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水落终石出

奋斗在盛唐 牛凳 3250 字 9个月前

至此,真相大白。

原来,这帮和尚手里有了钱,不是想着怎么办正事,而是打算买点酒肉吃吃,找个美貌的小娘子快活快活等等……大肆挥霍一番。

然而,账本就在那,智刚又是个死脑筋,他要是不同意怎么办?

于是乎,众僧人秘议,栽赃陷害,把他除去。

没想到崔耕棋高一着,会想到铸模这种奇葩的方法来断案,识破了他们的奸计。

当然了,崔耕也不能真的坚决要求刘幽求依律行事,毕竟智刚又没死,只是挨了一顿打而已。

于是,和刘幽求嘀咕了嘀咕,算这些和尚在审问之前,已经自己改口,承认诬告。

这样的话,按照朝廷律法,处罚就可减两等,不必杀头,每人打两百大板就行了。

这两百大板也不是那么好熬的,把众和尚直打了个哭爹喊娘,皮开肉绽,一百板下去,就有五六个彻底昏迷不醒了。

两百板下去,连能叫出声来的都没有了。

当然了,衙役们都有分寸,不会真的打死他们,只是半年下不了地而已。

然后等刘幽求回到莆田,把智刚和尚从监牢里放出,让他接替智圆和尚来继任莲花寺的方丈,这个案子就算是了结了。

经过此事,刘幽求对崔耕彻底刮目相看了,一开始还以为这姓崔的不过是走了狗屎运的商贾小贩,现如今算是明白了,气运只是一时,说到底还是手下有真章,方有今天这福缘啊。

想起崔耕在莲花寺的断案之法,他不免好奇道:“若是那些和尚们考虑的周详一些,事先商定了那金子的形状,今日之事崔御史又该如何收场呢?”

崔耕想了一下,道:“那整件事就完全死无对证了,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法子。”

“什么办法?”

“刘县尊请附耳过来,这个法子在断审大部分案子之时都能用,人知道的越少,效果才越好。”

这么神秘?

刘幽求仔细听了崔耕的介绍,不由得心服口服,道:“行啊,崔御史,本县之前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没想到崔御史的断案之法已臻化境,怪不得能得狄相看重!不过,你这个法子,只能用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案子,或者某些重案的辅助,完全靠这个法子断案,恐怕难以服众啊。”

嗯?刘幽求这话里有话啊,难不成……

倏地,他见着四下无人,低声问道:“刘县令,莫非你眼下碰到了什么疑案?”

刘幽求点头道:“确实有这么个案子,还请崔御史帮本县参详参详。”

看书辋小说首发本书

{}无弹窗

清源山本来叫做齐云山。

相传老子曾在此山修道,山上有块巨石与他有缘,天长日久,老子的身形渐渐印在了上面,成为了老子的身外化身。

后来,老子出函谷关成仙得道,又回转齐云山,魂魄化入了那个巨石,这就是著名的老君岩。

从那以后,齐云山被改称为清源山,取的是“三清之源”之意。

不管传说是真是假吧,因为百姓们深信这个传说,山上的道观声势很大,至于和尚庙的声势就差的远了。

莲花寺自然也占不着什么好地方,就在半山腰上。

时间刚刚过午,崔耕和刘幽求就带着一干衙役来到了莲花寺。

果然,虽然此寺最近几年香火好了些,但无论大雄宝典,还是各个屋舍都是破败不堪。

刘幽求一声令下,把和尚们都召集到了大雄宝殿中。总共有成年的和尚二十七个,小沙弥六个,包括慧明小和尚。

带头的衙役向莲花寺众僧先后介绍完了刘幽求、崔耕的身份。

“好了,崔御史,我们还是快些进入正题吧!”刘幽求催促了一声。

“嗯,本官问你们!”

崔耕轻咳一声,扫了眼众僧,问道:“自从有香客布施了这一百两金子以后,你们之中都有谁保管过?”

莲花寺的主持法号智圆,宣了一声佛号,恭谨答道:“那位善信是二十年前捐赠的,管事是一年一替。所以,不包括智刚的话,总共是有十九人保管过这锭金子。此金砖平日不得多见,贫僧格外有印象,绝对做不了假。”

“哦?是吗?”崔耕紧盯着智圆的眼睛,一字一顿问道:“照这么说,大和尚你也是看过这锭大金砖了?”

智圆的眼神略一闪烁就恢复了正常,答道:“正是,崔御史所言不错。”

崔耕察言观色,更加坚信了自己之前的判断,意味深长道:“大和尚听没说说过这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本官再强调最后一次,诬告反坐,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这句话的倾向性十足,智圆和尚心中一紧,不软不硬回道:“崔御史教训的是,想那智刚利令智昏,偷盗了寺里的金子挥霍一空,马上就要被判以极刑,正应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句话。”

“你……好!竟敢跟本官打马虎眼!”崔耕猛地一拍几案,喝道:“其他人呢?都坚持原来的供词?”

智圆都硬顶了,众僧人们有了主心骨,纷纷表示,自己之前的供词全无错误,若是诬告,愿意承担反坐之罪。

崔耕的眼神往一个个和尚的脸庞扫过,怒道:“本官看你等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真以为本官拿你们没办法了吗?”

眼见崔耕骑虎难下,刘幽求低声提醒道:“现在莲花寺的影响不小,若是没什么证据就妄动大刑,恐怕不妥啊。”

“动大刑?”崔耕苦笑一声,道:“谁说要动大刑了?本官有个法子,不用动任何刑具,就能真相大白。我担心的是,待得真相大白,该如何收场呢?难不成一下子真砍了十九个和尚的脑袋?若真如此,传扬至外县,势必引起轩然大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