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墨是金雁王朝几种有名好墨之一,产自岐山附近,故而得名,民间的文人也爱用这种墨汁,加上墨汁还有一种天然的香气,因此宫里的后妃练习书法,或是作画,最爱用的便是岐山墨。
龙奕的确很惊讶,后宫里的妃嫔喜欢计较来计较去,他有所耳闻,多半是在吃食里添些不该吃的东西,却没料到有人会在墨里做手脚。
“岐山墨真有名堂?”
太医总算不抖了,点头如捣蒜,神色极为凝重。“这墨十分歹毒,久闻其墨香毒性入体,如附骨之蛆,发作后一次比一次厉害。至于这解药,下官心里有数,宫里应该可以找到那些药材,可解去毒性,幸好楚嫔娘娘只是中毒一月,若是半年以上,怕是这吐血之症回天乏术……”
皇帝的眼神一黯,听说楚白霜还有救,这才大手一挥,紧绷的身子松懈下来。“去准备解药。”
“微臣告退。”太医麻溜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不想知道更多的秘密,知道的越多,越是危险。
龙奕的手搭在楚白霜的肩膀,感受到衣料之下瘦弱的身躯,不免又是一阵怜惜。
径自想着,如今后妃们知道楚白霜今时不同往日,对她疏远是正常,可是毕竟楚白霜曾经专宠多年,他不认为那些年轻后妃有这么大的胆子对楚白霜下手。再者,楚白霜在后宫里的人缘颇为不错,因为她出手大方,平易近人,当了几年贵妃,很少摆架子,从不打压其他后妃,跟她们不至于有什么深仇大恨。
到底是谁会对楚白霜下这样的狠手?
“最近你跟谁有来往,有没有跟其他人起争执?”
“自从搬离了未央宫,我这儿或许跟冷宫没什么两样,往日频繁走动的妹妹们也不来了,就算臣妾想找个人吵架,也吵不起来啊。”楚白霜歪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说,病恹恹的,未着脂粉的脸上一副病容,气色极差。
这话像是随口一说,但里头的自怜自艾却不自觉流溢出来,虽然没有埋怨皇帝,却又将自己此刻的处境毫不保留地坦诚在皇帝面前,用意很明显,就是让皇帝自己去想,到底她这阵子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和苦涩。
“若真是那些妹妹其中有人做的,东窗事发,难道她们真有信心皇上可以纵容她们为非作歹吗?”楚白霜幽幽地说,眼睫垂下,突然说到伤心处,又是一阵猛咳,抓过枕头旁的帕子,又是吐出一小口鲜血。
龙奕实在看不下去,朝着月牙吩咐道。“拿一杯温水来。”
结过了茶杯,亲自喂楚白霜喝了两口,直到润了润她的嗓子,她才有气无力地靠在皇帝的胸口,眼睛定定地落在某一处,略显空洞寂寥。
“其实,她这么对我,也不是没有理由……我的确欠了她,害了她,同在屋檐下,她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
龙奕的心骤然变得不安,其实心里有了个怀疑的人选,可是却又不愿亲口说出自己的怀疑,但是楚白霜吐血不是伪装,她的慌乱紧张也不是伪装,难道……蒋思荷当真不愿继续隐忍,开始反击了?
“一报还一报,皇上,我认了……”楚白霜突然笑了,笑的无比凄绝,仿佛早已对人生失去了希望,眼底一派灰暗,径自呢喃。“这是我应得的。”
“霜儿,你别胡思乱想,这毒到底是谁下的还没查出来,不见得就是——”不见得就是蒋皇后一手操纵的。
龙奕原本想要这么说,只是目光触及到楚白霜嘴角一丝生无可恋的笑容,还是迟疑了。
对皇帝的话置若罔闻,此刻的楚白霜仿佛封锁了自己,感受不到外界的影响,说出来的话有些莫名其妙,没有清醒的逻辑条理,像是失心疯的病人般轻声说话,眼神直视前方,好似前面有人在倾听她,而非是身畔搂着她的皇帝。
“她那么恨我,连见我一面都不肯。可是我是真心悔改,每日一遍遍地抄经,为皇后祈福,可是她却烧了我亲手抄的经卷来发泄折腾一番。这样也就算了,我既然有愧于她,不管她怎么不待见我,我都无话可说。只是我没想过,她不是为难一下我这么简单,原来是要我的命,这才是她最终的目的。”
楚白霜苦苦一笑,忽然想到什么,又皱了眉。“这岐山墨都是库房里送来的,皇后还是不肯放过我,我已经只是一个小小楚嫔,膝下没有半个皇子,连皇上都不想见我,我对她还有什么威胁?”
