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轻策马 奏凯歌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458 字 2024-04-21

以崔明贞为首的所有投降贵族家中的主要人物,今天都在这里,他们要随着汉军将士们一起迎接他们的将军,那个虽然没有在昨夜亲自率领着大军进城,却依然注定是今天主角的人。

大浪淘沙,无情流逝!在这个家族兴衰荣辱的最关键时刻,哪一个人不需要眼明手快呢!他们这些贵族家中的消息来源自然极为灵通,黑白江湖各自都有暗中的渠道。昨夜无论是在城中各处发生的事,还是百里之外云头山上发生的巨变,在天色刚刚破晓的时候,就已经传到了每个家族主要人物的耳朵中。

震撼、惊惧、庆幸、忐忑难安、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各种情绪充斥在每个人的心头。他们已经不知道怎样形容那个从来有见过面的汉朝征东将军了。不过,在每个人的心中,元召已经是一个魔神般的存在,这是难以否认的事实。

带着这样的情绪,他们都站在这里,景阳宫正门,和那些骄傲的汉军将士们一起,等待着他们的大将军到来。

虽然早就听人说过,汉朝的尚书令、大司马、征东大将军、长乐侯元召很年轻,但此刻真正见到这个人本来面目,这些贵族们还是都大吃了一惊。如果不是看到黑鹰军将士们一起向那跳下马来的少年行礼,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这个面相温和笑眯眯的少年,就是刚刚作下泼天功业的那个人!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崔明贞一边暗自赞叹着,一边领着人跟随着躬身致意。走过来的元召对公孙戎奴四将满意的嘉奖了几句,然后早已伸手扶住了行礼的前国相大人,满脸笑容。

“崔相无需多礼!这次能够这么顺利地拿下王险城,免去刀兵之祸,减少无数黎民涂炭,你们众人出力甚多,功莫大焉!这一点,我早已记在心中,待到凯旋奏章抵达皇帝陛下眼前时,上面必定会有你们重重一笔的。呵呵!”

闻听此言,崔明贞等人大喜过望。他们不惜背负骂名做出这等背叛之事,所求的不就是这个吗!

“多谢多谢!微末之功,实在是不值得什么。即便没有我们这些人,以大将军的兵威,破城擒王,也不过是指日可待矣!”

彼此客套,气氛融洽。见元召的态度如此和蔼可亲,所有人都彻底放下心来。连忙如众星拱月一般,就要把他迎进景阳宫中去看看取得的胜利果实。元召却微笑着摆了摆手,制止了他们的热情。

“不用着急,且稍待片刻。我已经派人去江面楼船上恭迎大汉太子殿下,且等他来到后,亲自主持这平灭藩国的大局吧!呵呵!”

崔明贞等人心中更是震惊,原来此次东征,大汉太子也来了!作战时却没有听到一点儿风声,现在胜利的果实已经只待接手,元召却要把这个机会让给太子……此人不仅武功征伐无敌,人情政道竟然也如此娴熟练达!他日成就简直无法想象啊……。

东边的朝阳又开始升起的时候,王险城终于渐渐恢复了平静。经过了一夜的战火与骚乱,这座王城发生了巨变。

清晨的红日放射出万缕霞光,映射到飘扬在城头上的旗帜,有大着胆子偷偷出门的城中居民惊讶地看到,卫王的王旗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几面威武的龙旗。

刺绣在旗帜上的云龙麟爪激扬,振势欲飞,被清晨的风吹得猎猎作响。这是大汉的旗帜!从长安而来,飘扬在这王城之上,代表着对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的征服。

大汉龙旗下的汉军健儿,全身铠甲、战盔,披挂得十分整齐。虽然几乎一夜未曾合眼,但每一个人脸上都神采飞扬,没有一丝的疲倦。这便是胜利者的风采,在这样的时刻,即便是几天几夜不睡觉,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经过连续的清剿,城内的顽固抵抗势力不是被消灭就是已经狼狈逃窜,各处重要地点、王宫、库府、武库等地方,也已经派重兵看守,严防不恻。

已经算是取得彻底胜利,这样的认知,现在就连每一个普通的汉军士卒都已经清清楚楚。以不到一万兵马而渡海平定一个国家,而自身仅仅付出几百人的伤亡,这样的战绩,认真说起来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难怪每一个汉军将士的脸上都泛着光彩,以后不管到了什么时候说起来,曾经在元召指挥下平定辽东这样的荣誉,也足以在人前夸耀的了。

不过现在他们的高兴也只是为了战胜而高兴罢了,等到稍后些时候,在他们每一个人都分到超出他们想象的巨额犒赏时,那时候的感觉,恐怕会兴奋的要眩晕!

戍守景阳宫的自然是黑鹰军将士,他们昨夜已经对里里外外都进行了彻底的清理。被俘虏的卫王和他的后宫嫔妃们被特别看押了起来,连同几个重要的大臣,都被严密对待。等待他们的也许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远离故国,被押赴长安,献俘于未央宫阙前,等待大汉皇帝陛下裁决他们的命运。

这些将来的事,自然用不着黑鹰军将士们操心,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牢牢的看护好他们,保证不出现一点儿意外。因此,遵照命令,宫内宫外的警卫,都做得非常严格。

王险城全城陷落,景阳宫已经被汉军接管,卫王成了阶下囚!这令人震撼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到了城中每一个人的耳朵中,在这一个清晨的时间里,已经尽人皆知,然后又飞出王险城,传播向四面八方。

卫氏统治这片土地长达百年之久,养兵自重,不施仁义,只知道横征暴敛,寡恩无德,从来没有收获到真正的民心。因此在一夜之间倒台后,城内民众虽然还没有出现奔走相庆的局面,但相互间窃窃私语时脸上流露出来的喜悦,却是掩饰不住的。

许多人悄悄走出家门,观望之后,见那些在四处街口警戒的汉朝军队,并不像是有多么凶神恶煞的样子,反而纪律严明,态度和蔼,心中都有些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