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议迁都

近身战兵 巅峰的神 2337 字 10个月前

江防水师严控民船,不准片板下江,以防流民过江,扰乱建邺府,大周地方官,都各扫门前雪。

自己管辖的地界不乱就ok,其他地方,天塌下来,也无关紧要,大江北岸数十万人的死活,与他们无关。

江心洲。

中军大帐。

沈浩听完左平救济流民的建议,深以为然点头,决定这么做,不全是给天下人看的,也出于对弱者的同情与怜悯。

很多人把沈浩视为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沈浩救过的人,是杀人数目的千倍万倍。

左平继续道:“流民之中,不乏青壮,主公可趁机扩军,咱们江心洲的银钱粮食,足以支撑一支两万人的大军,按照主公的练兵之法,三个月后,新兵就能上战场,而这三个月,工坊打造的兵器铠甲也足够装备新兵。”

沈浩也是这么想的,这两年,他在毗邻明阳湖的山区,建了训练营,专门训练新兵,容纳两万人不成问题。

他准备从经历过实战的老兵中,挑选出五十人,担任教官,并且要雇佣教书先生,教新兵识字。

认字的兵,才能学习更多的东西,才能在以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军校、参谋部、后勤部另一个时空的词,不断浮现沈浩脑海,他对未来有着诸多设想与规划。

“主公,何时拿下石头城?”赵虎问沈浩。

“等百姓对朝廷彻底绝望的时候……”沈浩意味深长。

“那得等多久?”赵虎皱眉嘀咕。

“快了……”

沈浩断定女直方面最多修整三个月,就会南下,那时候,生灵涂炭,朝廷的无能会暴露的更彻底。

“找画师,照着我这幅画,临摹几百份,然后利用你们的关系,让这些画传遍江湖,就说找到此女子,赏银一万两。”

沈浩说着话,拿起帅案上那幅用自制铅笔画的素描人像。

{}无弹窗第八百二十六章议迁都

万寿十七年,九月初五,雄州城破。

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张勇战死,监军太监冯林,率百余军将杀数百女直兵,力竭自刎,兵部左侍郎庞谦吊死于雄州总兵府大堂门梁之上。

无论三人生前,背负多少骂名,死后,没人再戳他们的脊梁骨,他们用最壮烈的死法,挽回了名节,也会被载入史册。

是非功过,留待后人品评。

汴京,又陷入全面戒严的状态,女直铁骑再度南下的传言,驱使无数难民或向南逃,或往京城里挤。

负责城防的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候光,不得不在九门设置重兵,以防民乱,只准青壮和运粮车队进城。

顶盔掼甲的候光站在城头上,望着护城河外黑压压的难民,心想:若女直蛮夷再度南下,这些人有多少能苟活下去?

“圣上派人请大人去延福宫议事。”一家将登城禀报。

“哦……”候光哦了一声,转身顺着马道下城墙,一路上,他神情凝重,定国公重伤,禁军统领樊刚重伤,守城之责全压在他身上,压力山大。

延福宫大殿。

柴熙瑞与群臣的朝议已持续一个时辰。

“圣上,女直蛮夷,如狼似虎,再多的金银,也喂不饱他们,依微臣之见,应尽早调动各军,在汴水南岸排开阵势,威慑女直蛮夷,使其不敢轻易渡河。”兵部右侍郎田文贵道出御敌之策。

“女直人只是攻下雄州,据汴京千里之遥,朕若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此前议和的成果,真就打水漂了。”

柴熙瑞仍对之前的议和心存幻想,再者,他也没打算死守汴京,因为他想迁都,远离险地。

奈何朝议进行快一个时辰,竟没人提到迁都,搞得柴熙瑞心浮气躁,根本听不进其他意见。

柴熙瑞一个劲儿给国舅刘义使眼色,昨夜,他召刘义进宫,面授机宜,就是要让刘义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提议迁都。

武安侯刘义额头渗出豆大汗珠,众文武之所以不提迁都,是承受不起骂名,因为迁都等于逃跑。

再者,汴京百万人口,集中着大周最多的权贵与财富,象征大周的繁荣昌盛,一旦丢掉,人心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