝天,这在历史上尚属首例。

英国报纸越说越开心,越解恨,幸灾乐祸地推出了一篇文章,说麦当娜被美国著名设计师布莱克韦尔先生选为年终穿得最差的人物,说是只能参加穷光蛋的聚会。

麦当娜是否知道,凡人皆有倒霉时。以后可得留心罗!

西恩是条汉子。他不知道什么叫道歉。《名利场》杂志登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封面就是西恩其人。他对作者詹姆斯沃尔科特说:我喜欢去酒巴,而不喜欢去体育馆,一直都是这样。我喜欢喝酒,喜欢找人吵架。谈到夫人麦当娜时,西恩开心地说:重要的是,不再有战争、现没有核战争,不存在受饿贫苦的国家。一切都会好的。

哈里森再也忍受不了勇猛好斗的潘氏夫妇,剧组拖来拖去,让他的金钱滚滚流向别人的腰包。哈里森急眼了,他决定着手解决潘氏夫妇的公众形象问题。

3月6日。伦敦屋顶公园俱乐部。哈里森举办了一个小型记者招待会。麦当娜一身灰装端坐在那儿,西恩没有露面。

面对七十五名吵吵闹闹的报界记者,哈里森很得意地嚼着口香糖。所有的电台、电视台记者均被拒之门外,想进也没门。门外有十几个保镖直立着,都是闻名英国的看门狗,

并不断地在房屋附近来回游荡,老记们纵有十八般武艺,也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