皇帝看她的神态隐约透露不对劲的三分癫狂和失落,心中万千情绪,他的确想要让楚白霜早日认清现实,而不是盲目地跟自己过不去,但不管他冷落也好,疏远也罢,至少没有过一刻的念头,要处死楚白霜。
因为楚白霜三个字而言,对他来说,自始自终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意义。只要她愿意悔改,愿意重新回到原本单纯柔弱的模样,他可以抹去她身上所有的罪名,保她衣食无忧,一世安康。
可如今呢?她竟然被人所害,中了毒,原本清瘦的身躯更是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若不是吐血的厉害,一旦没人发现,她是否也会跟后花园里无数的鲜花一样,悄无声息地在后宫凋零?
不知过了多久,喃喃自语的楚白霜才累的睡过去,气若游丝,哪怕在睡着的时候,那双眼还是忍不住流出两行清泪。
龙奕陪了楚白霜大半夜,直到天亮前才离开。
小太监常辉瞧出来皇帝的心不在焉,低声问。“皇上,库房给各位娘娘送东西的公公无非是那几人,只需要奴才去打听一下,要查出来并不难……”
皇帝却不耐烦地挥挥手。“此事非同小可,楚嫔被下毒的事,绝不能走漏半点风声,还有,找出来是谁,不要惊动任何人,直接带到朕的面前,朕要亲自审问。”
那些太监宫女无非是一些小鬼,真正可怕的是在背后的幕后指使,险些闹出人命,又是他一贯放在心里的楚白霜,他不想管也只能管。
秦长安走后没多久,龙厉才起身,只是谨言一脸凝重,早已在外等候。
“什么事?”
“贺将军酒后失言,惹上了官司。”谨言把来龙去脉巨细无遗地说了一遍。
龙厉的脸色并无变化,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是那双墨玉般冷厉的眼,生出一丝不容错辩的杀气。
贺坤将军是个粗人,目不识丁,但一身怪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顾,在金雁王朝这么多武将之中,算是个奇葩。
不过有勇无谋的人,在龙厉眼里却是最好把握操控的。当初皇位还没定下来的是谁的囊中之物,哪怕龙厉不喜欢跟这些粗鲁的武将打交道,他还是收拢了不少人心,让他们站在他这边,在跟太子龙锦对峙的时候,若没有这些手持重兵的武将,这一场仗是打不赢的。
贺坤此人当真是武将里头最粗鲁的,据说他是一个马厩养马粗汉子的儿子,满嘴“老子”“他娘的”的脏话,脑子是一根筋的,不懂政事,只知道挥舞手上那把大刀。
这样的人,却是个孝子,哪怕他家老头子病的瘫在床上,只要他休沐,必当回家陪老子。当初龙厉正是看出他的这个弱点,派去太医为贺坤老子治病,贺坤是个认死理的,他也不管外面将龙厉的名声传的多么可怕,就这么认定了龙厉,成为他麾下一将。
龙厉自认他把这些武将的价值看得清楚,能让他们对自己忠心耿耿当然是好事,但不见得他会付出什么真心把他们当成知己好友,而且朝堂风云变化无常,比起做事谨慎的文官,粗线条没文化没脑子的武官更容易惹上灾祸。
而贺坤,便是祸从口出。
他难得休沐七日,跟朝中一群官员在酒楼喝酒,本来相安无事,谁知道隔壁包厢是另外一派文官,武官们的嗓门太大,酒过三巡之后更是吵闹起来。隔壁的文官过来辱骂,两方顿时水火不容,贺坤半醉半醒,把对人打的半死不活,还大言不惭地说了句:“老子军功赫赫,这颗脑袋是挂在裤腰带上的,最看不起的就是你们这群叽叽歪歪的娘娘腔,就算打死你,老子背后还有靖王,老子什么都不怕,打死你这个龟孙子——”
说完了,还打了个酒嗝。
这一番话,落在有心之人的耳朵里,当然就成了大罪。更别说这个文官被抬回家中后,第二天就咽气了,朝廷马上派人捉拿贺坤,而这家伙当时还在将军府里呼呼大睡,醉的一塌糊涂。
因此,力大无穷一身怪力的贺坤,在战场上可以以一敌百,但在酒醉未醒的时候,被一派官兵捉拿归案。
