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二郎真尿性(两章合一章)

奋斗在盛唐 牛凳 5244 字 9个月前

至于崔耕,则与这种热切的气氛格格不入。

因为据他所知,这个劳什子河内王武懿宗并不是什么好鸟,对内残忍阴毒,对外软弱至极,跟他走得近了,完全是有害无益,将来绝逼是没什么好下场的。

至于这次出使更是危险重重。抛开自己的冤家对头赛修伦不说,就是突厥可汗默咄都是没诚意的主儿啊!

在历史上,这支和亲队伍一到黑沙城,就被默咄给关起来了。

然后,默咄以五大恨为由起兵,攻打大周。直到八年后,朝廷和突厥的关系缓和,武延秀等人才得以重返中原。

好死不死这次出使自己与冉也有份,这得在突厥待多久啊?能不能安全回来,实在不好说!

想到这些,崔耕实在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来了,来了!”

崔耕被雀跃兴奋之声惊扰,原来是洛阳来的和亲使节团,终于尼玛到定州了!

当先一人身材短小,腰背弯曲,塌鼻子小眼睛,脸上皱纹对垒还有点发红,最关键的是此人没带幞头,花白的头发随风飘荡,蓬乱不堪。这个老丑鬼正是当今女皇陛下的堂侄儿——河内王武懿宗!

武懿宗身后落了半个马头的位置,是一位剑眉星目,鼻直口方的年轻俊美郎君,正是此次和亲的正主儿,前往突厥倒插门的淮阳王武延秀。

在两位王爷的身后,还有一文一武两位大周官员。

左边那位身着紫袍金玉带,五官坚毅不怒自威,正是左卫郎司宾卿田归道。

右边那位身材矮小,却偏偏穿着一身特制的精美铠甲,一脸书卷之气,跟武将半点都不搭,正是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

孙彦高和范光烈这两个马屁精既然要抱大腿,自然就把功课做得极足,谁是谁,哪位是哪位,基本都能认出。

当即,他赶紧率领众人,快步迎了上去,哗啦啦跪倒在地,恭声道:“下官定州刺史孙彦高,率定州文武官员,参见河内王,参见淮阳王!”

武懿宗等人翻身下马,道:“免礼,起来吧。”

“谢王爷。”

众人刚刚站起,孙彦高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寻到武懿宗这条大腿,自顾拍起马屁道:“王爷为国辛劳,不远千里……”

“好了好了,别说那些没用的了。”

谁知武懿宗并不领情,大大咧咧地将手一摆,问道:“呃,本王那个副使,就是突厥人点名要增添的和亲副使,定州长史崔耕,人在何处?”

崔耕听着叫自己,上前见礼,道:“下官崔耕,参见王爷。”

武懿宗上下打量了他几眼,轻笑一声,道:“一个鼻子俩眼睛,两只胳膊两只腿,看起来也是寻常么?就是你强逼着突厥南厢杀赛修伦吃了一口大粪的?这次出使有了你,可真是热闹了呢!”

这番话说是褒扬也成,说是讥讽亦可,崔耕不明白他的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便含糊其词道:“当初那事也是阴差阳错,下官不敢居功。”

“嗤……你还挺有脸的,还想请功呢?”阉知微突然插话道:“崔长史,这次出使突厥,你最好给本将军安份着些!若是影响了两国邦交,弄得生灵涂炭,本将军第一个饶不了你!”

崔耕没有吭声,心里宰相,敢情这位阎大将军是对我不满啊?不知他这番话,是不是也是河内武懿宗对我的态度呢?

见着崔耕挨了训,一直憋着一口气的范光烈自忖终于找着机会了,附和大叫道:“崔长史,听见阎将军的教训没有?邦交无小事,到了突厥以后,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不把突厥人伺候好了,你就是咱们大周的罪人!”

“把突厥人伺候好了?”

崔耕一见范光烈这老狗又开始跳脱,不由眉毛一扬,嗤道:“你一个屁大点的录事参军,也配搀和两过邦交的事?真是太自不量力了。”

谁知阎知微却又冷哼一声,道:“崔长史,范参军的话,虽然糙了一点,但是话糙理不糙。你身为大周官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了两国休兵,就是受点委屈又能怎样?该忍就得忍,该让就要……”

“不好意思!”

崔耕突然面色一凛,毫不给面子地打断了阎知微,冷冷说道:“下官不过一介定州长史,品秩虽比不了阎大将军,但膝盖却是硬的很。呵呵,伺候突厥人这事儿,下官还真干不来,也不懂!您啊,要是怕我崔耕影响两国邦交的话,就另请高明吧!”

言毕,转身就走,浑然没有拖泥带水之意!

