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新开糖作坊

奋斗在盛唐 牛凳 3775 字 9个月前

这门独门技术,难得了别人,还真难不倒崔耕这个熟稔千年世间变化的家伙。

其实把“灰糖”制成“糖霜”的法子,一点都不复杂,说穿了,就是一层窗户纸——用黄泥水吸附杂物。

只要把这藏窗户纸捅破了,随便一个作坊,都能把糖霜制出来。

不夸张地说,糖霜在唐时,可是一门暴利的独门生意。一年百万贯的利润总是有的。就这,还是受制于甘蔗的数量,要不然还能更多。

仔细算起来,丝毫不会比当初在泉州时,林知祥眼馋的扬州江心镜的买卖利润少。

而且扬州是甘蔗的原产地,长安那边有人垂涎想要染指插手的话,都也有点鞭长莫及。

在扬州搞糖霜工坊,绝对可行。

“这这这,如果崔县令手中真握有制糖霜的秘法,那就太好了!”

李善颇为眼热地提议道:“崔县令乃官场中人,在扬州开设糖霜工坊什么的,多有不便。不如咱们合伙开这作坊?份子的事儿好说!”

“那李先生以为多少分子合适呢?朝廷可是规定,官员不可在辖区内经商啊!”

这两个问题看起来完全不挨着,实际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朝廷不准官员在自己的辖区里经商,所以崔耕就只能拿暗股。

李善想了一下,道:“这样吧,不如这份契约,就由崔县令的手下来签……工坊的一切,都由扬州李家负责。唔,至于分润,崔县令你独得七成,如何?”

“不妥!”

崔耕沉吟了半晌,道:“本官只能给你两成份子!”

“两…两成?”李善觉得崔耕吃相有点难看了。

崔耕解释道:“别误会,不是本官贪得无厌,这八成不是本官一个人拿。不客气地说,这买卖凭着咱们俩,吃不下来!”

崔耕不敢弄出玻璃镜来,是怕大头都被上官婉儿得了,最后帮人做嫁衣裳。

但是现在,也实在顾不得那么多了,丽竞门的威胁迫在眉睫,当务之急不是挣钱了,而是除恶,除掉目前身边最大的威胁。钱财自然就是小事了。

好在扬州是甘蔗原产地,糖作坊总不可能搬出扬州城。所以,崔耕准备分出三成去进贡给上官婉儿。

毕竟外界都认为他是上官系的人马,而且他在长安也着实需要上官婉儿替他照应着。老大嘛,怎么着也要表示一下。

剩下的四成,才是给自己留着的。

李善听完了,表示毫无异议,当场就要让崔耕提议手下人选出来,由那人来负责签字据。

崔耕却是不同意,说道:“不行啊,都说了,朝廷规定地方官员在治下辖境内不准经商。本官的人参与此事,难免瓜田李下之嫌。现在丽竞门在一旁虎视眈眈,就等着本官出错抓痛脚。这个签字据的事情么,我准备让一个不相干的,但本官极尽信任之人去做。”

“谁?”李善追问。

崔耕伸手一指,道:“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他指的人,正是崔秀芳!

“不行不行!”

崔秀芳却连连摇手,婉拒道:“此事,妾身不同意!”

{}无弹窗

李善口中说完那个“她”之后,崔耕便发现对方将目光落在了崔秀芳身上。

“她?”

崔耕瞪大了眼睛,将手指向身边的崔秀芳。这小娘皮还当得起李善这种当世大儒的一拜?

他记得,三天前听崔秀芳说过,她崔家和李善家有些渊源。

原本他只以为两家关系不错,或者是什么世交。不过现在从李善对崔秀芳的态度看,双方的关系应该不是对等的。崔秀芳的身份,应该还在李善之上!

这就怪了,以李家的豪富,崔秀芳如果真缺钱,直接向李善要几百贯不就完了吗?

至于冒着巨大的风险走私几尾鲜鱼吗?

还有,她那个“走窗户从不走门”的毛病,这像是有身份有大家世的人,能干出的事儿吗?

李善见着崔耕一脸费解的模样,笑道:“崔小娘子的身份可大不简单啊,当得老夫一番礼敬。不过崔县令也莫张嘴问李某,她具体是什么身份,崔县令还是不知道为好。只要你能让她开心些……”

“嗯?”默默坐陪的崔秀芳陡然发出一声娇哼,斥道:“李善,你的话太多了。我的事,用不着你管!”

“呃……是,是,是在下多嘴了。”

李善竟然低头认起了错,差点没让崔耕亮瞎了眼。

“今日,崔县令和崔小娘子光临寒舍,蓬荜生辉。为了欢迎二位,李某让人准备了一些难得的糕点。”

李善轻拍了两下手,侍女鱼贯而入,一盘盘花花绿绿的糕点上来。

糕点非常精致,崔耕好歹也是家底颇丰,官秩六品的人,不过这些端上来的糕点,他真心在市面上没见过。

崔秀芳一见这些精巧糕点,霎时眼睛发亮,不顾女子仪态地大叫道:“单笼金乳酥,巨胜奴,贵妃红……还有醍醐饼!天呐,都是我爱吃的!李善,很好,你非常好!”

不等说完,她已经迫不及待伸手,左手一个金乳酥,右手一个醍醐饼,美美地享用起来。

连眼皮都不肯抬一下。

李善十分怜爱地看着她,满眼的宠溺之色。

良久,他才忽绝有些怠慢了崔耕这个客人,道:“崔县令,你也吃啊!来尝尝这个……”

说着话,他用盘子装了一个红色饼状糕点,递到了崔耕的面前,道:“崔县令,您尝尝这个!此物叫做红绫饼,往日里只有新科进士才能吃上哩。”

听说是红绫饼,崔耕还真感兴趣了。因为他听说过红棱饼的典故。

新科进士按照惯例,会举行曲江宴,在这场宴会上除了美酒佳肴之外,皇帝会特赐每个进士一个红绫饼。

此饼太过珍贵,皇帝也舍不得多做,也就是每人一个。

因此,曲江宴又名红绫宴。

崔耕放在嘴里一尝,果然是又香又甜,乃是难得的美味,不由得连连点头。

见他很是享用,李善也非常高兴,介绍道:“红绫饼乃是以小麦面粉,红豆沙,糖,猪板油为原料,揉成面团,放入模具按压成形,烘烤而来。其他原料也就罢了,关键是这糖霜太难得了,简直是价比白银啊!”

价比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