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风云,历历在目。随着那些激烈的争斗一幕幕上演,目瞪口呆之余,他们潜在的野心也在慢慢的滋生成长。那个至高无上的权力宝座,既然有可能会凭着机会和实力得到,太子可以,自己为什么就不可以?!
看过长安几场大戏的兄弟二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底明明白白的看到了无尽的野心和深藏已久的仇恨。不错,就是仇恨!
他们的母妃,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死去,而且是因过被皇帝亲自赐死的。那时候他们虽然还小,但却清清楚楚记得,他们母亲临死时那绝望的眼神。这么多年过去,从来没有忘记过。
就算是后来分别被封为诸侯王,也没有消弭燕王和广陵王兄弟二人心中的恨意。那个冷酷无情的皇帝,不是他们的父皇,而是他们的仇人。
多年的等待和磨砺,终于等来了今天的机会。皇帝久病未愈,太子遇刺重伤,朝野宫中风云变幻,城里城外大军对峙……当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忽然来到眼前的时候,两个人无比庆幸,自己身逢其时!
“皇兄,今夜之事,如果真的能大功告成,明日你为天子,弟一定尽心竭力,帮你除去一切的威胁!”
身具扛鼎之力的广陵王刘厉,握住特制的长柄重刀,郑重的立下誓言。如果上马厮杀,他不惧任何将军。万人敌,何足道哉!
与皇帝刘彻性格中有几分相似的燕王,望着在庭院中聚集起来的二三百勇士,满怀信心地拍了拍刘厉的肩膀。这点力量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只要运筹得当,说不定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谁又能说的准呢?
“王弟,去放胆一搏吧,不必犹豫!成功是必然的……明日之后,大仇得报,这江山我必与你共享!”
两个人紧紧的握住手。精挑细选的死士们装备齐全,只待厮杀。风声大起,火把摇曳,他们一起远远地眺望着未央宫的方向,只要城外兵马发动,这里便立刻行动,杀入未央宫。一想到这大汉江山即将握于手中,激动的身体都抖动起来。
时近二更,长安城大多数人家都已经进入睡梦中。也许,无眠的除了野心家,还有为了这个国家殚精竭虑的人。
明月楼上,安排完明日大事之后的元召,正饮完一杯酒。忙碌了这些日子,总算暂告安稳一段落。今夜,他本来要好好的犒劳一下所有人的。
距离北军大营两万兵马驻扎处不远,就是黑鹰军临时大营了。长平侯卫青入城之后,这里便有以公孙戎奴等几位将军为首统领军务。
卫青临走的时候交代的很明白。他们的任务,严密监视北军动静,在长安城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绝对不允许放一兵一卒入城。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使命,也不能放松。漠北战役胜利后,被俘获的匈奴王庭最后的那些贵族王爷们总共近千人也在军中,这些人,是作为汉匈战争最后胜利的标志,准备献俘于未央宫前的。
与从前主动归降的大批匈奴人不同,这千余匈奴虽然身份不同,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只有战死意,从无投降心!虽然战败被俘,却依然桀骜不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卫青在与已经开始安抚草原民众的匈奴王子余丹简单商议过后,才决定把这些匈奴顽抗分子带回长安来。等待着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大汉王朝从来震服威远,都需要鲜血来祭奠。既然难以驯化,不妨借人头一用。
千余匈奴被单独关押在后军。也许几天之后,他们就将被押赴汉廷,开刀问斩于长安闹市。生命只剩下最后的日子,再也回不去辽阔的草原。至于那些纵马叱咤铁血杀戮复仇的奢望,更是想都不用想。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长安城外停留。传说中的大汉长安就在眼前,这当中的大多数人都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雄伟壮丽的城市。怪不得那些祖先们曾经无数次的给他们讲述过当年匈奴铁骑突进到长安附近的盛况。如果能在这样繁华的地方放肆纵马劫掠一番,虽死也不枉了。
这样的念头自然是异想天开。落日的黄昏下,看着那雄伟的城墙渐渐隐没在黑暗中。环顾周围,令人可怕的对手黑鹰军骑兵就在不远处严密的看守。刀光与弩箭的寒芒,还有那些雄壮的战马身影,无一不在提醒着他们,在这样的地方,稍有反抗,绝对是死路一条。
灰心绝望与死寂沉沉笼罩在全部匈奴俘虏的心头。等待着死亡的日子,并不好过。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但有一线生机,他们也会牢牢抓住的。
谁也没有预料到,一个意外的机会,会伴随着无边的黑夜来到。当一句话一个一个的传到所有匈奴人耳朵里的时候,他们胸中久违的热血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今夜子时,破黑鹰军,入长安!”
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以为这是某个人痴心妄想的杜撰。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就不会这样想了。因为告诉他们的人,值得信任!
想当初浑邪王杀掉休屠王之后,率领着他的全部族人归降汉军。他也就此成为首先选择投降的身份最高匈奴贵族。因为当时汉匈战争正处在最关键的时候,为了更好安抚他们,同时也是为了激励后来者,汉朝廷在给予最宽大政策的同时,经过皇帝准许,浑邪王可以派遣他的一个王子,率领若干族中精锐力量,作为特别的编队,追随黑鹰军作战。有功者,与汉军同赏无差。
这当然是朝廷为了收拢人心的需要。而让匈奴人协助对付残余顽抗势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这样做的好处,既可以更进一步的分化瓦解匈奴之心,又可以使其中的部分归降者真正的融入大汉军队,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