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接任新职司

奋斗在盛唐 牛凳 2728 字 9个月前

女皇陛下当即道:“哦?不知崔著作的条件是什么?”

“微臣曾经上书陛下,要将成均监上下人等一体开革,另起炉灶。陛下未准微臣的奏章,当然有陛下的道理。现在,微臣又有了一个新的主意。”

“什么主意?”

“微臣这个主意,就是试点。国子监其他人微臣不管,我想新招一些学生,乃至博士进来,单独授业。不用多,只要一年时间,陛下就可以看到微臣办法的效果——新监生和老监生,谁更是朝廷的栋梁之才!”

吉顼本能地就反对道:“不妥!当时陛下反对的,不仅仅是另起炉灶的效果,还有其他问题。比如国子监旧有人员的安置,稍一不慎,就会酿成大祸!”

对于拥有后世记忆的崔耕来说,这个问题,就更不是问题了。他胸有成竹地道:“吉大人不必担心,本官有一个法子,绝不会影响国子监旧有人员的安置。这个法子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在场都是聪明人,不用崔耕解释,单凭字面的意思,就把崔耕的方案,给脑补清楚了——成均监原有的监生、博士、司业不动,直接招募新人。

监生入了成均监,也不是就可以永远在监里面混日子。按规定,五年时间,无论成与不成,监生必须出监。

到了那时候,经成均监考试合格的监生,就可以直接做官,踏入仕途。不合格的呢,那就顶着一个监生的名头,出来自己吃自己。

当然了,还有些监生觉得,以监生入仕途,前途不广,又主动参加科举,但那就是特例中的特例了。

最近十来年,国子监的制度都败坏的差不多了——因为武则天好大喜功,大肆用监生做“斋郎”,只要在国子监混个两三年,都有官坐。

现在,崔耕的主意就是,老监生,或者做官,或者自己出监,渐渐地总会完全消失。那些博士啊、司业啊,没有了学生,还有什么脸面继续在成均监混日子?

也就年,就能把成均监的旧势力清扫一空。因为没有直接触动现在监生们的好处,反弹会小上很多。

武则天望着崔耕,心中暗想,这崔二郎真是个人才啊,稍微心思一转,就给朕出了个这么好的主意,道:“好吧,就依……”

“且慢!”

正在这时,吉顼眼珠一转,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崔著作这个主意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难以解决。”

{}无弹窗

不消一会儿,崔耕就在小太监的引领之下,来到了大殿之内。他一见二张在场,就明白今天准没好事儿。

至于吉顼?这家伙就是白眼狼一个,是敌是友,着实难分辨得很哪。

君臣见礼已毕,武则天赐座,温言道:“崔著作保庐陵王进京,实在是辛苦了。”

崔耕慨然道:“为报皇恩,微臣斧钺加身尚且不惧,又何谈辛苦二字?”

武则天要做亏心事儿了,未免面色稍稍有些尴尬,道:“朕曾经说过,崔爱卿若是能顺利迎庐陵王回京,定当不吝重赏。不知崔爱卿心里有什么想法没有?”

当着吉顼和二张的面儿,崔耕就不会说什么“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的谄媚之词了。

他想了一下,道:“微臣年不过三十,就官居五品,又岂敢再奢望什么非分之福?只是……此行的右控鹤监的女兵们,不仅未得封赏,还没房子住,还请陛下多多考虑!”

右控鹤监女兵的事儿?

武则天一听这话,马上就找着话头儿了,道:“这倒是朕的疏忽了,传朕的旨意,赏那些女兵每人黄金二十两。”

黄金二十两,当然有些寒酸。但是,对于朝廷的正规封赏来说,这已经相当不少了。别忘了,宰相一年所有正当收入加起来,才五六千贯,单说俸禄,一个月还没二十两黄金呢。

崔耕再次跪倒道:“微臣代右控鹤监的所有将士,谢陛下隆恩。另外,那右控鹤监衙门的事儿……现在这衙门又被成均监占去了,还请陛下下旨,让他们把衙门让出来。”

顿了顿,崔耕又苦笑道:“这回没有陛下撑腰,微臣可是不敢放肆了。”

武则天往左右看了一眼,颇有点想瞌睡找着枕头的感觉,道:“旨意么……朕就不下了,这件事儿其实对崔爱卿只是举手之劳。”

崔耕愕然道:“啥?微臣自己解决?我一个小小的著作郎,怎能解决得了成均监的事儿?”

武则天意味深长地道:“著作郎管不了成均监,但是……成均监司业,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管成均监了吗?”

崔耕模模糊糊地好像抓住了点东西,结结巴巴地道:“什……什么意思?”