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生死成败 善恶之间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5584 字 2024-04-21

“兄长一生,不畏权贵,凌强扶弱,凡事只为正义。天下百姓争传‘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039。这就是侠之本意了,希望你要谨记。”

季英跪倒在地,满脸羞愧:“谢二伯教诲,季英记下了!”

白发萧疏而依然精神矍铄的老者摆了摆手,示意他起来。

“如果我所料的没错,朝中即将要发生大变了!国家发展到现在,国力越来越强盛,也是该到了出一位具有雄心壮志帝王的时候了。而那帮顽固的家伙们,既想只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儿,不想再出一点儿力。又不舍得把手中权力让出来,年轻的天子岂会甘心?这样的矛盾,越积越深,已经成了一个僵局。现在,也许到了该破局的时候了。”

季英看着老人眼中的睿智光芒,心中无比佩服。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二伯,您的意思是说……皇帝与朝中权贵们之间的矛盾已经很深了?早晚会爆发?”

“不错!但不是早晚,而是已经开始爆发了。自从这次他们利用天意开始压制皇帝以后,两者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可以说这是一场朝堂上的战争,现在两军对峙,就看谁先破局,谁就能取得极大的胜算。”

“破局?二伯难道认为,皇帝有那个能力一举摧毁朝中的庞大势力吗?”

季心淡淡的笑了。他虽然壮年时同样以骁勇闻名,但他心中最崇敬的人,却不是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而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留侯张良。

季心中年以后,折节向学,曾经执弟子礼,拜在张良门下,侍奉过他一段时间,所得所学,终生受益。

他后来也学张良一般,退出朝堂,大隐隐于市,做了一个富家翁,静心养性,参悟大道。所以,今天作为局外人,对天下局势,厉害关系,反而比任何人都看的透彻。

“天子打不打得开局面,就看他这次下不下得了决心殊死一搏了。至于他选定的开局之人嘛……英儿,你不妨多注意一下那个长乐侯,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呵呵!”

季英心中一惊:“二伯,您的意思是说,那位小侯爷就是天子选定的破局之人?这怎么可能!这样重大的事……他小小年纪怎么能担得起?”

季心微微叹息了一声,人的智慧是不相等的,子孙的福祉,需要他们自己去开创争取,他也没有办法去强求,只能尽力说的清楚一点儿了。

“英儿,你难道没有认真的研究过这位小侯爷从前的所作所为吗?我敢断言,元召将来做出的事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甚至连这个国家,未来在他手上,也会改变成我们未曾见过的样子。世间五百年,当有圣人出……英儿,好自为之吧。”

说完,他坐回榻上,自去闭目养神了。

季英心中已是惊涛骇浪,他没想到二伯对元召的评价会这么高!但家族所有人对老爷子素来敬服,他自然不敢妄加反驳。当下恭敬地告退,回到房中自去暗暗的思索不提。

元召出未央宫回到长乐侯府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

之所以耽搁这么久,是因为小太子刘琚多日未见他了,听到他入宫的消息,早早的就在御道边等着他,见他出来,又拉着他去博望苑自己的读书之所,献宝似的给他展现了自己这段时间努力所取得的进步。

受卫夫人的温良性格影响,无论是素汐姐妹还是刘琚,都继承了她的品质,待人和蔼,从不摆架子,更不会颐指气使的欺辱宫人。看到这位小太子从小养成的温润如玉模样,元召心中有很多奇怪的念头。

他现在还想不通,刘彻在许多年后为什么会亲手毁了他辛苦培养起来的这位太子,不顾与卫夫人相伴了半生的夫妻情意,把刘琚硬生生逼上了绝路。难道真的是老糊涂了?还是王权真的重要到了可以泯灭亲情和人性的地步?

好在,还有大把的时间,随着自己融入到他的人生中,希望未来刘琚的命运会就此不同。

盘桓良久,刘琚依依不舍的送他出来,转过红墙朱阁的时候,元召远远的看到,在左首那处高高的露台上,有一个身穿素白道袍的中年男子,居高临下静静的看着他。

元召不动声色,从下面经过。如果自己所猜不错的话,这个人,就一定是皇帝供奉的宫中仙师李少君了。

回到府中时,贪玩儿的小冰儿却还没有回来,想必是与灵芝好久不见,在梵雪楼住下了吧。管家元一和泠家姐妹早已准备好精致的饭菜等待多时了,伺候着他吃过饭,元召感到有些疲倦。这段日子,千头万绪,他一直没有得到好好的休息。不一会儿,就沉沉的睡去了。

世间事,瞬息万变,本来就没有人想的那么周全。如果不是自己对某些人还抱有一些改造的希望,也许就不会酿成大错!这个悲伤地长安之夜,在多年以后,元召偶尔想起来时,他心中的自责和歉疚依旧没有减轻半分。

元召是在睡梦中被惊醒的。也就是二更天时分,有马蹄声踏碎了永夜的宁静,奔到长乐侯府门前时,有人猛的勒住马匹,马儿惊声长嘶,马上的人再也坚持不住,抱着怀中昏迷的孩子滚落马下,她咬紧牙关,用尽最后力气,爬上门前的台阶儿,用剑柄使劲敲打在紧闭的朱漆大门上,嘴里只来得及嘶哑的喊了一声“师父”,然而就昏过去了。身后几米长距离的血迹蜿蜒曲折,触目惊心,一片猩红……。

