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淮南喜事多

奋斗在盛唐 牛凳 4389 字 9个月前

真实历史上,她是通过几个小暗示,逐渐地把这条禁屠令的圣旨不废而废的。既保全了自己金口玉言的皇帝面子,也解决了这出荒唐闹剧。

当时,右拾遗张德喜得贵子,在孩子满月的时候,他便偷偷地杀了一头羊来宴请宾客。

宾客里有个叫杜肃的人,饱餐一顿羊肉之后,有了坏心,回去就写了一纸状文向皇帝告发此事。

人证物证俱在,该如何处置张德呢?

英明的女皇陛下,当时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朕禁屠宰,吉凶不予,然卿请客,亦需择人。”

跟今天给崔耕的这份圣旨,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意思就是说,张德是因为喜事犯了禁屠令,没罪。但是呢,杜肃出卖朋友,太不是东西了。

结果是犯法的没事,告密的遭殃,朝臣们大概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接着,武则天又以考察禁屠令的施行情况为由,命宰相们四处巡查。

名相娄师德到了某处地方后,官员们一想,宰相来了,咱们不能慢待啊,就上了一只羊,并解释说,这羊是狗咬死的,扔了可惜,宰相尽管放心食用。

紧接着,又上了一盘鱼,也说是狗咬死的,弃之可惜。

娄师德当场就翻脸了,大骂:放屁,欺负我这当丞相的六畜不识五谷不分咋的?这鱼在水里,能被狗咬死?

老娄一发威,顿时吓得陪宴的官员脸色巨变。

不过他下一句话,就又逗得全场哈哈大笑。

只听娄师德道:“依本官看啊,这分明是水獭咬死的,你们别想骗我!”

宰相都这么说话了,下面的地方官员们也就渐渐明白了朝廷对禁屠令是一个什么态度。

这明显就是要接触禁屠令这个旨意,但碍于女皇陛下的面子,不能说废就废嘛。所以,大家慢慢消除,心照不宣地慢慢废弃就是了。

往后,武则天又通过几个小案子,宽恕犯了禁屠令的人,惩罚告密的人,最终没人敢再提起她这道旨意了。

所以,即便没有崔耕,即便没有武三思为崔耕说话,这条禁令也会慢慢地不废而废。

当日在杨四娘家,崔耕被孟神爽抓了个现行,不仅没有息事宁人的态度,反而大骂孟神爽,目的就是为了让他赶紧告状,好让武则天赶紧为禁屠令开这个口子。

喜事和丧事例外,丧事就不必提了,这底多大的喜,才算喜事呢?

自己新官上任算喜事,百姓们娶媳妇算喜事吧?搬家算喜事吗?母猪下崽算不算涅?买了件新衣服,打了个家具算不算涅?

这喜事到底是办一天的酒宴呢?还是办一个月的酒宴呢?

武则天既然没具体规定,这里面的回旋余地就打了去了,百姓们完全随便找个理由,就合理合法的捕捉鱼虾。

肉禁一开,扬州乃至整个淮南道的灾情,就算减轻了一大半。

如今这圣旨终于是下来了,口子一开,大家伙从今往后可以心照不宣地杀猪宰羊捕鱼吃肉肉了。

“此役,崔二郎甭管是误打误撞,还是先知先觉,他都功不可没啊!”

这是武攸绪此时心中最真切的感慨。

随即,他抚掌赞许道:“崔县令初来上任江都县,便为扬州百姓办了这么一件漂亮事儿。居高至伟啊!扬州百姓有你这么位父母官治理着,百姓之福呐!”

旁边刘老四也附和道:“是啊是啊,二郎贤弟,如今圣旨一下,你可以安心了。这一局,算他们丽竞门输了,算他孟神爽栽了!”

“呃,四郎大兄说这话有点早了,孟神爽之事还没完呢!”

这时,崔耕忽地起身,替武攸绪斟满一杯酒,道:“眼下,下官有个不情之请,还请王爷您能伸以援手,帮衬下官一把!”

ps:晚点还有第四更!

{}无弹窗

“是你?”

武攸绪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本王还当是谁敢这么横呢,原来是你这阉货!”

“嘿嘿,奴婢这是跟王爷开个小玩笑哩……”

露了真容,那太监又看向崔耕,促狭道:“接了圣旨,二郎咋还不起来?怎么?老哥哥我可不敢当你这一拜,要折寿的啦!”

崔耕这才陡然发现,这传旨之人竟然是自己的老熟人——刘老四!

他拍了拍膝盖上的土坷垃,起身端详了一番刘老四,诧异道:“原来是四郎大兄,咋的,你这声音咋还变了呢?不然遮住了面目,小弟也能听出你的声音啊!”

刘老四吸溜了一下鼻子,还是憋哑着嗓子说道:“这可不是老哥哥故意捏着嗓子在说话,实在是这一路紧赶慢赶的,一没留神伤风了。”

“好了,此处也不是聊天之所!”

武攸绪挥了一挥手,道:“刘老四,咱们有两年没见了吧,来,随本王一起回扬州城,本王请你喝酒。”

“谢王爷。”刘老四道。

武攸绪又道:“崔县令,既然你与刘老四相识,那就一起吧!”

能跟整个淮南道最大的大佬一起喝酒,中间又有刘老四这个长安来的故人,崔耕自然不会浪费这种机会。

他留下县尉雍光、县丞夏荣等江都县衙官吏,负责收拾残局。

不由分说,武攸绪叫人先行开路,招呼起刘老四和崔耕,先行离开了平松冈。

扬州一大帮子的官员满脸艳羡地看着崔耕离去,暗暗称道,这崔二郎还真是寻常六品官员啊,跟脚深着呢。

很快,众人也相继散场,各自返回扬州城中。

至于围观看热闹的百姓们,此间事了,自然也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不过,关于这份宣旨的余波,却非但没有消散,反而愈演愈烈!

……

……

扬州城,刺史衙门,内宅。

武攸绪兴致颇高,摆下一桌酒宴,一来是招待刘老四,二来算是为崔耕压惊。

能让淮南道最大的大佬设宴为他这个小小地方县令压惊,崔耕倒也是受宠若惊,席间说话自然也是小意奉承着。

毕竟在扬州地界儿,如果真有武攸绪这个淮南道安抚使、安平王为自己说上两句话,兴许在与孟神爽的长期博弈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过一番吃酒畅聊中,崔耕才知道,刘老四和武攸绪还真是交情不浅,准确地说,武攸绪对刘老四还有大恩。

原来几年前,刘老四还是一名普通的太监,无品无级,偶然间触怒了武则天,要被当场仗毙。

赶巧了,整好当日武攸绪来拜见武则天,随口为他说了求了几句情。

武则天向来对不争权夺利的武攸绪就格外喜欢和看重,难得他开一次口,武则天自然给了他这个面子。

从那以后,刘老四就顺杆爬,搭上了武攸绪的门路。

他也真是个人才,投其所好,小意奉承,没过多久,就被武攸绪引为知己,笑骂不忌。

当然,这主要是跟武攸绪一心修道的性格有关。要是别的王爷公主,完全不可能跟一个死太监交什么朋友。

在武攸绪的照拂下,刘老四很快就官居五品,堪称前程似锦。

可惜好景不长,武则天嫌这个堂侄整天想着出家太闹心,一脚把他踢到了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