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清眸淡漠 细把岁月雕琢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318 字 2024-04-21

“元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啊!呵呵!”

“此乃朝堂议政,不是谈论那些虚无缥缈之事的地方。有话就说,不必虚套。”

元召一副公事公办的冷淡样子,对夏侯元婴的客套话一点儿都不感冒。这位修道之人见他如此,脸上终于也有点挂不住了。想他夏侯元婴在龙虎山一带也是万人追捧的活神仙,岂容如此懈怠!遂正了正脸色,收起笑容。

“那好吧,我就直说了。据我观察,元侯虽然通晓时务,却并不懂得天机!听你话中的意思,想要去做的那些事,已经算得上是逆天而行,如此,非但不是百姓之福,恐怕会招致更严重的灾祸!”

夏侯元婴的话带了锋芒,他自以为修道炼气,通晓天地之变,连当今天子都慕名以礼相请,区区的凡夫俗子,就算名头再大,那又算的了什么呢!

听到这老道出言不逊,含元殿上许多人的心中都极为不满。元召从昨天赶回长安,一直在街头调度安排,忙碌到现在又匆匆的来这儿奏事,可以说片刻都没来得及休息。司马相如、终军、东方朔以及破格来殿上听政的长安令李蕴诸人几乎已经是有些愤怒了。不过没等到他们出来声援,却听到元召笑了起来。

“呵呵!你这老头儿,自以为活了这么大年纪,就参透了天地大道?真是笑话!我现在没有时间和你胡扯,到有空闲的时候,再好好的领教你那一套吧!”

元召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态,根本就不想和他争论。不料,他轻蔑的态度令夏侯元婴勃然变色。他不再理会元召,转过身来面对御座躬身。

“陛下,实不相瞒,前一段时间,我在龙虎山夜观天象,见有阴晦之气遮蔽云斗,隐约可以推测出,近期会有灾难发生,所以才没有推辞陛下的召见,星夜来到长安,就是想要看看能不能凭自己的能力祈攘天地,替关中百姓躲过这次灾难。谁知道……唉!天意难测,终究还是不能幸免!不过,我敢断定,这次发生在关中地区的地震,应该和前一段时间朝堂上有人擅自更改祖制,口出狂言不敬天地法则有关。陛下,今日之难,遍地哀鸿,难道还不足以证明这一切吗?”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所有在场的文武百官都面面相觑,这、这是又要搞事情啊!

元召冷冷地看着夏侯元婴的背影,来者不善啊!这老家伙虽然须发皆白,不过看其精气神儿,一定有着高深的修为。他一时间胸中斗气大胜,很想跳过去打的这厮满地找牙,让你再装出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难道不是你们修道之人的老祖宗说的吗?那老子李聃蔑视天地,不畏鬼神,才是真正的通晓了无上大道!你们这些借此装神弄鬼的徒子徒孙,不过是欺世盗名罢了!哼!”

世间到底怎样的施政方式才是最好的呢?自从决定要跻身朝堂开始,元召曾经仔细的考虑过这个问题。

千秋百代,四海八荒,天下没有万灵的药。胡乱地套用哪一个时代的经验,都绝不是一件明智的事。

历史的大走向趋势虽然还未曾改变,但很多细节处,却都已经因为他的到来而变得面目全非。无数人的命运,也如同这绵绵不绝雨幕中浇灌过的万物一样,已经在料峭春寒中,接受了天地无声的馈赠。

既然参与其中,那就把事情尽量地做好,这是元召一贯的信条。心中有无数想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愿望,现在既然还没有办法实现,也不必对别人诉说。不过,利用好每一个机会,向某些目标靠近,这是他一直在做的事。

一场灾难,也许可以毁灭很多人的家园和生命。但同时,也能激励起更加振奋人心的勇气和力量。

长安的雨夜中,有很多人曾经有幸在朱雀街头的那座临时帐篷里,听到过元召说出的一番话。这也是他第一次公开自己对个人、家、国之间关系的看法。这些话,在许多人的心头留下过非常深刻的印象。当很多年以后,家国概念成为一种普世看法的时候,再翻阅史料读到被太史令郑重记载下来的这几句话,仍旧是那么让人感到振聋发聩憾动心头。

而元召正式的提出奏请皇帝陛下亲自下旨意,以朝廷的名义,拨出专款,请长安及各郡县详细的统计好家园毁坏者的受灾情况,由国家予以补偿的奏议,是在第二天的紧急朝会上。

突然发生了这么大的灾难,灾情也大略已经弄明白,召集大臣们商议一下后续的事是必须的。不过,能来上朝的人不是很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丞相公孙弘和几位上了年纪的老臣受了惊吓,需要在家好好的休养。还有几个受伤的,也没法前来。皇帝刘彻这次宽宏大量,不仅不责怪,反而一一派人前去宽慰了一番,充分表现出了一位帝王的胸襟。

令大臣们有些意外的是,今天在皇帝身边不远处侍立的除了近臣常侍、诸郎中之外,多了一个身穿青布长袍的修道之人。大多数人虽然都不认识,但想起近来的传闻,却都已经大多明白,这个看上去仙风道骨的修道者,应该就是那位很受皇帝看中的最新仙师夏侯元婴了。

虽然宫中供奉的仙师公然走上朝堂,非常不合规矩。但今天既然不是正式的朝会,再加上商谈的事情都比较紧急,这会儿也没有人顾得上去质疑皇帝。

御史大夫张汤的脸上擦破了一块皮,也不知道是被什么东西弄的。丞相大人既然没来,列在班首的自然应该是他。身为实际上的当朝次辅,很多大事应该由他替皇帝去施行。

不过,他今天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或者是说,即便他想站出来做些什么,有人也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因为,元召第一个出来奏事了。

张汤捏着鼻子闭目养神,强迫自己不去看元召的那副讨厌嘴脸。只不过,耳朵没办法堵上啊,元召那家伙所说的话还是清清楚楚的灌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