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心昭日月 赢得华夏长安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533 字 2024-04-21

“朕从来没有想到,在这个节气里,还能吃到这么新鲜的各种蔬菜。而且滋味又是如此不同……呵呵!元召这家伙,到底还有些什么本事没有使出来呢?”

“陛下,您这几餐都是胃口大开。臣妾看在眼里,心中倒是欣慰的紧。国事繁重,陛下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呢。太子啊,那会儿回来说了,他已经带着宫中内侍们去长乐侯府详细的学习过。等到不久之后,在博望苑那边的大块空地上,也可以建几个暖棚,把这些陛下喜欢吃的蔬菜果品,也都按照元召所教的方法种植上一些。到时候就能够随时采摘,臣妾愿意亲自下厨,为陛下烹制新鲜的菜品,也就随时能吃的到了。”

这是建章宫,只有皇帝和皇后二人的私宴,除了伺候的宫人,并没有外人在场。一张并不大的桌案上,摆满了各种五颜六色的精致菜肴,气氛融合,笑语盈盈。

这些做菜的果蔬,自然都是来自元召府上。自从上一次在大朝会上,元召当殿显摆出那一大竹篮的大棚蔬菜后,他的府上就遭了殃。

原因就是,皇帝命令他把那些看上去就很诱人的东西做菜试吃之后,马上就当场命令太子刘琚,带领着大批的侍卫宫人,跟着元召回府大量采摘去。有多少给朕弄回多少来!

于是,兴奋的太子为了孝敬父皇,就召集了一百个人几辆马车,把长乐侯府后院洗劫了一遍。

“如此甚好!皇后可以亲自去盯着这件事嘛,好好的侍弄。等到条件成熟了,可以把这种植技术推广到天下郡县和民间,让朕的所有子民们也都品尝到这世间少有的滋味,也算是一件功德。到时候这功劳嘛,就记在皇后头上好了!哈哈!”

卫皇后离席盈盈下拜:“谢陛下恩德!陛下一食一饭之间,也顾念天下苍生不忘。如此仁德,诚然是所有臣民之福,更是我大汉社稷之幸啊!臣妾在此谨代为恭谢!”

“哈哈哈!子夫不必如此。你我本是一体,何须谦逊。这些年来,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母仪天下,润泽苍生,这其中本来就有你的一份责任嘛!多做一点儿,臣民们自然会记得你的恩德……。”

他们两人在这里言谈融洽,却根本就没有提及,这功劳好像应该算是某位年轻侯爷的吧?这一点,好像已经被他们自动忽略了。或者是说,皇帝和皇后早就心安理得的算做了自己的发明!本来也是啊,辛辛苦苦养大的长公主就要屈尊下嫁给他了,从他那儿就算是拿再多的东西,好像也不算是什么事儿啊?

“陛下,既然外界的非议已经消除,那么……素汐的亲事应该定在几时呢?”

卫皇后满脸期待,终于问出了长久以来她最关心的问题。

元召并没有染指赢来的钱财,虽然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在他的眼中,这些身外之物轻若鸿毛。跟他阐述的那些创新道理和商略天下的宏伟目标相比,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他不在意,可是有人在意啊!随后的时间里,眼睁睁的看着几乎令自己穷家荡产的一车车金银珠宝被从府中拉走,那些大臣们如同输掉的赌徒一般,血红着眼睛咬牙切齿,心中对元召恨不得生吞活剥。不过却无可奈何,因为奉命行事的是羽林军,而且这些财物运往的目的地,不是元召的府邸,更不是太子居处,而是国家库府。

元召既然把自己应得的赌注全部贡献了出来,太子就更不会私自截留一铢钱了。因此,胜利者掠取的毫不客气理直气壮。掌管库府的太中大夫郑当时一五一十的登记造册后,向皇帝陛下禀报完毕,不由得大为感叹,只是这笔收入,就足以支撑起西征大军的大部分预算支出了。

而这一切的功劳,全部都记在了长乐侯元召和太子两个人的名下。当根据皇帝的授意而据此流传天下时,所有听到的人无论官商士民,便尽皆人人赞叹。上有太子贤德,下有臣子尽力,当今天子可谓有识人之明也!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刻的元召,还并不知道皇帝将会利用一些事大做文章。长安春雨中,润湿如酥,他独自回府,脚下的朱雀大街依然如故,不过从此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也许就会与从前不同。

“农商并举,促进百业发展。”这,就是元召心目中大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要奉行的一条治国之策。

历经了高祖、惠帝、文帝和景帝四世至今,百年的休养生息,尤其是最近十年的飞速发展,天下郡县城市中已经是十分繁荣。

这种繁荣程度,由长安可见一斑。此时大汉国都长安城里,共有九个正方形的“市”,四周筑有围墙,市门东西相对,市内有隧,隧中央相交如十字形,两旁夹以陈列商品的商铺,商铺皆分列成行,井然有序。

各种商贾经营的品种不仅有地方特产,也有高级丝织品、毛皮织品、精美漆器等,还有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货物,琳琅满目,货摊上的衣饰华美有的甚至超过王侯贵族家所用。

等到将来……巍巍九州,天下中心!万国来朝,华夏长安!

这一令人心情激荡的目标,一定要在自己的手上完成。而且一定要比那些英烈前辈们做得更好,完成的更彻底。元召感受到背后那些普通人眼中的期望和注目,脚步虽然凝重,却无比坚定。

发生在这个春天普通日子里的朝会事件,就这样被记入了史册。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志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普通芸芸众生当然还不会意识到,因为一个人开始在天下弈局上执子落棋,大汉气运会发生怎样意想不到的改变。他们最喜欢听的,只是那些精彩的故事。比如在随后逐渐传播到天下人耳朵里的传奇中,那位年轻侯爷的故事,就足够精彩了。

元召全身而退,安然无恙,他的神奇手段和巨大名声从此更加广为人知。而他的对手们则下场狼狈。其中挑动此次事件的三个领头者都是被从含元殿抬了出来。大汉廷尉身亡,大宗正气到病,而御史大夫大人,据说是被饿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