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卧底吴公礼

奋斗在盛唐 牛凳 4112 字 9个月前

“好了!”崔耕眼中精光一闪,摆手拒绝道:“吴掌柜,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这是把本官和武良驹当成一类人了,想要两权其害取其轻。告诉你,你错了!崔某和他不一样,他能让你让你家破人亡;而我,对朋友从不亏待半分,既然君以推心置腹待我,我又岂能不盛情待君?放心,本官作保,今后你吴家一样财源广进,兴旺发达!”

其实,关于聚福隆银号的事,崔耕已经考虑很久了。而这件事的起因就是林三郎的那句话——有银子大家赚。

这都快一年了,聚福隆银号才铺了清源和莆田两个县,照这个速度下去,推广到大唐十道三百州岂不得猴年马月?

还有最关键的是,这年月所有商人经商,都离不开地方官府的支持。

曹月婵一个弱女子,他崔耕不过是一个六品官,别说大唐各地了,岭南道不买他们账的官员就多了去了。

到时候竞争对手勾结官府败类,找聚丰隆分号的麻烦,可怎么应付?

一次两次还能想尽办法与之斗智斗勇,时间长了这也不是个事儿啊!

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迅速扩张,而是加盟!

比如天顺钱庄吧,如果能加入聚丰隆银号,在清源县聚丰隆就算一家独大了。没有了残酷的竞争,聚丰隆的利润自然就高。就算出了什么事,也能得到吴家的鼎力支持。

若是全大唐境内都是聚丰隆的加盟店,这么多势力加在一起,摁死一个武良驹岂不跟摁死个蚂蚁似的?何至于象今天这么狼狈?

当然了,搞加盟的弊端也很多。比如说,崔耕和曹月婵对聚丰隆的控制会减弱,比如说可能有盟友捣鬼,内外勾结坑聚丰隆的钱,比如如何分配各家的利益会不会引发内讧……等等。

所以,要不要实行这个计划,崔耕一直犹豫,也没有和曹月婵提起。

如今整好赶上吴公礼这档子事,他才把这个计划拿了出来。别人不说,起码把吴家整合进来是没问题的吧?

吴公礼不仅保住了天顺钱庄,貌似还有更大的发展,不禁大呼意外,激动之余感慨万分说道:“崔长史,吴某当初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屡屡跟您作对。没啥说的,从今往后,我姓吴的服了!以后您一句话,风里来雨里去,吴家上下就凭您一句话!”

“好,那接下来,咱们就谈谈如何对付武良驹的事儿……”

几个时辰后,吴公礼又穿上那身经典的粗布蓝衫,离开了泉州折冲都尉。

到了没人的地方,再换上一身普通的衣服,悄没声地返回了武荣县。

数日后,到了吴公礼与武良驹约定的日子。

他将一张一千贯的聚丰隆钱票,交到了贺旭的手中。

贺旭左瞅右瞧,硬是没找到丝毫破绽,不由得大为赞叹道:“行啊!真有你的!这钱票都足以乱真了。但是,怎么只有一张呢?”

吴公礼抿嘴不言,眼中闪过一丝戏谑之色。

异样之色一闪而逝,随后,吴公礼张嘴便是诉苦道:“哎,贺县尉你是不知道啊,这雕版可是个细活,按您的时间,根本就造不出来。没奈何,小的找了临摹高手,照着真钱票临摹。所以,一天只能出一张。您别着急,再过四五天,雕版雕好了,到时候您要多少张有多少张!”

贺旭满意地点了点头,道:“那好吧,看在你这么尽心的份上,本官就不追究了。不过,明天的一千贯假钱票,你一定要按时送到。”

吴公礼恭顺地应道:“一定,一定。”

回去之后,贺旭将假钱票呈交给了武良驹。

武良驹得了假钱票,左右端详,果真巧夺天工,真假难辨啊!一时间,志得意满。

第二天一早,武良驹又带着贺旭和几个孔武有力的伴当,二次来到了聚丰隆。

啪!

他将钱票往柜台上一拍,放声道:“去去去,快些将曹家小娘子请出来,本公子要兑钱票!”

看书罓小说首发本书

{}无弹窗

原本天顺钱庄就不是聚丰隆银号的对手,在原清源县令胡泽义被押赴长安之后,就更加每况愈下了。

吴公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寻找新靠山的心情非常迫切。

整好赶上清源新设了一个巡检司,于是吴公礼备了一份厚礼给吴瘸子,把牲口市的税金拿了过来。

他打算的倒是挺好,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加强储户对天顺钱庄的信心,还可以加强天顺钱庄和武荣县衙的联系,借助吴瘸子可以打通陶文元的门路,通过陶文元可以接触到县令刘幽求……说不定天顺钱庄可以借此机会,开遍武荣县呢。

吴公礼越想越美,险些笑出声来。

然而,这美梦来得快去的更快,没过几天,郭恪就带人把巡检司砸了,吴瘸子吃了牢饭,吴公礼的后续计划自然也就无疾而终。

再接再厉,屡败屡战。

吴公礼费了千辛万苦,终于又通过一个姓田的管事,搭上了武荣县尉贺旭。

贺旭收了钱还真办事,没过多长时间,就帮他在莆田城开了一家分号。

从那以后,天顺钱庄和聚丰隆银号大搞同质竞争,聚丰隆有什么经营手段,天顺完全照抄一遍。

比如这个钱票吧,以前就是相当于存折,每个人只能领取自个的,根本就没办法造假。

曹月婵为了推行通存通兑的业务,才发行了钱票。认票不认人,无论是谁,只要拿出钱票来,聚丰隆银号就给予兑付。

这点也被天顺钱庄学到了,送给贺旭的贿金,就是一千贯天顺钱庄的钱票。

贺旭如今要造聚丰隆钱庄的假钱票,自然就想到了天顺钱庄。

清源城离着泉州城太远了,通讯很不方便。

贺旭和武良驹决定,这就带着钱和十几个侍卫,再次返回莆田县,开启敲诈聚丰隆的计划。

七日后,泉州都尉府。

折冲府长史崔耕的心腹爱将封常清,把一个穿着粗布蓝衫的白发小老头领了进去。

这身粗布蓝衫可不得了,看那模样,十年前可能是新的,五年前可能洗过一次。自打三年钱开始,肯定就没从这人身上脱下来过!

看看那袖子,油脂麻花,笔直挺立,得蹭上多少鼻涕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再看看身上,一条条一块块,花花绿绿,黄黄粉粉,不是长年累月的糟践,能成这样?

最关键的是,提鼻子一闻……呃,还是别提鼻子了,离着三丈多远,那股酸臭味道就扑面而来,人人掩鼻而走!

镇守都尉府的军府卫士也好奇,低声问同伴道:“崔长史祖上不是做买卖的吗?家里还有这种亲戚?”

“你懂什么?这就叫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以前他家是普通买卖人,可能没这门亲。但现在是折冲府长史,那可就不好说啦!瞧着吧,崔长史今天不大大破费一笔,还真打发不走人家。”

事实上,这些人完全猜错了。

崔耕的衙署签房内。

那小老头把这身脏衣服扔出去,把头套摘下来,最后再洗了一把脸,已经变成了一个三旬左右的满脸精干之色的中年人。

赫然正式天顺钱庄的掌柜吴公礼!

崔耕看了眼院子里那件脏衣服,捂着鼻子请他坐下,道:“吴掌柜,你为了掩人耳目,可真舍得下本钱啊!今天这番打扮来见本官,是有要事?”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