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扬州飞龙宴

奋斗在盛唐 牛凳 3327 字 9个月前

秦有亮长大成人之后,就一直做苏瑰的白手套,替他聚敛了不少财富。然而,从名面上看,双方是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武吉更是对此事毫无所知。

万没想到,这件事竟被李休的手下探查了个明明白白!

苏瑰面色惨淡,心中暗想,我这大半辈子,吃也不敢吃,穿也不敢穿,甚至不敢大模大样地享用美色,还不是为了挣一个宰相之名?如果这件事爆出来的话,那不就全完了吗?不行!我绝不能让这件事发生!

想到这里,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赔笑道:“老先生息怒,老先生息怒,李公子交代的那事儿,也不是不能商量啊!”

“好,识时务者为俊杰,苏长史没让老夫失望!”

那老者也不想对堂堂的三品大员逼迫太甚,缓和了一下语气,继续道:“苏长史您想想,这事成之后,李家的子孙就只有当今太子李旦了。有朝一日,他得登大宝,您可就就是最大的功臣之一!老夫这不是逼迫,而是带您立功啊!”

“老先生您别说了!”苏瑰满脸苦笑,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办,这还不成吗?”

……

……

虽然武则天下了这么一道莫名其妙的圣旨,但人家李显毕竟是有机会得登大宝的,崔耕等人一路行来,沿途官员自然是竭力侍奉,比当崔耕“仙医查房使”的时候,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情况到了扬州城时,就得加一个“更”字。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苏瑰,带着扬州文武官员数百名,出城三十里相迎。

非但如此,他还盛情相邀道:“得知王爷前来,我扬州官民百姓无不欢欣鼓舞,特办了一场“飞龙宴”为王爷接风洗尘。”

“飞龙宴?什么意思?”

“此宴是为了庆祝王爷您飞龙在天,马上就要得登太子之位谋还请王爷务必赏脸。”

其实无论九公子还是苏瑰,都有些用老眼光看待李显了。

在李显初登基时,行事轻浮,以至于说出“朕纵是把天下让给韦玄贞(韦后之父),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吗?”。结果,被武则天抓住了把柄,废除帝位。

他们以为,提出这个好口彩的名字,李显必定欣然赴宴。

然而,人家李显经过了那么大的挫折,性子早就变了,婉拒道:“孤王何德何能,敢觊觎太子之位?这飞龙宴么,还是……”

“还是有必要参加!”老骗子韦什方忽然打断道:“难得扬州父老一片好心,庐陵王若是一口拒绝,也未免太伤了忠良之心。”

顿了顿,他冲着李显眨了眨眼,继续道:“该来的总会来,不如王爷您就……答应了吧!”

{}无弹窗

崔耕等人从房州出发,一路向北,直抵鄂州。()按说,他们只要再顺长江而下,经由京杭大运河,就可以直抵洛阳了。

不过,他们刚到鄂州,就收到朝廷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一份圣旨——庐陵王不必急于赶往洛阳,可在扬州暂居。待来年正月二十三,武则天的生日之前,再母子相见不迟。

鄂州城内。

李显面上无悲无喜,慢条斯理地道:“崔著作,你看陛下的这份诏纸,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待崔耕回答,韦后就没好气儿地道:“还能是什么意思,你那个好娘亲又改主意了呗。我就不明白了,这侄儿再亲,难不成比亲儿子还亲不成?”

崔耕其实也不明白,为啥武老太太会忽然改了主意,沉吟半晌,道:“陛下若是改了主意,就应该直接不让您进京,而不是暂缓。所以,微臣以为,更大的可能,是京中出了什么变故,陛下举棋不定。”

“变故?”李显迟疑道:“如果真有什么变故的话,那为何狄相、魏相都没什么消息传来?”

所谓魏相,就是宰相魏元忠。

几十年前,在李显为太子时,魏元忠曾经担任过检校太子左庶子,算是李显的铁杆支持者了。

崔耕心中一动,道:“如果洛阳没有消息……想必就是宫里有消息了。”

“宫里?你是说张昌宗和张易之?”韦后轻哼一身,道:“听说崔著作和二张不对付得很呢,看来这次是你连累庐陵王了。”

李显皱眉道:“二张本就是武三思的人,即便今日之事是他们的缘故,也怪不到崔著作的头上。”

韦后颇不服气,反驳道:“二张和王爷您远日无冤近日无仇,如果陛下决心已定,他们改弦更张支持你,也并无不可。恐怕正是因为崔著作的缘故。他们才坚决和王爷为敌!”

“呃……”

李显和韦后是患难夫妻,在臣子面前,他还真不好不给韦后面子,只得道:“先不说你猜的对不对,退一万步说,就算你猜对了。那你说,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韦后也没辙啊,她再不讲道理,也总不能说把崔耕交出去,任由二张处置吧?遂恨恨地道:“总之,今日之事都是崔二郎之过!解铃还需系铃人,王爷,你去问他吧!”

其实她这话,还是在挤兑崔耕。道理很简单,二张有武则天做靠山,崔耕就是占一百次上风,也没办法真把二张怎么样啊,更别提让他们改变主意了。

不过,拥有后世记忆的崔耕,在某些情况下,还真可以做到,按照道理,绝不可能完成之事!

他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道:“皇后娘娘真是慧眼如炬,不就是让二张兄弟改为支持庐陵王吗?就包在微臣的身上!”

“啊?”

饶是以李显的城府,此时都不由得惊呼出声,激动地道:“崔著作,你真有法子?你这……你这简直是能者无所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