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太子造反消息后的皇帝,一怒之下发出了好几道命令。派宫中飞骑去传令北军大营发兵,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几乎是与此同时,羽林军接到指令,封锁未央宫,禁止所有人出入。绣衣卫负责监督,严密警戒,防止在宫中发生异常。
身负宫中喻令的侍卫们早已经去分头通知在城中的朝廷大臣们,明日五更早朝,皇帝陛下将亲自主持,所有人不得缺席。
这是时隔许久之后,因病休养的皇帝对外发出的第一道召令。听到城中纷扰的许多大臣们在忐忑不安中,终于听到皇帝声音的时候,都已经感觉到明日的大朝会必将至关重要。是福是祸,难以预测啊!
太子起兵作乱的传言早已经全城尽知。在没有得知真相之前,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但毕竟是怀疑者居多。太子仁孝宽厚的名声朝野皆知,突然说他造反,难以服众。不过,当皇帝的明确意志传达出来之后,这个夜晚,大多数人都将夙夜难眠。何去何从,这次的选择异常艰难!
而太子殿下现在怎么样了呢?他究竟身在何处?在许许多多人焦急的等待中,却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消息。只知道朱雀门外一场激战之后,太子在侍卫的保护下落荒而逃。长安的黑夜中,不见人影,只闻杀声。
接到命令的长安府衙和九门兵马也终于全部出动了。在宫中太监和绣衣卫的全力督促下,连夜展开了全城大搜索。太子东宫博望苑,已经在第一时间被包围起来,里面的所有人都被严密的看管,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而与太子有交往的所有城中府第,不管是任何身份也不管是多么尊贵,也都成为重点搜查和监督的对象。一时之间,鸡飞狗跳,乱象横生。
数千九门骑兵在长安街道上来去纵横,更有绣衣卫主使下的千百江湖人物提供线索和消息。有好几次,几乎就要捕捉到太子的踪迹,不过,最后还是让他成功地逃脱。
太子身边有一个极其厉害的人物保护,这已经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也正是依靠着此人保护,太子才能躲过长安城中的天罗地网,至今没有人能够抓到。不过,据说是那人早就受伤极重,强弩之末,难以持久,已经不足为惧。
时近午夜,一向嚣张的九门骑兵终于又一次发现了可疑踪影。前方刀光闪过,正有几个绣衣卫和江湖高手死于非命,随后有马蹄声隐没在不远处。转过街角的骑兵校尉急声喝令,几百刀弩齐全的九门骑兵纵马追赶,紧紧的咬住不放。黑暗之中,弩箭横飞,也不知道射中了没有。
前方几十丈之外,一匹疲惫的马上,浑身带伤的朴永烈一边纵马奔驰,一边把玄刀用布条紧紧的缠在手掌中。带着太子穿越半座城的逃亡拼杀,一路经受围追堵截,为了保护好太子毫发无伤,他不惜血染白衣,身上已经是伤痕累累,浑身的气力几乎消亡殆尽。城内所有可以去暂时躲避的地方,都已经被重兵包围。现在唯一的办法,也许只有拼着最后一口气杀出西城永安门去长乐塬,才能有一线生机!
“太子殿下,前面就是永安门……放心,只要能冲出去就安全了!”
迎面风生,杀气凌人。火光中,千骑兵马刀锋阵列,血衣少年深吸一口气。纵然拼得一死,亦不负师父所托!杀!
距离长安城北门三十里,就是北军大营所在地。军事重地,戒备森严。大营之内,全副戎甲在身的伏寿候董宴,此刻的心情很是激动。
作为皇帝特使来到北军大营的这位宫廷宠臣,本来就生了一副阴柔女子模样,面目俊美。坊间传言他与当今天子有断袖之癖,却并不是空穴来风无稽之谈。
说起来很奇怪,汉朝的几位皇帝好像都有这样的嗜好。汉高祖有审时其、籍儒,孝惠皇帝有闳孺,文皇帝有邓通,汉景帝有郎中令周仁……等等,不一而足。
老刘家的这个“优良传统”到了当今天子刘彻这里,更是被发扬光大。在宫廷之中先后因为以柔媚侍上而被赐以富贵甚至封侯拜爵者,大有人在。
虽然传说中的名声并不好听,但在荣华富贵面前,想要走这条捷径而得到圣宠的人趋之若鹜。只不过,能够如董宴这般年纪轻轻便成为朝野瞩目的人物,除了自己的本事之外,更需要莫大的机缘。
大军营地的气势果然与别处不同。风吹大旗猎猎作响,甲光生寒金鼓隐约,无形当中就平添了一股肃杀之气。人生天地间,手掌将军印,年少万兜鍪!虎贲貔貅,令行禁止,男儿正当如是也!
伏寿候董宴束甲披风装扮起来,果然是世间第一流人物。既然掌了兵权,就要杀人立威,方能服众,这既是惯例,又是规矩。就在刚才,北军大营军中司马,刚刚被砍了脑袋,成了第一个倒霉蛋。
命令杀人之后的董宴在侍卫和心腹幕僚的簇拥中,冷峻的目光重新扫视了一遍中军大帐里所有站立的将军校尉们一眼,出口的话语虽然仍旧显得有些阴柔,但其中包含的杀气已经令人不敢再小觑半分。
“那么,诸位……现在还有可质疑的吗?”
大帐之内鸦雀无声,唯有燃烧的火把发出噼啪之音。有人偷偷的用目光撇了一眼供奉在军案上的那把天子剑,又低下头来。这位爷下手可够狠的,军中司马只不过对他刚刚发布的连夜整兵出营命令提出疑问,就被喝令斩首。血淋淋的首级就呈现在众人面前,谁还敢再多说一句呢?
“刘洵将军,你意下如何?”
董宴把目光转向与他面对而立的北军大营主将,淡淡的问了一句,语气中却并没有多少客气。
北军大营现任主将军刘洵,也是皇氏宗亲。自从不久之前李璇玑在终南山上林苑被霍去病杀死后,他便被暂时委任统领这三万兵马,屏障长安。
刘洵其实心中有一万个不愿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由自己去率兵参与长安乱局。多少年前,诸吕之乱时,他的祖上刘辟疆就曾经领兵负责清除宫禁。这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差事,搏取天大的富贵和遭受灭顶之灾,只不过相隔一线。而过河拆桥,成为替罪羊,更是司空见惯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