在酒楼里目击者众多,谁都看清楚了对文官动拳头的是贺坤,把人打的口吐鲜血爬不起来的人也是贺坤,指着对方鼻子大骂的还是贺坤……还有,嚣张地说自己有靠山,这个靠山还是靖王的人,是贺坤。
杀人者偿命,王朝律法写的明明白白,但因为贺坤的确给王朝立下不少军功,而且先来挑衅开骂的人是隔壁的几个文官,再说贺坤当时脑子不太清楚,是半醉的状态……那个领头的文官死了,但是贺坤罪不至死,至少龙厉若是想救他,的确有办法让他免去死罪。
但是此事却惊动了皇帝,皇帝极为震怒,亲自下了命令,整治武将目中无人的乱风,要贺坤一命抵一命,还对方一个公道。
皇亲贵胄犯下的案子,打死人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显然,问题出在贺坤的口不择言上。
他把人一气之下打伤了,那是他的暴脾气,没人会意外,怪只怪他不该说背后有靖王……说得严重一点,因为是靖王的手下而无视律法,很容易让人在靖王身上做文章,认为这是靖王的授意,或者说,靖王权倾朝野,已经不把任何人、任何事放在眼里,只要有人不顺眼,就能让手下灭了对方。
这事终究不能善了,所以贺坤此人一定要死,贺坤不死,无疑是让众人对皇帝产生怀疑,会认为皇帝连靖王都管不了。可是这江山虽然是龙家的,但到底是龙奕的,还是龙厉的?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能纵容靖王手下势力如此猖狂,否则,长此以往,必然要出大事的。
“那人在酒楼被打的怎么样?”
“据说是满脸的血,只是后来有人劝架,几个武将把贺坤拉住了,贺坤踹了几脚,就又回去喝酒了。”
龙厉的眼神一沉,贺坤出手没拿捏好力道,若是人当场就死在酒楼,那么贺坤就算是偿命,他也觉得应当,大可不必管这种闲事。
折刀般的眉在脸上划出了一抹轻狂,他无声冷笑。“隔了一个晚上,人才咽气,这里头不是不能做一些手脚。谨言,你让人查一下对方的尸体,看看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是。”谨言马上掉头离开,就算那个文官已经下葬,只要尸体上还有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说明此事是有人故意栽赃。贺坤只是个挡箭牌替死鬼,但对方是需要借着大言不惭说话不过脑子的贺坤给王爷泼脏水,是想污蔑王爷结党营私、纵容手下冲撞杀人,这事就闹大了。
更何况,此事早不发生、晚不发生,偏偏在王爷下江南,鞭长莫及的时候发生,难道也是巧合吗?
龙厉独自站在阳光灿烂的空地上,眼神犹如一口枯井般难以捉摸,折损一个贺坤他并不心疼,但此事似乎只是一个由头,他有种直觉,以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祸事,冲着他来。
还未登上皇位的那两年,龙奕对自己有求必应,或许当初龙奕把他这个亲弟弟当成是手里的一把刀,他指向哪里,这把刀就砍向哪里。
登基四年,该铲除的也铲除的差不多了,该收服的也收服的差不多了,连树大招风的康伯府这个外戚也被连根拔除了,有可能卷土重来的寿王龙锦被赐死,坐镇西北的纯皇叔因为世子一事也不可能再对皇权虎视眈眈,金雁王朝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这时候,龙奕也该跟历朝历代的国君走上同样的一条路了。
前朝有帝王“杯酒释军权”,但都是一个意思,治国的重中之重,就是将大部分的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中,所谓专权,便是如此。
而当初皇兄因为看重自己,身边也的确需要他,给他三十万兵权,他虽然收下,但不爱进军营,行事懒散,或许该说,他在几年前就已经料到会有这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