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官寨原本是一个小侗寨,原名叫菜坡角。
四十年前,菜坡角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均是侗族,过着十分穷困的日子。
可是,自从黎平于三十多年前开府以后,菜坡角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某一年,黎平来了一个新知府,姓吴,既不是侗族,也不是苗族,更不是水族,而是从中原来的汉人。
这位吴知府刚来的时候,受到了不小压力。
因为他不是土官,而是流官。
对于西南的少数民族来说,流官比土官更不值得信任,总认为流官是朝廷派来的恶霸,任期一满,拍了屁股就走,根本就不在乎当地百姓的生死。
吴知府顶着巨大的压力,为黎平府的百姓做了几件好事,其中一件就是减免赋税。
这么一来,不少百姓都觉得这个吴知府是个好官,值得信赖。
吴知府是个实干家,有一次出门,路经菜坡角的时候,见这里距离黎平府城并不是很远,地理环境又特别好,若是开发的话,定有前途。
于是,他便向朝廷建议以菜坡角为基础,向四周扩建,形成一座集中大量人口的大寨,不但可以吸收人才,为朝廷所用,而且还能方便管理附近的少数民族。
其时,朝中有一位大臣,乃这位吴知府的老师,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就大力支持,结果也得到了皇帝的准奏。
刚开始的时候,菜坡角的侗族人十分反对这个计划。
他们认为这会破坏他们的家园,如果官府敢开发这里,他们就会以死相拼,甚至还要号召附近的侗族人与官府作对。
不过,吴知府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他前后十多次亲自游说菜坡角的侗族人,最终得到了同意。
几年之后,菜坡角的人口越来越多,不仅仅是侗族人,就连一些汉人,也到此落地生根,于是就形成了一座镇子。
那一年,吴知府将要离任,而在离任之前,他又做了一件好事。
他号召十几位从中原来的富商,在距离菜坡角不远的地方,依地理环境兴建了一个颇有规模的渡口。
有了渡口,自然就有了水道。
不到十年,菜坡角的人口竟是暴涨了好几倍,从当初的三百多人,涨到了一千三百多人,顿时热闹起来。
而早在十多年以前,菜坡角就更名为吴官寨,为的就是纪念吴知府。
据说最近这几年,吴官寨的人口又多了好几百,再加上一些临时人口,已经超过了两千之数。
如此一来,吴官寨就成为了黎平府境内的大寨子之一。
而更难得的是,吴官寨的百姓除了侗族人和汉人之外,还有苗族人、瑶族人、水族人等等。
这么多不同民族的人住在一起,却很少发生矛盾,有一半功劳要属于吴知府。
因为吴知府当年离开贵州之前,曾到吴官寨亲手立了一块石碑,并写下了洋洋洒洒上百字的劝文,叫人刻在石碑上,其目的就是想让吴官寨的百姓抛出彼此之间的成见,和和气气过日子。
当然,这位吴知府志不在此,他立碑的最大目的就是想看到大明王朝境内,人人都没有饭吃,个个都有衣穿,不再有战争,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创美好的未来。也就是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三年前,这位吴知府因为操劳过度,不幸去世了。
吴官寨的人听说这个消息后,都很悲痛,用了不到几天时间,就在寨内修建了一座祠堂,祭奠这位真心真意为民着想的好官。
而祠堂的位子,正好就是吴知府当年所立的石碑之旁。
不过说了这么多,对于方笑武和方豪这种只是路过,最多只住一晚的旅人来说,吴官寨与别的地方没什么不同。
等船靠岸以后,他们主仆二人便下了船,打算进入吴官寨,好好的吃上一顿,然后找家客栈住上一晚,明早天一亮就继续出发。
两人沿着石道走没多远,距离吴官寨尚有三十多丈,忽见一人从后方急速过了上来,并超越了他们,正是那位女扮男装的布衣少女。
方笑武目送布衣少女进入吴官寨的大街以后,突然一笑,对方豪说道:“你知道这人是谁吗?”
方豪听了,不觉一怔,问道:“公子,你认识他?”
方笑武道:“她是女的。”
方豪更惊讶了,诧道:“女的?公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