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山崩地裂

大周王侯 大苹果 3353 字 9个月前

“还有,你们居然没发现正在转运的物资么?你们瞧那索桥上方移动的是什么?”林觉伸手朝索桥上空一指道。

“转运的物资?”高慕青和梁七均诧异的仔细观瞧。

这一次有了林觉的指点,他们终于看清楚了。那索桥上虽没有人在搬运物资通过,但索桥上方的天空中却又东西在移动。一个个小黑点正以极慢的速度从大鸟岛朝着桃花岛方向移动。再仔细看,那是一捆捆包裹好的东西悬浮在空中,那显然是挂在了一根绳索之上,只是那根上方的绳索因为距离较远的原因看不见罢了。

这一下高慕青和梁七恍然大悟。

“好聪明的办法。索桥上方悬挂了粗索,无需用人搬运,只需通过绳索运过来便可。这便崖顶必是有人用长绳拉扯货物了。”高慕青惊叹道。

林觉点头道:“是啊,我一直在奇怪这个索桥的意义何在。一旦风雨来袭,这么长的索桥便如飘带一般晃动难以立足,那么恶劣天气之下,他们如何转运物资和兵马?现在答案就在眼前了。平时他们可以通过索桥转运物资,这种情形下他们可以用滑索转运物资,真是聪明的办法。由此也可判定,桃花岛上只有那一处地下的库房,已经被我们捣毁了。而海东青正在命人从那小岛上转运粮草物资过来。所以,我们必须要再捣毁这条物资供应的通道,便彻底的将桃花岛陷入孤立。我判定官兵已经到来的依据便是,这种转运物资的办法无需通过号角沟通,光是旗语和手势便可做到。那号角声难道是吹着玩的?显然是通报敌情的一种手段。”

“林公子说的很有道理。林公子,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吧。虽然我此刻只想躲在这里不露面,但若官兵不能胜,我们也是个死。咱们便再干一票。”梁七点头道。

林觉道:“好,我们得上崖去,砍断这条索道,便大功告成了。”

“就这么简单?”梁七道。

“对,就这么简单。”林觉微笑道。

高慕青白了林觉一眼道:“有那么简单么?上面必是有大群匪兵呢。转运物资,运送入岛,人手还能少么?”

林觉呵呵笑道:“被你识破了。可是人再多也要干啊。当然不能硬干,咱们上去先看看情形,再商议一个办法。总之无论如何,这索道要断了便大功告成了。”

……

时间回溯到一个多时辰之前,海东青和许兴心急火燎的带着人赶到库房所在之处时,库房之中的大火已经烧得如火如荼,洞穴正在坍塌。从竖井之中冒出来的浓烟和尘土就如同火山爆发一般的骇人。

海东青冲到竖井位置暴跳如雷,大声吼叫着命人下去查看,这个命令显然是失去了理智的命令,谁敢从浓烟滚滚的竖井下去查看,那岂非找死。没人敢下去,海东青气的要杀人,许兴赶忙劝住他。

不久后,洞穴深处传来的巨大的爆炸声让整个地面都为之颤抖,像是山崩地裂一般。许兴忙命人将海东青拉离此地,因为他知道库房中藏着大量的火油,这些火油显然是已经爆炸起火了。虽然在地下二十几丈的深处的洞穴之中,但依旧极为危险。

就在他们撤离危险之地不久,大片的地面开始陷落下去,很快整片库房区域以及大片的密林地带便形成了一处方圆数十丈的巨大凹陷,当真如天塌地陷一般。下方的巨大岩洞坍塌之后,原本会有另外一层岩石撑住才是。但数百桶火油爆炸的威力让岩石震动开裂,居然部分塌陷了下去,形成了连锁的反应。导致整片地面塌陷下丈许,只不过没有完全的崩塌罢了。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每一个匪兵心头都滚动着惊骇和恐惧。他们知道,下边的数百人已经全部被活埋在岩石之下了。地面上的树木东倒西歪,从地面缝隙之中兀自有烟雾滚滚冒出,像是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地震一般。

“老子的火油,老子的弩车,老子的几十万石粮食,老子的盔甲兵器啊。老子十几年攒下的家当啊。全完了。”海东青大声吼叫着,挥动狼牙棒打的周围树木横飞泥水飞溅。他从没这么失态过,那是他从未这么痛心过。自己的妻妾和几个儿子都死了他也没这么心痛过,而此刻,他真的觉得自己要崩溃了。

十几年辛苦攒下的家当,准备靠着这些家当大干一场的。而此刻,都毁于一旦了。花费了无数心血的希望,随着这库房的被彻底摧毁而烟消云散了。

许兴也痛心不已,但此时,只有他敢上前劝解。其他人根本不敢靠近海东青,生恐被他一狼牙棒给轮飞。

“圣公息怒,圣公息怒。眼下圣公不能如此,需打起精神来才是。官兵就要来了,咱们要赶紧从大鸟岛调运物资过来,弟兄们都需要圣公的命令呢。圣公,您千万保重啊。”

“都是你,我早就告诉你,要你另开辟一座仓库,将火油和物资分别存放。你就是推诿,现在好了,被一锅端了吧。”海东青怒道。

许兴面色通红,但依旧保持着谦恭道:“是是是,是我的失策。待打退了官兵,圣公如何处置我都成。但现在请圣公息怒。”

海东青长叹一声,狼牙棒当啷一声掉在低声,仰天大吼数声,转头道:“许兄弟,不怪你,是我乱发火。地下仓库开辟需要大量人力,哪里有这么容易的啊。你提出在地面存储,我又因为担心飓风和安全而没有准许。这都是我的错,跟你无关。你说的对,官兵要来了,我们不能因为物资毁了便丧气,只要我们桃花岛还在,这些东西迟早会再有的。对对,立刻从大鸟岛调运粮食物资过来,快快,迟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