当同样被惊醒的侯府中人都涌出来看个究竟时,只见早已飞身而出的自家小侯爷正把浑身是血的少女平放在膝间,撕开了她背上的衣服,几盏灯笼的照亮下,三枝雕翎箭齐齐的射进了她的身体好几寸深,正血流不止。

元召甚至来不及抱着小冰儿进到里面,急忙伸手封住了伤处附近的几处穴位,先暂时止血延缓。从怀中掏出陶瓶时,连封盖都没时间去开,直接用手攥破了,顾不得碎片扎进了手心,连忙把几颗药丸一起放到她嘴里,强迫使其咽了下去。

小冰儿的身子软软的,呼吸微不可闻,似乎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元召小心的抱起来,手臂如同钢铁铸成的支架,牢牢的托着她,不让那伤处再有一丝触动,大步向府内走去。

所有侯府中人都静立看着小侯爷的脚步,自从他们来到这里,在这儿安静的生活,每次见到这位小主子时,不管对任何人,他都是笑眯眯的样子。印象中,他倒不像是一位侯爷主子,似乎只是个腼腆的少年,如同自家的孩子一般可亲。

然而,现在每个人都从他脸上,看到了另一种东西。愤怒,和凛冽无匹的杀气!

所有人都心下肃然,只有在这个时候,大家才想起来,这个少年主子,是曾经以一己之力,威震边关,刀斩左贤王,屠灭六千匈奴骑兵的杀神!

泠霜泠雪姐妹早已经追随着去照顾小冰儿了。管家元一收起了平日里的和蔼,脸色如铁,先指挥着不相干的人,各自回去,不要慌乱。然后派人把那个小冰儿救回来的孩子连同马匹宝剑都收拾进来,府中自有医师去给他救治。

元一安排好了一切,重新关闭了府门,院中灯火通明,他看了看在身边留下的人,点了点头。

“大家都看到了,侯府中可能会有事情要发生了。我们奉太后老祖宗的密令,跟了小侯爷这么久,一直也没有用的到我们的地方。小侯爷对大家怎么样,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数吧?现在,该到了我们出力的时候了!大家都做好准备,一旦小侯爷有所令,希望你们不要辱没了自己的大好身手!”

“但有所命,愿效死力!”

连同元一在内,一共十八个人,异口同声,慷慨坚决。他们自从进入长乐侯府,就隐去了自己原先的名字。现在他们的称呼是元一、元二、元三……元十八!

元召房间的灯一直亮着,彻夜未曾熄灭。长乐侯府的忠诚卫士们便一夜未眠,警戒着侯府的一切。

长安城中,同样一夜未眠的还有好几处,不过他们的目的自然各不相同。在这个夏日夜里,临近绿柳巷的那片平民聚居地,着火了。

长安府衙的人加上巡武卫兵马全部出动救火,然而无济于事,大火烧了一夜,两条街都烧成了堆积着瓦砾灰烬的平地,死伤者自然也不在少数。

这把火是有人故意放的,很多人都曾经亲眼目睹。哭诉喊冤的人簇拥在街旁,等待着有人给他们做主。可是在把情况汇总以后,新任的长安令大人和巡武卫将军交换了意见,各自命令手下,在清点完损失和伤亡人数后,可以回去休息了。

有人看到,总捕头云猛向长安令大人神情激动地禀报着什么,好像说是请求去抓捕凶手,却被狠狠的训斥了一顿,让他约束好手下,不要轻举妄动。

云猛还待要说时,身后的主薄姚尚走过来拉住了他的衣袖,对他摇了摇头,示意他别再争执了。

天还未亮,火堆上的余火未灭,时隐时现。有两匹马从旁边绕过,稍微停留观察了一会儿,然后飞驰向西城门儿而去了。

经过元召的全力抢救,终于保住了小冰儿的性命。黎明时分,少女从昏迷中慢慢醒来,房间里有调暗了的昏黄光芒,晨曦已经出现在东方。她虚弱的睁开眼睛时,那个熟悉的身影,就坐在旁边,在安静地守着她。

看着那张在闭目养神的脸,她没有发出一点动静,虽然口中渴的厉害,但她强迫自己忍耐着。感觉到身上包扎好的伤口处发出的疼痛,她知道他一定一夜没睡。

师父看着自己守了一夜哦……。想到这一点,小冰儿心头一阵甜蜜,差点儿要了她性命的伤处,似乎也没有那么疼了。

“醒了?呵呵,先别乱动啊,小心挣开了伤口,刚给你敷了药呢!”

似乎知道她会口渴,元召手中早已端着一杯温水,坐在她身边,小心扶起她的头,揽在自己的怀中,一口一口的喂她喝下去。

灯火朦胧暗淡,此刻如此温馨,这样的爱护在少女短暂的生命里还是第一次。小冰儿慢慢转过头去,从来很少哭过的她,有泪珠晶莹滑落,打湿了枕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