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右迁著作郎

奋斗在盛唐 牛凳 3707 字 9个月前

上官婉儿趁机道:“洛阳百姓们为忠良请命,井然有序,不急不躁,这全是陛下的教化之功啊,婉儿为陛下贺。”

“行了,少拍马屁。”武则天这才露出了点笑模样,道:“朕知道你是想为崔耕求情,只是……朕相当为难啊!”

上官婉儿急了,道:“可陛下方才说,若是有崔耕并未投降突厥的证据,就可以改变初衷。是君无戏言,您总不能……总不能说话……那个不算话吧?”

“不是不算话。”武则天沉吟道:“朕为难的是,崔耕立了如此大功,朕该如何封赏呢?此子如此已经是五品官了,难道还真给他个四品官当当?”

说到这,武则天颇为自失的一笑,继续道:“如果朕没记错的话,崔耕今年才二十五岁吧?瞧他这架势,以后指不定还会给朕什么惊喜呢。不到三十就当上三品官,这也太惊世骇俗了。”

上官婉儿道:“定州长史是从五品,要不,给崔耕提一级,升为正五品?”

武则天摇头道:“那怎么成?身为天子,最重要的就是赏罚分明。如此忠贞的臣子,又立下了救回淮阳王的大功,才官升一级?以后还有谁肯为我武家卖命?”

“嘻嘻!”上官婉儿忽然抿嘴一笑,颇为俏皮地道:“陛下,您今天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了。从五品到正五品,有些情况下可不只一级之差哩,比如说……京官。””

京官?

武则天当即就会意了,一般来讲,如果是同级调动,京官出外任地方官,会被认为是贬谪,当事人简直想死的心都有。但从地方官当上京官就,被认为是大大的升迁了。

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心,崔耕和李昭德之间的关系不清不楚,把他放在洛阳,总是个不大不小的隐患。该封崔耕个什么官,让人既说不出话来,又不给崔耕实权呢?

有了!

武则天心中一动,吩咐道:“武壮,你去把刘老四叫来。婉儿,你开始研墨,朕有旨意。”

“喏。”

……

……

皇城外,端门广场。

听说武则天拒绝召见自己和武延秀等人后,来俊臣已经是满脸笑意。

他说道:“淮阳王,关于崔耕的案子,恐怕未必如您所愿啊!”

“此言怎讲?”

来俊臣道:“阎知微投敌卖国,无耻至极,他的话也能信?那个突厥人熊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更是不值一提。现在问题来了……陛下为啥不召见咱们,为崔耕平反呢?恐怕陛下要杀崔耕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案子!”

说着话,他面色一肃,阴恻恻地道:“所以,崔耕今天还是非死不可!”

“这……”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话可说到了武延秀和田归道的心坎上,齐齐面色一黯。

“哈哈哈!”正在这时,崔耕忽然朗声笑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鸱鸺焉晓鹓鶵所求?来俊臣,陛下的心思又岂是你所能测度的?”

这话可狠,把来俊臣比作了渺小的“燕雀”和肮脏的“鸱鸺(猫头鹰)”。最令来俊臣郁闷的是,这是拿他和武则天对比,自己就是再生气,也完全不敢反驳。

他大怒道:“崔耕你休惩口舌之利,这事儿是明摆着……”

“明摆着是你猜错了!”崔耕本来只是想羞辱来俊臣一番,但是,此时此刻,他忽地眼前一亮,伸手前指道:“你看看……那是谁来了?”

啊?

来俊臣举目望去,但见端门中走出来一队太监,为首之人身着浅绯袍官袍,白白胖胖,笑容满面,正是上官婉儿的心腹,崔耕的便宜大哥,刘老四。

如果崔耕要倒霉了,他还能是这副表情?顿时,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了来俊臣的心头。

不消一会儿,刘老四到了众人的近前,道:“陛下有旨意,崔耕接旨!”

“吾皇万岁万岁!”

“制曰:有博陵崔氏崔耕者,贤能皆具众口称赞,文词华美当世无双……拒突厥招亲颇显忠义,救淮阳王于囹吾功莫大焉……着从今日起,为著作局著作郎,钦此。”

“谢主隆恩。”

崔耕刚刚站起,马上就有两个小太监各托着一个朱漆木盘上来,上面有著作郎的一套正式官服。

刘老四笑意吟吟地道:“二郎,这官服可是陛下钦赐的,以补偿你这些日子受的牢狱之灾,快快穿戴起来吧。”

不得不说,武则天办事儿真的颇有手腕。尽管崔耕明知道她原本要杀自己,此时还是心里一阵熨帖。

他也不矫情,当场将囚衣脱下,换上乌纱、官服和官靴,顿时,一个丰神俊朗的儒雅官人,出现在了的众人面前。

“怪不得突厥公主哭着喊着非要嫁给崔大人呢,人家真是俊雅无双啊,也只有我大周才有如此人物。”

“好险啊,要不是淮阳王及时回来,要不是咱们及时请命,崔大人恐怕就要身首异处啊!”

“要我说,最主要的还是陛下英明,及时领悟到,崔大人是一个大大的忠臣。瞧着吧,著作郎才是开始,崔大人日后定有大用。”

“对,陛下圣明,千错万错都是那奸臣的错,早晚老天收了他。天打雷劈,出马被马撞死,生儿子没鸡儿!”

……

……

大伙参加了拯救崔耕的行动,深感与有荣焉,兴奋至极,渐渐地嘴上就开始没把门的了。

一方面把崔耕夸到天上去;另一方面开始对来俊臣夹枪夹棒起来。

来俊臣听在耳中,气在心里,恶狠狠地道:“崔耕,你也别太过得意!告诉你,著作郎虽然是正五品官,但不是什么好职司,这里面的水深着呢!至于陛下是不是要重用于你,那更是不一定呢。”

说实话,崔耕还真不知著作郎是干什么的,看向刘老四道:“大兄,这著作郎……”

“关于著作郎的职司,还是让老夫来说吧。”正在这时,人群中忽然两个老者越众而出。

左边那位身材矮小,头发蓬乱面容丑陋,正是河内王武懿宗。右边一人,看年纪在六十岁上下,国字脸高鼻梁,面色白净头发花白,看起来精神状态不太好。

武延秀一见此人,赶紧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道:“不肖的孩儿延秀,参见爹爹!”

“秀儿快起。”那老者赶紧以手相搀,老泪纵横道:“想不到我父子今生还能再次相见,好,好啊,上天也算待武某人不薄。”

崔耕此时已经明白过来了,眼前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魏王武承嗣。

当初李昭德带人强闯推事院,武承嗣就在其中,只是人太多也没引荐,崔耕没有把人名和长相对上号罢了。

待武承嗣和武延秀畅叙别情之后,他赶紧上前见礼,道:“下官崔耕参见魏王千岁,多谢您当日在推事院中施以援手。”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倒是二郎你救了秀儿回来,才值得本王大谢特谢哩!呃……你不是想知道著作郎是干什么的吗?且听本王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