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早就看到他最痛恨的元召坐到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而且是在他的前面位置。虽然心中恨不得骤而杀之,不过在这样的关口上,还是以大局为重。太子想要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以监国的名义,正式确立自己的储君地位,这样的企图,当然是他们这些一直以来都另有别样心思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当朝御史大夫公然站起来质疑太子问政的合法性,而且言辞犀利,马上就让含元殿上的气氛紧张起来。太子刘琚深吸了一口气,平静的回答他。
“父皇需要安心静养……因为事发突然,为了不打扰他的病情好转,不管于公于私,在这样的情况下,为父皇和君王分忧,正是琚之责任也!”
他的这句回答有些巧妙,既回避了关于是否得到皇帝亲自授权的问题,又表达了自己不避嫌疑勇于承担责任的决心。有许多人都在暗中点头。太子实际上就是一国的储君,在紧急情况下,当然有义务主动承担起这种责任。
然而,早就有过另一番策划的御史大夫和与他志同道合的势力集团,岂能如此就轻易的默认太子主持朝政的合法性呢!随着张汤的起头,有几十位重要的大臣都纷纷站起来,发出了自己的质疑。
“吾大汉历来皆有先例……既然没有皇帝陛下的旨意,就算是太子,也不能随随便便的僭越本分啊!所谓名分,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世间事,重要无过于此者!”
“是啊!韦大人所言极是。想吾刘皇汉室,天子健在的情况下,太子岂能如此而为……这、这简直有违孝道嘛!如果传扬出去,好说不好听,令天下百姓如何看待呢?此事不可不慎啊!”
“臣附议御史大夫和廷尉之言……!”
“臣等也附议……此事不能儿戏啊!”
乱七八糟,吵吵嚷嚷。太子刘琚站在那里,脸上有些挂不住。他没想到,有人竟然如此露骨,会当着他的面让他下不来台。他咬了咬嘴唇,感觉到握紧的双手满是汗水。
“那依你们说……想怎么办才好?”
以张汤为首,三十多位朝廷大臣一起站直了身子。神情激愤图穷匕现,终于说出来早就想要的目的。
“陛下既然身体有恙,臣等恭请皇太后临朝听政,仿窦太后故事……!”
进入未央宫等待着朝会时间到来的很多人,都有所注意到大汉廷尉韦吉脸上有些青肿,虽然心中感觉到有些奇怪,但看到此人脸上的凶狠表情,就无人去自讨没趣的问一个详细了。
御史大夫张汤也察觉到了异常。他皱起眉头低声询问时,韦吉咬牙切齿满脸恨意的把昨天在廷尉府发生的事诉说一遍。张汤既惊且怒,他虽然早就见识过元召的胆大包天,但没想到他越来越猖獗了。竟然为了救一个人,把大汉廷尉府打了个稀巴烂,堂堂的廷尉大人被揍得鼻青脸肿,简直无法无天,不成体统!
怒火填膺的张汤,抬眼看着就在自己身边坐着的丞相大人,不屑一顾的撇了撇嘴,脱口而出的话中带着一些明显的嘲讽之意。
“公孙丞相,刚才韦吉廷尉所说的话,可曾听到啊?难道就不想对于这件事说点儿什么吗?”
张汤心中不爽公孙弘不是一天两天了。对于这位只知道应命而行从来没有自己主见的大汉丞相,他是一刻也不想忍耐了。三公之首的那个位置,早就应该轮到勇于担当的人来坐,比如他张汤。尸位素餐的老家伙早就该滚蛋,占着茅坑不拉屎算怎么回事啊!
同殿称臣多年,彼此之间的脾气早已经摸的一清二楚。按照平日里的习惯来说,无论他说出怎么带着棱角的话来,丞相公孙弘最多的表现都是一笑置之,模棱两可。他从来不会与人在朝堂上言语交锋的。
然而,今天却大大的不同。张汤傲慢的眼神瞥过公孙弘的脸上时,蓦然一惊,像是发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意外一般,他心中狐疑的又看了一眼,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丞相大人今天的神情,庄严肃穆带着凛然不可侵犯之意。简直就像是一把埋藏多年的宝刀,忽然现刃开光,隐隐透出杀机!
这是什么情况?!张汤这只修炼多年的老狐狸,从丞相公孙弘的眼神中察觉到一种不祥之兆。难道今天的含元殿上,会有什么超出意外的事情发生?张汤伸长了脖子,四周左右重新扫视一遍,却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这让他的心中又稍微安定下来,暗想可能是自己因为“大战”来临,有些过于精神紧张了。
果然,随后公孙弘回答他的问话,让他彻底放下心来。
“廷尉府……又发生了什么事啊?张公啊,实不相瞒,老朽近来老眼昏花,不仅精力不济,而且身体感觉到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大汉丞相这个位置,早就该让年富力强的人来干了。呵呵!”
丞相公孙弘安安稳稳的坐着,依然是那个老神在在的模样,全身都是烟火气。张汤暗自笑了起来,他确信自己刚才看花了眼,那些偶尔闪烁的锋芒都是错觉而已。
“丞相不要说这样的话嘛。皇帝陛下对你还是很倚重的……哈哈哈!”
张汤一边嘴里打着哈哈,一边在心中暗骂公孙弘老匹夫,知道自己腐朽昏庸,还在这里说这些废话,真是令人厌烦至极矣!
今天朝会前的等待时间,似乎格外的漫长。各怀心事的诸位大臣们正在百无聊赖之际,宫殿深处终于有了响动。窃窃私语声安静下来,大家抬头去看时,有些意外,首先出现在殿前的竟然是一队身穿绣衣服饰的带刀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