{}无弹窗

要说救上官婉儿的办法,崔耕还真有。

据史料记载,上官婉儿曾经受过黥面之刑。

至于关于她受刑的原因,历史上纷纷扰扰,大概其有三种说法。

第一个原因,据说当年李治和武则天共治天下的时候,武则天怕老公背着自己搞什么小动作,就让她藏在桌子底下偷听李治和宰相的谈话。结果这事儿被李治发现了,怒扔出一把刀,正好插在了她的额头上。

第二个说法,是说武则天和张昌宗、张易之寻欢作乐的时候,上官婉儿与张昌宗眉来眼去的。武则天吃起飞醋,立马抄起跟前的一座砚台,砸到了上官婉儿的额头。

至于第三个说法,就是刘老四说的这档子事儿了。不过据说临刑前,武则天改了主意,让上官婉儿用黥面之刑替死。

如今看来,真实历史上,前面两种说法都是子虚乌有,以讹传讹,最终被野史戏化的说法,最靠谱的还是第三种说法。

崔耕稍稍捋了一下思路,说道:“莫要小瞧了陛下和上官舍人这么多年的情分啊,我琢磨陛下也不是非要置上官舍人于死地不可吧?四郎大兄你想想,陛下为何不下旨‘即日处死’而是下了一道‘择日处死’的旨意呢?这四个字,大有深意啊!”

刘老四听崔耕这么一分析,还真有点道理,静听着崔耕的后续分析和见解。

崔耕继续分析道:“关键是得让陛下把心中那口恶气给出了!所以,你不如劝一劝上官舍人,让她上书陛下,央求择取一种刑罚替死,比如说……黥面之刑?”

“不行!绝对不行!”刘老四连连摇头,断然拒绝道,“世人皆知,上官舍人最是爱美不过。恐怕就是宁愿一死,也不会愿意受黥面之刑啊。”

“先别着急啊,听小弟我把话说完。”崔耕道,“黥面可是黥面,这到底黥在哪,黥多大地方,那可就大有讲究了。只要咱们舍得花银子,黥面之刑也没想象中那么严重。”

刘老四沉吟道:“杂家倒不是心疼银子,但问题是,一点瑕疵也是瑕疵,上官舍人爱美如命,未必愿意啊!再说了,当着陛下的面儿,那行刑之人焉敢受贿放水?”

“这你就别担心了,小弟我有办法……”

崔耕的办法,便就是传说中的“红梅妆”——在额头上画一朵红色的梅花,娇媚异常。

历史上,上官婉儿受黥面之刑后,蕙质兰心,便以“红梅妆”之法来遮掩黥面的痕迹。宫女们见之,皆以此为美,于是纷纷效仿她,在自己的前额用胭脂点红做效仿,流行一时。

现在崔耕拿上官婉儿的“故智”来讨好上官婉儿,还真尼玛鸡贼的。

刘老四能从上万太监中脱颖而出,那脑瓜也是相当好使的,稍微一琢磨崔耕所提的红梅妆之法,也大觉此计可行。

随即,他点头道:“好,就依二郎所言,杂家这次回去就算把家底都豁出去了,也要保上官舍人无恙。”

“四郎大兄钱不够的话,小弟这还有。”崔耕慷慨大方说道,毕竟九十九拜都拜了,也不差这一哆嗦了。

定州也算大周的膏腴之地,崔耕虽然没有像在扬州一样大发其财,但是小财还是发了一些的。

比如和博陵崔氏合办的养鸡场,比如定州的几座瓷窑,比如卖蝗虫“灵药”……

所以,他没费什么劲,就拿出了千两黄金让刘老四带上,聊表心意,以供斡旋上官舍人之事。

临行前,刘老四拍了拍崔耕肩膀,颇为感慨道:“行啊,二郎,上官舍人没白照拂你。自从她坏了事之后,原来那些拼命讨好的人都跑了个干干净净。也就二郎你了,不单替她想办法,还愿意拿这么一大笔钱出来,救她的性命。”

崔耕眨了眨眼,笑道:“这不是还有四郎大兄你吗?要不是你千里迢迢来送消息,我也不知道这事儿啊!”

刘老四这次来,其实是想借机改换门庭的,听了崔耕这话,瞬间秒懂崔二郎这在帮自己遮掩。

刘老四一听真叫一个感动,暗道,二郎这才是走心的朋友啊,比长安城里那些货色,靠谱太多了!

他道:“二郎说得好,如今就咱们俩对上官舍人最是忠心了。呃……你我就好比《西游释厄传》里面,唐僧把孙悟空赶跑,谁知被妖怪捉了去,猪八戒到花果山来请救兵!哥哥跟二郎这交道,打得那叫一个瓷实,那叫一个走心啊!”

因为禅宗俗讲的缘故,《西游释厄传》如今已经广传天下脍炙人口,刘老四当然听说过。

崔耕哈哈大笑,好吧,你刘老四愿意自比猪八戒,我还能拦着不成?

随后,刘老四着急赶路,便告辞离去。

大事为重,崔耕也没有挽留,将他送出了府。

到了府外,刘老四翻身上了马,快马加鞭,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