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含元殿中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243 字 2024-04-21

不过这样的命令,皇帝始终没有出口。想要对军中老将治罪,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没有确凿的大罪证据,抓人容易,一旦激荡起军心混乱,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看到二三十大臣对窦婴和李广形成合围之势,司马相如、终军、东方朔诸人也终于按耐不住,站起身来,加以声援。一时之间,含元殿变成了菜市场,吵吵嚷嚷不可抑制。

“都给朕住口!殿前侍卫何在?去!再有敢当殿喧哗者,不必容情,乱棍打出去!”

皇帝刘彻终于忍不住了。大怒之余却有些疑惑,自己不过短短月余不亲自问政,怎么感觉这个朝堂变了样子?这不是他熟悉的朝堂,也不是他熟悉的大臣们。

天子发怒,非同小可。吵闹的局面瞬间安静下来,双方阵营明显,各自回到自己座位,怒目而视,互不相让。

“诸卿,你们不必再争论了。就算是先前宫中的蛊惑之事不提,可是太子起兵攻入朱雀门是确凿无疑的吧?不管他是想要达成什么目的,这已是不赦之罪!更何况,他竟然敢勾结边军,无朝廷调令擅自入长安……其心可诛矣!你们当中的许多人可能心有不服吧?朕只问你们一句,太子如果觉得冤枉,他为什么不亲自来朕的面前辩解呢?是不能来?还是不敢来?哼!”

以司马相如为首的诸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都默然叹了口气。皇帝说出这样的诛心之语,想要有理有据的反驳,却是有些难度。遇到危急,太子不向自己的父皇辩解,反而逃出长安城去依仗外臣的力量,若说是没有什么不臣之心,确实令人难以信服。

见众人无法辩驳,魏其候窦婴暗中咬了咬牙。今日为了帮助元召和太子申辩,他本来就存了不惜一死的决心。正要再次挺身而出犯言直谏,却忽然听到宫门之外有响亮的声音传入大殿之中。

“陛下!臣元召和太子求见,请求入殿!”

微风不起,宫阙巍峨,厚重的红墙阻隔了贵胄与凡尘。虽然隔得很远,但自朱雀门一直到含元殿中的所有人,都把这句话听的清清楚楚,无数目光汇集处,尽皆心中震惊。

有宫中太监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向皇帝禀报了刚刚得到的侍卫来报。皇帝刘彻的神色明显放松下来,似乎他一直企盼的结果终于如其所愿。

“让他们进来吧!朕倒要听听,他们会说些什么……。”

史书记载中,当廷面诤撞柱而亡的人,被称为孤烈之臣。皇帝刘彻当然不会希望看到在自己的朝堂上出现这样的人物。因为,从来只有昏庸的君王,才有孤臣血染当廷。他刘彻可是自诩为圣主,想要功过三皇德配五帝的。

魏其候窦婴首先站出来为太子申辩,言辞激烈,不惜以死相迫。几番交锋之下,皇帝心中的怒气更甚。他不容分说,大声喝令殿前侍卫先把这个倔强的老家伙抓起来,免得他在这里纠缠不清。

用如此手段对待老臣,皇帝本来并不想这样做。不过今日的情况特殊,他可不想因为窦婴的阻挠而打乱自己的计划。

老头子被侍卫们推推搡搡往殿外去,他气得暴跳如雷大吼,说什么也不出去。皇帝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命令侍卫先把他押到一边,一会儿让他看个清楚也好,省得这帮老臣心中不服。

被窦婴这么一闹,皇帝的心神有些乱。他平静了一下,见下面的许多人在交头接耳,悄悄议论着什么。不由得用手重重拍了一下御案,冷冷的哼了一声。

“怎么?现在还有人想要说什么吗?哼!”

一片压抑的安静中,有人抬头看了一眼皇帝,见他满脸怒容。遂站起身来,整了整衣冠,昂扬而出。

“陛下,似魏其候这样的老臣,不仅不知道进退,反而咆哮朝堂肆意妄为。以腐朽之躯妄想干扰朝堂大计,真是不知其可也!陛下,臣身为大宗正,岂能视而不见?请陛下降旨,予以严办!”

站立在当庭的大宗正刘不识,轻蔑的看着在一边吹胡子瞪眼睛的窦婴,脸上故意露出挑衅的神情。掉牙的老虎不如猫!管你当年是如何的威风赫赫,现在鸟都不用鸟他啊!

皇亲宗室的影响力非同小可。他一站出来,马上有十几个大臣随声附和,纷纷声讨窦婴,以壮声势。

皇帝却不欲就此多事。虽然知道刘不识这是要帮着自己打击有不同意见者,但不必急在这一时。又看到窦婴一副挺身欲斗的样子,他摆了摆手,正要说话。不料刘不识等人的态度早已经惹怒了一人。挺直身板儿的老将越众而出,以手戟指大声怒喝。

“竖子!何为腐朽之躯?当年七国之乱逼迫长安,魏其候为大将军,会同条候周亚夫东西两路平灭叛乱,立下再造社稷之功。尔等当时身在何处?今日竟敢如此无礼!如果不是在天子面前,今日必饶不了你们!”

皇帝刘彻和众人闪目观看,白发老将非是别人,正是镇北侯李广也!老将虽老,威风不减当年。本来今日来上朝就憋着一肚子气,正愁找不到借口发泄呢。刘不识这些人的嚣张态度正是火上浇油,他哪里还忍得住。

见李广又跳了出来,皇帝的眼睛微眯了眯,却没有厉声喝止,反而垂下衣袖,不知道怀了什么心思,稳坐高处,作袖手旁观状。刘不识受到责骂,不仅没有发怒,反而嘴角泛起冷冷的笑意。他只看了一眼皇帝的态度,就已经心中明了。皇帝可不是息了怒火,而是要静观其变,看看有多少人会跳出来啊!哼哼!一会儿算总账的时候,有你们这些人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