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无缺剑 男儿胆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388 字 2024-04-21

阴沉的天空下,暮色降临得格外早。荀羽把绑住右臂伤口的绷带又紧了紧,转过头来时,就看到了那个带给他们希望的人。

这个名叫崔弘的年轻人,就是前天夜里带来救兵消息的人。荀羽看着他的背影,莫名觉得这个人与他们很不同,虽然具体说不上来哪里不一样,但就是觉得他身上有一种特殊的英气。

“昨天大战过后,诸事繁多,还没有多谢你的救命之恩!呵呵,崔兄弟,虽然说大恩不言谢,但某家早已铭记心中!”

昨天的双方大战还是很激烈的。有好几次,那些不怕死的真番人已经突破了山口的险隘,几乎就要全部涌了过来。荀羽亲身上阵冲杀,却被好几个对方猛士围在当中,脱身不得。就在他右臂被刀砍中,即将丧命的时候,是眼前的崔弘救下了他。

毫不夸张地说,即使到现在回想起来,荀羽还是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那一幕。因为从这个年轻人拔出背在身后的那宽厚宝剑纵身跃起,直到在自己身边缠斗的那五六个人同时倒地,荀羽并没有看清楚那把璀璨夺目的宝剑到底是使出了怎样的招式。

“无须说谢的。都是为国出力,同为大汉子民,在这敌国土地上,自然应该同仇敌忾。”

崔弘淡淡的笑了笑,他的气质这几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一举一动之间已经颇具几分师父的风采。

“兄弟,你的这把剑可真是厉害啊!破敌摧锋如此凌厉,应该是一把名剑吧?”

“是的,这把剑的名字叫做无缺,确实是春秋名剑,乃是恩师所赐。”

“这样啊……那么,请问尊师名讳是……?”

“我师父就是名震天下的长乐侯元召了!哦,忘了和你说,这次正是他亲自领兵前来相救你们的。”

背负春秋名剑的崔弘抬头望向远处的山峦起伏,神色间带着无比的骄傲。

甘云岭的名称由来,已不可考,虽然被真番当地人称之为岭,其实它的地形十分险要,深沟峻岭密林陡坡。也正是因为利用了这些险峻环境,一支汉军的残部才得以在这儿负隅顽抗到现在。

在附近民众的眼中,逃亡到这儿的这支汉军,全部被歼灭也就是早晚的事儿。总共有三万多真番军队包围了这片山区,封锁了全部的进出通道,到现在已经将近一个月时间了。

领兵的将军们之所以没有展开大规模的攻势,把这些汉人全部消灭掉,是因为在刚开始的时候,接到卫王传达的命令,为了尽量减少真番士卒的伤亡,不必急着发动进攻,围而不打慢慢的困死他们,却是一条最简单的办法。

对于来自王险城的这道命令,几个将军在传达的时候,自然是大力宣传了卫王的仁德,这么体恤将士,果然是一位好王上。能减少在战斗中死去的风险,对于普通士兵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至于要在这里耗上一段时日围困汉军这样的事,对他们来说简直算不了什么。真番勇士们都是真正的好猎手,在冰天雪地里耐心的等待猎物入围是经常做的事,早就习以为常。

这个冬天虽然还没有特别寒冷,但常年生活在此的真番人很清楚季节的无常。也许明天大雪就会降临,到时候不用他们费一刀一箭的力气,没有物资来源的汉军,如果不投降,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并不是他们的盲目乐观,而是最真实的现实。这个三面临海一面陆地的国家,每年冬天总会有一段最寒冷的日子,那是真正的严寒,在野外冻死人是司空见惯的事。

不过,就在两天前,随着朝中大将军金太中的率部到来,也带来了卫王的最新命令。计划有变,为了配合匈奴单于对汉朝发动的最新攻势,他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掉出现在真番国土上的所有汉人。

金太中作为真番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不惜亲临甘云岭下督战,足以看出卫王对此事的重视。因此接到指令后,几位统兵将领不敢怠慢,组织人马,在昨天对甘云岭上的汉军发动了一次进攻。不过有些可惜的是,因为仓促之间准备的不够充分,并没有能够一举攻上去消灭他们,而且因为被困者的拼死抵抗,倒是伤亡了不少真番士卒。

金太中自然是心情极为不爽。他接到卫王指派,从王险城直驱到这儿来,以为一鼓作气就会彻底解决这部残军的,没想到对方竟然这么顽固,不仅不投降,反而都像是拼了命一般,一战之后损失十分惨烈。

事到如今,金太中也顾不得顾及士兵的性命了,卫王给他的期限是三天,三天之内必须消灭干净,然后会命令他为统兵大将军,出兵北上攻略辽东,与匈奴人一起协同作战。这么一个令人激动的场景就摆在他的面前,金太中不想错过。

因此,就在今天,他下达了严厉地将令,命令围困甘云岭所有真番军队,今天一天的时间加紧准备,明天一早全力攻打,务必在卫王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歼灭汉军的任务。有敢贻误战机者,杀无赦!

面对着杀气腾腾的这位暴烈将军,所有的军中将校们都紧张地忙碌起来,这是事关自己性命的事,一点儿都马虎不得。全军整军备战,甘云岭下一片肃杀。

寒冷的风穿过山岗,把山下的铁血气息带到了甘云岭上。在汉军的层层警戒线之中,曾经的左将军荀羽,钻出那个临时作为指挥场所的山洞,抬头看了看逐渐模糊起来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