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颓唐

浮沧录 会摔跤的熊猫 3802 字 9个月前

“大婚”

萧布衣有些头疼的说道:“这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我和小蛮其实,并不想太过隆重。”

“我和小蛮周游十九道,其实就是想离开兰陵城,不想父皇为我们的婚事太过操心。”

“可现在上到天阙仙楼,下到各个城池的巡抚司衙门,似乎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我这位二殿下要大婚,下方各阶,想要奉承送上的礼物,恐怕会不计其数。”萧布衣叹了口气,说道:“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至少我不愿看到。”

北姑苏道的繁琐事情,已经忙得差不多了。

城主府的安静雅间。

“萧望老了。”

易潇轻轻说道:“他现在想要看到的,是膝下子嗣平安,哪怕齐梁境内有所波折都无所谓。”

小殿下忽然笑了笑,自嘲道:“你要是回了兰陵城,跟他说,说你不想要这个大婚仪式,恐怕他都能连夜撤了谕令。他想看到的,就是我们能忙完北姑苏道的琐事之后,愿意回兰陵一趟。”

二殿下笑道:“怎么说的萧望有些像是孤独无依的意味呢?”

他笑着笑着收敛了笑意。

二殿下低垂眉眼,静静思考了片刻。

他叹了口气,无奈说道:“北姑苏道已经忙完了,那就明天回兰陵?”

易潇笑着托腮,一只手贴在茶盏瓷器旁,中指轻轻敲打茶盏杯沿,节奏时而缓慢时而轻灵,“别以为我是萧望的说客啊,我就是想回去过个好年。北姑苏道的事情,有西宁王他们处理,就已经足够了。妖族大军不敢随意踏入烽燧,那头白虎是个会审时度势的主,稍微衡量一下利弊,就知道西域不可能同时得罪南北两座朝廷。”

萧布衣轻轻点头。

是了。

西域已经攻破西壁垒,逼得烽燧拱手让出。

仅仅如此。

也只能如此了。

齐梁如此鼎盛之时,春秋这些年来养精蓄锐抵达了巅峰之态,八尺山上的那几位,经受不住同时对抗北魏和齐梁的巨大压力。

陛下让出了烽燧,妖族也不敢随意吃下。

齐梁北魏近来本就有着不少的边缘碰撞,磕磕碰碰,以及小打小闹。

这些年来南北已不太平。

如今西域做了破局者。

洛阳和兰陵城两方都想做渔翁得利的那一个,才被那头老虎计中计,兵不血刃套取了西壁垒和烽燧两道防线。

齐梁退一步之后,在北姑苏道摆好了防御阵势。

西域妖族强攻齐梁北姑苏道,只会碰得满面鲜血。

本是北魏西关坐山观虎斗。

现在局势颠倒。

变成齐梁作壁上观,巍然不动,看一场热闹好戏。

“听说任平生死了。”

萧布衣想到了这个当年在西关有一面之缘,交手之实的那个瘦削剑客。

再往前推,关于这个男人的消息。

是风风光光一剑砍下,破开兽潮,晋升剑道宗师。

任平生之剑道天资,比不得李长歌这些妖孽之流,但放眼天下,应能列入前五。

跌宕坎坷,落魄得意。

大起大落之后,得了南海造化。

若是再给他一些日子,任平生未尝不能做西关乃至整个北魏的剑道扛鼎之人。

文有江轻衣,武有任平生。

可惜可叹。

江湖风光,庙堂如意,这些都只不过是过眼烟云。

萧布衣轻轻说道:“江轻衣葬了三万六千甲,已经被紫袍押回洛阳了。”

小殿下低垂眉眼。

“很久以前,我想过一些问题。”

他望着二殿下,眼神并不闪烁。

“大概是在一起逃亡的时候。”

易潇此刻嗓音柔和,不掺杂质:“人都是会死的,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小殿下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靠在椅背上,笑着说:“想了想,没什么意义。意义这个词,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

“但活着很有意思。”

“我并不讨厌任平生。”

“哪怕他活着,以后注定会成为西关的剑道魁首,在春秋大世真正坐实北魏剑冠的名头,成为齐梁首屈一指的沙场敌人。”

“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无论是从朋友的立场,还是从敌人的立场,我都希望他在遇见我之前,能够活着。至少不是死在别人的手里。”

“活着才有意思,死了不仅没了意思,也没了意义。”

易潇认真说道:“同样的,江轻衣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我希望他活着,活到能与齐梁交手的时候。”

萧布衣望着易潇,唇角带笑。

他的眼神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意味。

是欣赏。

也是赞同。

易潇托腮,想了想,面色复杂说道:“活着挺好的。”

“错。”

易潇有些错愕地望着眼前布衣男人。

二殿下放下了这些日子一直紧绷的神经,大大咧咧伸了个懒腰。

“啊——”

他极尽胸膛这些日子憋屈的郁闷,缓缓吐气,感慨说道:“活着,不是挺好的,而是很好。”

“很好很好。”

“总督大人最近有些颓唐。”

郭攸之有些愁眉苦脸,对董允说道:“我有些担忧他到了洛阳以后的事情。”

“三个错误。”

表情漠然的董允脊背挺直,即便坐在马背上,上半身随马身一同颠簸,却绝不弯腰俯身。

事实上,这块冰山并不是一位深谙修行之道的江湖高手。

董允在思考的时候,就会习惯性保持这个姿态。

他冷冰冰说道:“一,江轻衣已经不是西壁垒总督,在破垒的那一天当夜,陛下就撤去了他的所有官职。”

“二,他不是‘有些颓唐’,而是‘无比颓唐’。”

董允面色有些古怪,“我甚至怀疑,再这么下去,他会饿死在去洛阳的路上。”

两人的身旁,那节车厢内。

江轻衣有幸得了紫袍大国师的“押送”,而前往洛阳的这段路程,由那位森罗道大殿下亲自驭马护送。

这些天,江轻衣并不饮食。

不饮也不食,不眠也不休。

每日所做之事,就是一遍又一遍摩挲着怀中的宝贝木剑,低声喃喃着一些难以听清的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红着眼渡过。

董允一瞬间像是泄了气一样,不再挺直脊背,而是换了一个压低身位,趴在马背上最舒服的姿势。

“第三”董允有些苦恼地说道:“对于他的这种状况,我不是‘有些担忧’,而是‘无比担忧’。”

“可即便担忧,也做不了什么。”

“江轻衣是个什么样的人,整个北魏都知道。”

“每一次大胜而归的消息传到皇都,都会被洛阳城里的那帮言官添油加醋传到淇江南北,听说兰陵城那位与江轻衣齐名的‘卧龙’齐恕,在听到西关战报之后,每每恨不得亲自捋袖子上阵杀敌。”

“这是一个天才。”

“一个无比耀眼,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接过西关黎青重担的天才。”

“我董允心而神往啊。可注定这辈子也只能是心而神往了,扪心自问,若是把西关都放在我的手上,这个重量实在太沉我根本没这个胆量去接,也没这个本领受命于危难之际,再挽大厦于将倾。”

“可笑那些言官谈及西关大胜,丝毫不提任平生的功劳,他们根本不知道,任平生对江轻衣和西关,究竟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